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之力,促体育课程改革的校本实施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的飞速发展,与外界交流、考察、研讨的机会越来越多,许多专家、
  学者以及教育人士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将国内、外的教育和学生发展水平状况进行比较。结论是:现今我国的教育不论是从教育理念上,还是从软硬件的配备上,都不输于国外,而明显感觉不足的就是学生的体质和体能与国外学生相差甚远。我国也多次在体育方面进行了大面积、多形式的改革举措,效果都不显著。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发现学生体质问题除人种的差异外,与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计划、体育教学形式、体育教学评价以及课余体育活動训练等方面都有较大关联。也正是因为我校走在了课程改革的前沿,意识到现有国家和地方课程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无法彰显学校的办学文化和育人特色;难以实现特长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要求。从而构建了“和悦”文化校本课程体系以补充不足。体育学科更是借助了这一课程体系建设之力,实现了走体育课程改革的校本化之路,使学生的体质、体能和特长发展得到有力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全体教师、学生
  研究方法:实验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课程结构的校本实施
  我校开发了以学校“和悦”文化为核心价值观;以“和致学,悦至心”办学
  理念为宗旨;以“培养崇和尚智,健体悦心好少年”育人目标为评价标准的“融和享悦”校本课程体系。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下,融入了以校本课程显特色,自我发展课程做补充的课程结构框架。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元融和的全方位作用于学生的课程体系。现在我校的体育课程也是由这样的框架结构组成。包括:国家基础课程中的《体育与健康》;校本特色课程健体类中的舞蹈、形体、乒乓球、排球、篮球;自我发展课程体育健身类中的乒乓球、排球、篮球、武术、太极、跆拳道、轮滑、啦啦操、快乐体操、街舞等项目内容。国家基础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全部落实在学校课表中,自我发展课程安排在每周一、三、四、五下午课后活动时间。自我发展课程是学生采取自主选择报名的形式参与学习。其中乒乓球、排球、篮球是以校队的形式开展,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水平的训练指导和专业培训推荐。这样的课程结构设置充分体现了将课程设置权交给了学校;将课程开发权交给了教师;将课程选择权交给了学生的改革初衷。使我校的体育工作在向丰富化、个性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体育课程计划的校本实施
  随着北京市课程计划改革的号令,更是为了能够将校本课程体系推进与落实,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将课程计划作了很大的调整:每天上午4节40分钟的长课,40分钟的课间操,下午3节30分钟的短课,60分钟的自我发展课程。这样一来,我们不但保证了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40分钟课间操,还保证了每个年级学生每周至少1節校本特色健体类课程,以及每名学生每周不少于2次的自我发展课程的学习。这样的课程计划设置,让孩子们每天都能体验、感受阳光一小时所带来的快乐;这样的课程计划设置,让孩子们每天都能够在运动中充分认识自我并使特长得到提升;这样的课程计划设置,让孩子们的体质、体能得到很大发展与提升。
  课程计划的改革虽然显现出了很大的优势和成效,却也给体育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长短课授课内容的进一步精选、优化等问题;短课练习密度和评价如何操作;不同班级如何能在不同课程计划设置下还能平行推进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今后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中研究、完善和总结的。
  (三)体育教学形式的校本实施
  小学课程改革问题已被多次提及,其发展趋势应是综合与人文。而课程计划
  作为小学课程关键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巨大。我国目前提出的小学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改变小学课程科目过多且不具综合性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重认知,轻实践,忽视学生实际参与能力和生产劳动技能的培养;改变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横向渗透,不利于多角度思维和创新意识形成。就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过程转变。因此,我校下大力气开展了“跨学科主题性实践活动”的研究。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每个年级要制定不少于三个或以上的主题实践活动,并将每周二的下午定为主题活动日,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个活动研究,从主题制定、内容选择到备课都是年级组的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特别是备课环节,每次都是由一名教师主备,备完后要与同组教师进行商讨:研究所设计的环节、活动是否与主题匹配;是否符合年级特点易于操作和有实效性;是否真正打破学科界限并能体现综合性和人文性。主备课教师还要将自己的备课意图与组内教师分享,这样其他教师在使用这一教案上课时也会得心应手。
  (四)体育综合评价的校本实施
  我校“和悦”文化校本课程出台后,随着课程的推进、完善、进一步研发也
  随之推出了我校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是依据学校“培养崇和尚智,健体悦心好少年”的育人目标而来的。各学科的评价指标也分别由“崇和、尚智、健体、悦心”四个一级指标和它们之下的“(崇和)诚信、包容;(尚智)乐知、善学;(健体)运动、健康;(悦心)参与、收获”八个二级指标构成。崇和是德育培养;尚智是学科学习;健体是身体与心理健康;悦心是参与和收获的感受。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借助学校“和悦”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建设之力,促进了我校体育课
  程改革的校本化实施。使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课程计划;课程形式和课程评价都在向着人性化、特色化、丰富化和综合化推进,并在推进的过程中,看到了学生各方面的提升与发展。借助这样的课程体系,学校在运动特色方面也更加凸显优势:乒乓球、男子汽排球现都已成为北京市挂牌的特色校。其他优势项目也随着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发挥其特色!我们也将会在不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开发和完善学生需求的项目内容,进一步摸索尝试新的课程授课方式,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的体质、体能的提升,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紧密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有22个年头了,回忆这二十几年来的历程,在工作中,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我不能改变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事事如意,但我可以事事尽力;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容颜,但我可以展示自己快乐的笑容。让学生被你的快乐所感染,让他们在班级中愉快地生活,是我最想做到的。  我班级的孩子成绩可能不是最棒的,纪律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他们的幸福指数一定是最高的!  一年级招生时,
期刊
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后三分之一学生,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转化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如何转化后三分之一学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最突出、最应注意的问题。对于这些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存在,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否则就是教育上的失职,师德上的不合格。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好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转化工作。  怎样使后三分
期刊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拥有高尚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后进生并不是先天的,只是“迟开的花蕾”。只要有爱,一样能够吐露芬芳。  一、爱,需要尊重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一种高尚的情感。这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是
期刊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一、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误区  生活中,家长、老师、学校甚至学生本人常常把测验、考试的结果作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开放式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那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来,是每个品德与社会课教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我谈谈自己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开放式教学的理解。  我认为,实施开放式教学,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程局限,拓宽学习内容、形式
期刊
今年四月笔者做了一节区级公开课——《乙烯》,这一节公开课彻底改变了我十多年来的有机化学的教学思维方式,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笔者深切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学科素养,原来教育的青春是可以不断延续的,这不取决于你的年龄与教龄,取决于有一颗积极进取的、想要改变的心。说实在的,如果是常态课,笔者不会花那么多时间看教材,往往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更会把教材束之高阁。而当笔
期刊
一、激发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在人的实际活动中产生,对人的活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老师在思品课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极好机会。  多媒体运用,以情境激发情感。道德情感具有情境
期刊
“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当下世界性的话题,在教育领域,早在十八世纪中叶,卢梭就在他的教育小说《爱弥尔》中把主人公置于大自然中,让他在劳动和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将他培养成具有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具有民主意识的新人。歌德接过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提倡投入自然的怀抱,反对违反自然的东西,向往合乎自然的社会制度。本文拟从小说中的自然描写、人物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这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自然观对当下教育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深层次地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个体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并重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阅读学习上
期刊
2010年,自从县教育局提出“文化育人”理念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纵观分析后发现影响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全镇教师总体水平呈老龄化、学历低,教育教学能力较差,而且每年新分配的年轻教师虽有学历,但缺乏教学经验。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镇终于探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研之路——开展“青蓝工程”活动,即:选拔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快速入门,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以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