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零散的问题相比,主问题具有少而精,实且活的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设置主问题则能引导学生更深入探讨文本。教师在设置主问题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提问时间,注意提问要“活”的时效性问题;还要选择一些具有整体性的问题,提问少而精;教师还可以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这能更实际地促使学生深化思维;此外还要遵照学生的差异性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
关键词:主问题;阅读教学;高中语文
主问题指的是在教学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问题,和零散的问题相比,主问题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入研究,避免零散的问题造成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支离破碎,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少提零碎而无效的问题,避免频繁提问而破坏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可以设置一个主问题,而后围绕其层层深入,在注重提问时效性、结构性、开放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一、 适时切入,注意时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然而其提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在更适合的时机提出问题,注重提问的时效性,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点上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学习《雷雨》时,有学生提出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真的曾经有真情?”面对这个突然提问,教师并未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尝试展开拓展阅读,阅读《雷雨》全文,分析周朴园的内心情感,自己探索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情。学生在分析后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怀念之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两人见面后,周朴园竟然严厉地质问其为何而来,是否有特殊的目的。这说明在长期尔虞我诈的生活中,周朴园的性格被异化,看待任何人都认为对方别有企图,因此在说话中体现出很强的防范心理。由此学生意识到周朴园的性格并非单纯的阴冷邪恶,而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结合其生存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否则对其分析便会趋于脸谱化。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在自主阅读产生疑问时提问,或选择学生的理解发生偏差时提问,这时提问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其由表及里地掌握知识点。
二、 整体切入,讲究结构性
学者李守军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教师在提问时不必面面俱到,这样反而会影响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结构,多提出一些具有整体性的问题,以促使学生更全面地阅读文本,掌握文本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掌握文本主旨。
《荷塘月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课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点提出问题,“荷塘月色是否真的是真实的美景,从文章是否能看出作者内心不平静的原因,看见荷塘美景能否让作者心绪安宁。”这个问题围绕文本整体展开,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深入性。学生先尝试分析了一些题外话,讨论什么景色才是最美的,发现大家各执己见,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由此学生联想到,荷塘月色是否真的美丽,也因人而异,由于作者内心陷于苦闷之中,看见月色下的荷塘略微排遣其内心的苦闷之情,故此才让心绪略微变得平静。由此学生可以推理得出作者乃是缘情写景,写的是内心之景。至此学生对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在提问时注重问题的结构性,这能促使学生提高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正如学者毛倩提出的那样,主问题就是要根据作者的创作规律提问,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搞清楚文章的脉络。
三、 深化思维,突出开放性
在提问时如果设置了过多有明显答案的问题,则不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提出无固定参考答案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有创意地提出思考。这样的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研究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
学习《祝福》时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教师可以结合主问题促使学生探究学习,如提出问题:“文章如何描写祥林嫂的容貌变化,你能从中读到什么?”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要围绕祥林嫂的外貌分析其内心变化,进而思考其性格。如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时,虽然脸色青黄,但是脸颊还是红的,在努力工作后脸还白胖了。这说明祥林嫂对命运的反抗,因为获得了自由而感到内心舒畅,故此变胖。但是在遭到迫害后,却变得瘦削不堪,脸色黄中带黑,作者特别抓住其眼睛描写展现其内心变化。这更好地体现了封建伦理制度对其的迫害。祥林嫂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最终还是未能成功,被一步步逼上绝路。
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文本的语言特色、思想内涵,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
四、 难易有别,凸显合理性
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置主问题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问的难度要更加合理。可以先提出较基础的问题,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學习热情,再由主问题延伸出去,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探究下去的欲望。
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可以由浅入深,首先让学生分析一下林教头为何会被逼迫走上反抗之路,在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后,则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更具有难度的问题。如让学生分析作者在论述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设置了哪些悬念,这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如何发展故事情节。学生发现作者在文章中设置了多处悬念,如从李小二的视角来叙述陆虞侯等人偷偷摸摸地密谋的场面,令读者思考。文章中设置了多处悬念能更好地吸引读者阅读,让故事情节显得曲折离奇,充满玄机。这样的问题考虑到了全体学生的学情,令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提高学习能力。
学者陈雯在研究如何设置高中课堂主问题时提出教师在提问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追问引导。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时追问,提出更加深刻的问题,促使其深入思考,这样提问才更具合理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其学习能力提问,要围绕文本整体提出更为适时的开放性问题,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毛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方法[J].语文天地,2017(4).
[2] 陈雯.高中语文课堂主问题的生成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6(9).
关键词:主问题;阅读教学;高中语文
主问题指的是在教学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问题,和零散的问题相比,主问题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入研究,避免零散的问题造成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支离破碎,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少提零碎而无效的问题,避免频繁提问而破坏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可以设置一个主问题,而后围绕其层层深入,在注重提问时效性、结构性、开放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一、 适时切入,注意时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然而其提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在更适合的时机提出问题,注重提问的时效性,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点上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学习《雷雨》时,有学生提出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真的曾经有真情?”面对这个突然提问,教师并未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尝试展开拓展阅读,阅读《雷雨》全文,分析周朴园的内心情感,自己探索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情。学生在分析后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怀念之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两人见面后,周朴园竟然严厉地质问其为何而来,是否有特殊的目的。这说明在长期尔虞我诈的生活中,周朴园的性格被异化,看待任何人都认为对方别有企图,因此在说话中体现出很强的防范心理。由此学生意识到周朴园的性格并非单纯的阴冷邪恶,而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结合其生存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否则对其分析便会趋于脸谱化。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在自主阅读产生疑问时提问,或选择学生的理解发生偏差时提问,这时提问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其由表及里地掌握知识点。
二、 整体切入,讲究结构性
学者李守军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教师在提问时不必面面俱到,这样反而会影响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结构,多提出一些具有整体性的问题,以促使学生更全面地阅读文本,掌握文本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掌握文本主旨。
《荷塘月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课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点提出问题,“荷塘月色是否真的是真实的美景,从文章是否能看出作者内心不平静的原因,看见荷塘美景能否让作者心绪安宁。”这个问题围绕文本整体展开,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深入性。学生先尝试分析了一些题外话,讨论什么景色才是最美的,发现大家各执己见,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由此学生联想到,荷塘月色是否真的美丽,也因人而异,由于作者内心陷于苦闷之中,看见月色下的荷塘略微排遣其内心的苦闷之情,故此才让心绪略微变得平静。由此学生可以推理得出作者乃是缘情写景,写的是内心之景。至此学生对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在提问时注重问题的结构性,这能促使学生提高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正如学者毛倩提出的那样,主问题就是要根据作者的创作规律提问,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搞清楚文章的脉络。
三、 深化思维,突出开放性
在提问时如果设置了过多有明显答案的问题,则不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提出无固定参考答案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有创意地提出思考。这样的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研究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
学习《祝福》时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教师可以结合主问题促使学生探究学习,如提出问题:“文章如何描写祥林嫂的容貌变化,你能从中读到什么?”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要围绕祥林嫂的外貌分析其内心变化,进而思考其性格。如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时,虽然脸色青黄,但是脸颊还是红的,在努力工作后脸还白胖了。这说明祥林嫂对命运的反抗,因为获得了自由而感到内心舒畅,故此变胖。但是在遭到迫害后,却变得瘦削不堪,脸色黄中带黑,作者特别抓住其眼睛描写展现其内心变化。这更好地体现了封建伦理制度对其的迫害。祥林嫂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最终还是未能成功,被一步步逼上绝路。
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文本的语言特色、思想内涵,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
四、 难易有别,凸显合理性
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置主问题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问的难度要更加合理。可以先提出较基础的问题,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學习热情,再由主问题延伸出去,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探究下去的欲望。
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可以由浅入深,首先让学生分析一下林教头为何会被逼迫走上反抗之路,在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后,则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更具有难度的问题。如让学生分析作者在论述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设置了哪些悬念,这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如何发展故事情节。学生发现作者在文章中设置了多处悬念,如从李小二的视角来叙述陆虞侯等人偷偷摸摸地密谋的场面,令读者思考。文章中设置了多处悬念能更好地吸引读者阅读,让故事情节显得曲折离奇,充满玄机。这样的问题考虑到了全体学生的学情,令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提高学习能力。
学者陈雯在研究如何设置高中课堂主问题时提出教师在提问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追问引导。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时追问,提出更加深刻的问题,促使其深入思考,这样提问才更具合理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其学习能力提问,要围绕文本整体提出更为适时的开放性问题,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毛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方法[J].语文天地,2017(4).
[2] 陈雯.高中语文课堂主问题的生成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