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在阐述科学发展观要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评估的内在关联,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搞好政绩评估工作。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政绩评估 关系
一、认识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要求。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一)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经历了发展经济学、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等多种理论形态的更迭,大致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以美国的经济学家威廉·刘易斯和沃尔特·罗斯托为代表的第一代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人们对政府绩效的评价也主要看政府的作为是否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以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吴丹提出的第二代发展观认为, 发展不仅是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 同时也是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 政府绩效不仅关注经济增长, 还应注重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和协调进步。
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为代表的第三代发展观认为,沿袭过去的发展道路必将造成不可持续的发展,因而是不可取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新发展观》一书中提出的第四代发展观, 强调发展是付出代价并扬弃代价以寻求再生之路的过程, 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过程。即“人的发展”成为政府的核心使命, 同时也是考量政府绩效的重要变量。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对这一发展观做出了精辟表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其次,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最后,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题
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三是要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和谐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典型特征。理想社会应具有无本质冲突特征。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这种反思的成果。
(三)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既理性吸收传统发展观的科学思想,又抛弃了它的错误观念;既大胆引进西方科学的发展理念,又积极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表现出高度的理性精神与伦理价值。
1、科学发展观吸收了传统发展观的合理因素,是人本主义的发展观
发展是解决当今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目标的选择上,把人的发展置于发展的中心地位,努力促进人的身体、能力、性格、道德、精神、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人本主义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的思想,以“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城市与农村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内与外发展”的思想完善了协调发展的内容,指明了实现协调发展的可行选择。
3、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当代人之间在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上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的道路,坚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二、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评估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作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推进和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理论前提,而政府绩效评估则是科学发展观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
(一)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评估的逻辑联系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自然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所发挥的实际功能和作用, 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依据。
1、科学发展观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必然受到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政府主导的行政价值观念,特别是价值原则的支配。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特别是方法论基础,指明了政府绩效评估建设的发展方向。
2、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和实现政府科学绩效评估的理论前提
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对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推进和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前提条件。
3、政府绩效评估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文化的观念形态。而要使观念形态的文化上升到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政府绩效评估这一制度化的方式,这样才能用制度层面的文化去约束和制约政府的行为。
(二)科学发展观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导向
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不同的政府绩效观,不同的政府绩效观也体现着不同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需要新的政府绩效观,而新的政府绩效观的形成也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1、科学发展观规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具体内容是“五个统筹”,通过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逐步形成的。因此,科学发展观规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2、科学发展观确立政府级效评估的基本原则
在评估政府绩效实践中,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先后确定公平、效率、效益和经济为政府绩效评枯的基本原则,合称“四E”原则, 20世纪70年代和80 年代,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主要讲求效率和经济原则,而90年代以来则是效果和公平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对政府行为结果满意,政府绩效评估公开透明,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和程序科学规范。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连,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政绩观,正确政绩观体现和实践着科学发展观,只有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在社会主义国家,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正确政绩观。因此,我们有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政绩观上作如下转变:
首先,从经济绩效观走向全面绩效观。
政府绩效不仅体现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政治发展、对科技文化发展、对社会发展、对自然发展以及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等多方面。
其次,从短期绩效观走向长期绩效观。
对政府绩效的考察就要既关注政府产出对当前的影响,又要关注政府产出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树立长期政府绩效观。
最后,要从 “以物为本”的绩效观走向“以人为本”的绩效观。
发展的核心问题不在物而在人,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本身获得全面发展。政府绩效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政府绩效观。
总的来说就是,领导干部应该追求全面发展的政绩、协调发展的政绩、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把人民群众利益实现和维护的程度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同时做到坚持政绩与政德的统一。
(二)正确处理好各大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1、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比过去更加突出的位置。
2、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必须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特别要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4、正确处理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标准。
综上可知,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应体现以下新的理念:第一,改革政府绩效评估体制,重构政府责任机制;第二, 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导向作用,关注对政府行为的价值评判; 第三,树立新的政府成本和产出理念。我们应该把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以助于我国小康与和谐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家良编.政府评价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2]范柏乃编.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唐上标(1974、09—)男,广西全州人,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曾任職公务员、高校教师、管理顾问、企业高管等,现任职于广西交通实业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彭 峰(1980、12—)女,广西桂平人,经济师,广西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政绩评估 关系
一、认识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要求。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一)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经历了发展经济学、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等多种理论形态的更迭,大致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以美国的经济学家威廉·刘易斯和沃尔特·罗斯托为代表的第一代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人们对政府绩效的评价也主要看政府的作为是否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以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吴丹提出的第二代发展观认为, 发展不仅是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 同时也是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 政府绩效不仅关注经济增长, 还应注重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和协调进步。
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为代表的第三代发展观认为,沿袭过去的发展道路必将造成不可持续的发展,因而是不可取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新发展观》一书中提出的第四代发展观, 强调发展是付出代价并扬弃代价以寻求再生之路的过程, 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过程。即“人的发展”成为政府的核心使命, 同时也是考量政府绩效的重要变量。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对这一发展观做出了精辟表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其次,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最后,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题
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三是要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和谐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典型特征。理想社会应具有无本质冲突特征。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这种反思的成果。
(三)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既理性吸收传统发展观的科学思想,又抛弃了它的错误观念;既大胆引进西方科学的发展理念,又积极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表现出高度的理性精神与伦理价值。
1、科学发展观吸收了传统发展观的合理因素,是人本主义的发展观
发展是解决当今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目标的选择上,把人的发展置于发展的中心地位,努力促进人的身体、能力、性格、道德、精神、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人本主义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的思想,以“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城市与农村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内与外发展”的思想完善了协调发展的内容,指明了实现协调发展的可行选择。
3、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当代人之间在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上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的道路,坚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二、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评估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作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推进和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理论前提,而政府绩效评估则是科学发展观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
(一)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评估的逻辑联系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自然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所发挥的实际功能和作用, 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依据。
1、科学发展观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必然受到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政府主导的行政价值观念,特别是价值原则的支配。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特别是方法论基础,指明了政府绩效评估建设的发展方向。
2、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和实现政府科学绩效评估的理论前提
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对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推进和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前提条件。
3、政府绩效评估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文化的观念形态。而要使观念形态的文化上升到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政府绩效评估这一制度化的方式,这样才能用制度层面的文化去约束和制约政府的行为。
(二)科学发展观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导向
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不同的政府绩效观,不同的政府绩效观也体现着不同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需要新的政府绩效观,而新的政府绩效观的形成也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1、科学发展观规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具体内容是“五个统筹”,通过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逐步形成的。因此,科学发展观规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2、科学发展观确立政府级效评估的基本原则
在评估政府绩效实践中,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先后确定公平、效率、效益和经济为政府绩效评枯的基本原则,合称“四E”原则, 20世纪70年代和80 年代,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主要讲求效率和经济原则,而90年代以来则是效果和公平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对政府行为结果满意,政府绩效评估公开透明,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和程序科学规范。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连,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政绩观,正确政绩观体现和实践着科学发展观,只有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在社会主义国家,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正确政绩观。因此,我们有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政绩观上作如下转变:
首先,从经济绩效观走向全面绩效观。
政府绩效不仅体现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政治发展、对科技文化发展、对社会发展、对自然发展以及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等多方面。
其次,从短期绩效观走向长期绩效观。
对政府绩效的考察就要既关注政府产出对当前的影响,又要关注政府产出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树立长期政府绩效观。
最后,要从 “以物为本”的绩效观走向“以人为本”的绩效观。
发展的核心问题不在物而在人,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本身获得全面发展。政府绩效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政府绩效观。
总的来说就是,领导干部应该追求全面发展的政绩、协调发展的政绩、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把人民群众利益实现和维护的程度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同时做到坚持政绩与政德的统一。
(二)正确处理好各大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1、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比过去更加突出的位置。
2、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必须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特别要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4、正确处理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标准。
综上可知,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应体现以下新的理念:第一,改革政府绩效评估体制,重构政府责任机制;第二, 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导向作用,关注对政府行为的价值评判; 第三,树立新的政府成本和产出理念。我们应该把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以助于我国小康与和谐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家良编.政府评价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2]范柏乃编.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唐上标(1974、09—)男,广西全州人,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曾任職公务员、高校教师、管理顾问、企业高管等,现任职于广西交通实业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彭 峰(1980、12—)女,广西桂平人,经济师,广西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