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学过程,是注意力、观察力、記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概括力同时进行的过程,因而它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有力保证。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学过程,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概括力同时进行的过程,因而它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
  一、指导学生预习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而且是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开拓自己思维的主要手段。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
  其次要有严格要求。预习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就会无的放失。到处翻翻看看,达不到预习目的。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一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二是自读课文,画出生字难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三是根据课后理解分析题细读课文,把无法理解的问题做出记号,以便在教师讲课时用心听讲,求得透彻的认识。
  再次,把预习安排在课内,并给予足够的时间。目前,中学生的数理化等科的作业较多,加上第二课堂的开辟,要求他们在课外挤时间预习是不可能的。把预习放在课堂内进行,并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的预习辅导。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引导他们向更深更宽的问题开掘,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对自学能力低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启发,解决“吃不了”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哪些问题弄不懂。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就能把握分寸,有的放矢的突破重点难点。
  二、质疑解疑
  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从教师的讲课中去培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讲课过程中质疑解疑,对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方法进行点拨诱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学生也根据预习提出疑问。解疑,就是师生共同讨论,即教师提出恰当的“参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有关句段,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找出答案。学生答不完整或答不了的,教师再作启发或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质疑解疑,学生就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的方法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科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注意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首先,学会理解、鉴赏语言。其次,学会摘录,积累词句。再次,运用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理解文意
  学会积累、运用语言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层面;理解文意、增加情感体验、达到审美享受是更高层面。而这一层面的领受是一个需要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外,当今语文学习比较强调的内容——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即引导学生从文章所传达的主要内涵中,联系自身经验,看看是否对自己学习与生活有所启发,使之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并逐渐培养起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既使得“三个维度”的学习统一融合了起来,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条理清晰、逐层深入的领受,真正达到理解文意、熏陶情感的目标。
  四、精心设计练习
  教师在布置各种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属于动脑的,一定要学生老老实实的思考;该动口的,一定要学生认认真真地读、清清楚楚地说;应动手的,一定要学生仔仔细细地做。课堂的练习,要按质按量完成;课外作业,要独立思考,不能抄袭,错误的要改正重做。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另外练习要有重点,注意练习后的讲评。
  五、指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书山报海,读什么,怎么读,这就必须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路子和科学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中学生识别香花毒草的能力低,好奇心强,他们为了“过把瘾”,往往在课外阅读中沉迷于“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不是“猎奇”或“过瘾”,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我们要抓住“活”字这个中心。探索语文教学最佳效果,是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要力求新鲜化,在教学手段上要力求多样化,在课外活动内容安排上尽量丰富化,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并有机结合。  一、关注学生的智力背景,加强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学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使学习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或者说,要把知识建筑在一个广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
期刊
摘要: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
期刊
摘要: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语文能力的范本,而且可以借助其明显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美育的必要性  (一)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期刊
摘要: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则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手段。  一、营造学
期刊
摘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或者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解决以下认识和实际问题。  一、阅读理解的基本内容  1.理解词语。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义务教育
期刊
摘要: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
期刊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应该在“双基”的基础上指導学生进行各种练习,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起来。  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呢?  一、拼读单词的能力  单词拼读不正确,不但会造成记忆单词的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对词句的理解
期刊
提要: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