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培训考察谈海西人才发展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组部和国家外专局的安排,我于9月22-25日在上海进行了学习考察。在上海期间,我们听了专家的讲课,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参观了上海的城市建设,考察了浦东新区、张江园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上海人才交流中心等。大家普遍感到,这次异地培训,把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学习和讨论相结合,教师授课和学员交流相结合,虽然时间较短,但安排紧凑,形式多样,效率很高,学到了很多在本地学不到的东西。短暂的学习考察,对自身来说,是一次视野上的大开阔,认识上的大提高,心灵上的大震撼,感触很大,收获很多。特别是在做好人才工作方面获益匪浅,现结合考察学习谈谈海西州人才工作。
  
  海西“十五”人才工作的简要回顾和面临的形势
  
  (一)依托资源优势,围绕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和智力。近年来,海西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吸引和鼓励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到海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一是围绕项目建设实现人才与项目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海西资源优势,加快项目建设,切实做到通过项目聚人才,依靠人才上项目。二是依托资源开发积极开展“引智工程”。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实行灵活多样的柔性人才流动政策,吸引和聚集省内外的人才和智力,力争做到引进一个优秀人才,带动一个产业或重点学科、完成一个重大项目、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三是搭建市场平台,公开招聘人才。充分利用州内节会期间参加单位和人员多、结构层次高、市场需求广的特点,成功举办人才洽谈会和“民营企业人才招聘周”等活动,搭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互动交流、双向选择的平台。近年来,我州共引进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勘探、煤炭开发等管理人才296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592名,技能人才800名。
  
  (二)立足本地实际,更新思想观念,稳定使用好现有人才。海西州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稳定和使用,着眼于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挖掘其潜能,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我州各类人才的先进典型,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州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环境;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的青藏高原精神,引导各类人才热爱高原、扎根高原、奉献高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落实政策待遇,稳定人才队伍。政治上关心,按照有关规定,积极推荐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鼓励其参政议政;名誉上表彰,在全州“十五”总结表彰大会以及全州科技工作会议上公开表彰奖励我州各行各业涌现的优秀人才,树立建功立业的典范;事业上激励,引导用人单位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人才既有可干的事业,又有晋升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施展才干中实现自身价值,在价值实现中享有成就感;经济上奖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均给予奖励;生活上照顾,“十五”以来,采取以政府补贴、个人自筹的办法,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
  
  (三)创新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十五”以来,海西州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切实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一是实施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近两年来,在全面完成省上确定的调训任务和州委党校规定的培训内容外,先后在上海浦东党校、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南京农业培训中心、内蒙古党员干部基层培训中心、青岛培训中心举办了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公务员培训班,达到了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开阔眼界的目的。二是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程。2003年以来相继开展了世贸知识、知识产权、高新技术、创造学及应用、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培训。在重点人才培训方面,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以此带动全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三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企业家队伍为方向,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基本规范和WTO基本规则的培训,加强与省外企业和院校的联系,坚持每年选派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省外进行学习考察和挂职锻炼。四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初步建立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五是实施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服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目标,推进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牧区开展农机维修、蔬菜种植、牛羊育肥等实用技术培训;实施阳光工程,开展订单式劳动技能培训,打造资源开发型劳动技能培训品牌。“十五”以来,全州用于人才培训的经费达970万元,累计培训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牧区实用人才9.3万人(次)。
  
  (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制度,为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十五”以来,海西州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海西州引进优秀人才若干规定》、《海西州“十一五”人才规划》、《海西州“十一五”人才培训规划》和《海西州农牧区实用(乡土)人才培养办法》等人才管理、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制度,为我州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着眼于加强党政领导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着眼于调动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着眼于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以《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公开选拔和调任制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着眼于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完善了《海西州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办法》和《海西州优秀人才(专家)选拔办法》,使一大批年富力强、确有真才实干、业绩贡献突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着眼于改变农牧区人才紧缺、村“两委”班子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的局面,出台了《海西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志愿者计划的意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大学生到基层事业站所、学校和村级组织工作,为农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全州逐步形成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本事、靠得住的优秀人才,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海西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通过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海西州的人才队伍建设与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人才队伍总量不小,但整体素质偏低。具有研究生 学历的仅占0.3%,本科学历占22%,40.79%的人才是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员。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全州专业技术人员中,教育、卫生、经济、会计人员占到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以上,而与海西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却严重不足,只占全州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2%,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而且在城乡、区域和所有制分布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三是人才观念淡漠,人才环境有待改善。现存在重矿产资源开发而轻人才资源开发,重项目、资金等有形条件,轻视人才、智力等无形资源的现象。四是人才工作的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对以上这些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海西州“十一五”人才工作的思路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海西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机遇,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全面实现规划目标,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要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各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牧区实用人才四支人才队伍建设。
  
  (一)着眼于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努力培养一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政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快海西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根本的检验标准,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时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断优化党政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注重提拔熟悉市场经济、城市管理、高新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紧缺人才,使全州干部队伍结构更加趋向合理。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中,主要是以提高公务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结合完善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起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遵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中来。要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采取多岗位锻炼、地区间交流、到基层挂职等方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各级领导班子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
  
  (二)着眼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培养一支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当今社会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源,推进海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实现农牧业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围绕培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依托和依靠大企业、大项目,积极吸引高层次、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同时还要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培养、造就一批既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又掌握现代技术的各类人才,使其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采取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等市场化配置方式选拔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家的成长和创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知名企业去研修培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完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层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交流,重点培养知识面广、融合度高、开拓意识强、通晓企业全局的管理人才。
  
  (三)着眼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优化升级,培养一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带动我州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也是提高全州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托。要以“西部之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多种培训项目为载体,通过选派外出深造、带课题研修、主持重点科研开发项目等措施,加快培养一批学科技术带头人。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到一线去施展才华。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流动,领办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中介服务。鼓励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在生活上、工作上提供保障,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注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落实专业技术人才进修、培训政策,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活动平台和创造更多的机会。要根据需求,进一步调整州内职业技术学校专业结构以及培训内容,积极推动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大规模地培养我州急需的盐化、煤炭、石化、电力、多金属和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类技能型人才,实行产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培训职工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表彰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强化岗位培训。同时,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激励广大技术工人岗位成才,加快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使我州高技能人才在职工队伍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四)着眼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农牧区实用人才。农牧区实用人才是普及农业科技、搞活农牧区经济的带头人,是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要力量。要把农牧区实用人才培养作为促进农牧民致富增收的战略措施,坚持长期抓、抓长远,建立健全农牧区实用人才的培训、开发、服务体系,逐步培养出一批熟练运用实用技术的种养殖能手、一批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的带头人、一批农副产品营销能人、一批有致富手艺的能工巧匠,并采取各种扶持鼓励措施,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引导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要围绕特色农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大对现有县、乡科技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大力抓好农牧区“星火计划”、“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科技富民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加快培养一批能够掌握先进栽培养殖技术、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方面的实用人才。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智力支农、人才扶贫等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及时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要把农牧区拔尖人才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范围,逐步建立由县、乡两级政府负责,人事部门牵头,劳动保障、农牧、水利、科教文卫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农牧区人才开发管理体系。   
  做好海西人才工作的几点体会
  
  通过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激发各类人才创业活力与热情的原动力,也是促进各类人才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大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竞相涌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努力为各类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基础条件。
  
  (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决克服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的倾向,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依照国家和省上制定出台的有关规定,建立以业绩为主要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党政领导人才重在人民满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农牧区实用人才重在群众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观念的束缚,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干部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先进实用的考察方法和手段,力求做到科学、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价干部,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以推进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全面实行国有及控股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鼓励企业面向市场公开选聘职业经理队伍。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选拔中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人才选用机制。
  
  (三)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力改革分配制度,逐步建立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取报酬的分配机制,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和人才的价值。大胆探索并完善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逐步实现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
  
  (四)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鼓励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借调、兼职、短期工作以及咨询、讲学、合作研究、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咨询、聘请客座专家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吸引和聚集省内外的人才和智力。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把吸引人才的重点放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特别要依托优势产业、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引进人才,力争做到通过引进一个优秀人才,带动一个产业或重点学科、完成一个重大项目、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五)要创新人才投入机制。切实树立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的理念,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设立人才队伍建设基金,专项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特别是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建立政府奖励制度,予以重奖。各级财政用于人才开发的费用要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进一步拓展多元投入渠道,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人才开发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落实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经费,为人才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作者系中共海西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其他文献
第25届奥运会足球亚洲区外围赛决战,1992年1月18日至30日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鸣金开战,参加角逐的6支劲旅谁能捷足先登拿得巴塞罗那入场券?众所瞩目。南朝鲜队曾在亚洲杯和亚
十一月十六日是令炎黄子孙鼓舞的日子。十年前的这天晚上八时过五分,在日本大阪府体育会馆第三届“世界怀”赛中,英雄的中国女排首次登上了世界冠军宝座,为中国“三大球”冲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逆行转住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面积及血管蒂部的处理方案。方法 在
久经磨难的中国足球和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中国球迷伴随着中国足球队渡过了四十年风风雨雨。这些爱球、懂球达到了迷恋程度的人们,是多么希望能亲眼目睹中国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教学的现实条件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矛盾、教与学的矛盾、理性教育与发展个性教育的矛盾便突出出来了,面对这些矛
30年来,海西州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营造招商
目的:探讨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病理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病灶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并复习文献。结果:周期性经期咯血,服用避孕药可控制症状,手术切除治愈,病理检
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在政治、经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向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匈奴起,汉朝便开始了对河西走廊大规模的屯田开发。《史记平准书》载:“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令居、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戌田之。”这是河西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河西经济区形成的开端。大规模的屯田有汉、唐、明、清四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