让语文课彰显浓浓的语言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音美、形美、意美、情美四个方面对中学语文课堂的语言美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语言美
  
  前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美的艺术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际中,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彰显浓浓的语言美呢?
  
  1 音美
  
  “音美”就是要求教师注意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长短句的搭配以及语句的简洁,从而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节奏,本意为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急徐行止长短强弱的现象。《礼记·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美国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在《演讲六技》一书中说:“节奏是一件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的有序、有节拍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一步一步地激起欣赏者的注意,始终如一地引导他们接近艺术家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张弛兼顾、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课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而采用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高或低、或悲或喜、音强适中的语调和语速,反之,将导致学生精力涣散,兴致降低。例:读《纪念刘和珍君》,声音则要低沉有力,语速较缓,语气要较重。又如在分析难点时,语调要稍高;讲到重点时,声音要缓而有力。我们的语速语调应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遇悲凉处当沉缓、遇激昂处当迅急,正如白居易《琵琶女》中的弹奏,变化万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运用好这些因素,才能使自己的语言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从而用语言粘住学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
  
  2 形美
  
  “形美”就是语言要富有形象性,使人听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1 运用丰富的词汇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语言的艺术。没有丰富的词汇,就难以使教学语言形象鲜明;没有鲜明形象,就难以创造出美的语言的氛围,就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汉语的词汇极其丰富,如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大都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只要很好地汲取其中的营养,必能丰富课堂教学语言,使学生受益匪浅。反之,一个本身词汇并不丰富的语文教师,是根本谈不上语言形象生动的,讲起课来只会苍白无力,学生听后只会味同嚼蜡。如鲁迅在论述美具有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时,用农民娶老婆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运用的丰富的语言词汇,让事例生动有趣,听者了然。
  2.2 运用直观性的语言
  教师上课时语言表达要新颖活泼,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所以要求教师语言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对于一些内容抽象的说理文,没有高度直观的语言,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除了语言自身的直观性以外,我们还应重视辅助性直观语言,即体态语,包括手势、姿态、表情等。在具体教学环境中,以直观的动作来表现形象,能弥补语言的不足,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形神俱胜,声形并茂的效果。如《鸿门宴》中的“项王按剑而跽”一句中的“跽”,《荷花淀》中“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句中的“丢”等,不以直观的动作是难以让学生领略其中的理趣和情趣的。
  2.3 语言表达风趣幽默
  一位美国专家说过:“幽默是教师的助手,幽默的力量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德国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来更为人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脑容易疲劳,如果能适当予以幽默的笑,则能保持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减轻疲劳,增强学习兴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达到健康、优美的修养境界。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鲜明深刻,令人发笑,促人深思。
  
  3 意美
  
  “意美”是指用诗意的语言精确地表达教学内容。
  3.1 语言表达要具有准确性
  只有准确,才能真;只有真,才能美。语文课堂语言要具备“美”,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发音准确、吐词分明,让学生清楚教师所讲内容。如果发音不准,吐音不明,方言混杂,不知所云,就会失去语言的美感,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此外语言表达用词要准确,只有在准确用词的基础上才能体现语言的鲜明,才能体现语言的美。教师语言表达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思维规律,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逻辑地进行推理。
  3.2 表达的内容要具有诗意美
  有人说,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审时度势,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狠下一番苦功夫。例:教学关汉卿《窦娥冤》中的唱段时,有位教师用排比、对仗、动情的语言作分析:“看,窦娥的愤怒如火山爆发,她的控诉是多么强烈,她的仇恨是多么深沉,她的反抗是多么彻底!她斥骂和否定了封建社会中至高于无上的天帝上神!她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下的罪恶现实!”
  
  4 情美
  
  “情美”指教师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情感刺激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使师生共同步入一个情感相融的教学境界。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感情。”要引导学生入情,教师必先入情,只有自己深刻感动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挖掘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努力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此外,还应设计恰当的教法,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创造一个适合作品基调的情感氛围,让感情弥漫在课堂之中,融会在学生心田。如于漪老师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时,真挚动人的情感感染了每一位学生,课堂呈现一片悲咽之声。于老师说:“我的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备课时有了这样的感情,教课时才‘出得来’,学生自然情不自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挖掘课文中蕴藉的美,进而把握美,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连通学与教的桥梁,激起学生的喜怒哀乐,引起学生的共鸣。
  
  小结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去探求真、获得善、享受美,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在知识上得到充实,智能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最终将其引入课文的艺术天地里。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谷氨酰胺对癌性恶病质模型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小白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皮下注射BALB/c小白鼠,构建荷瘤小白鼠肿瘤恶病质模型,将小白鼠分为5组:A
摘 要: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导入问题,从五个不同方面进行有效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导入    前言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语文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那么
摘 要: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设计启发性提问,巧用直观手段,拓宽学习途经,运用表扬和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兴趣 寓教于乐 摘梨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一言堂”、“灌输式”等落后的教学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的“独角戏”带来的只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
黑河地区大豆重迎茬对产量的影响及解决途径姚卫华刘发(德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黑河地区是我省早熟大豆产区,虽然活动积温不及我省南部一些县(市)高,但其
一、语文教学需要师、生、文本三方的激情共鸣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情感活动与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的碰撞过程。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因素构成。所谓情感活动与交流,就是指作家的创作之情、教师的教学之情和学生的学习之情三者相互沟通,呈现出一个强烈的情感共鸣的状态。这种共鸣一旦出现,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之中,课堂上或表现为气氛活跃,
摘 要:语文探究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发展自己具有鲜活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中语 语文 探究学习    前言    探究学习是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著名科学家施瓦布首先倡导并提出,将此运用于语文教学领域,通过学生的阅读感知、自主学习等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