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的促进作用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方式设想
  “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是高中《地理第二册》中的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目前高中学生参与农业生产的机会很少。笔者以前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列举的教学案例几乎都是课本上罗列的,对学生而言,案例没有可选择性。教学中,笔者往往直接告诉学生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学生以听、记等方式被动学习,常常听起来似懂非懂,记起来死记硬背,用起来生搬硬套,导致有知识无能力,有理论无实践,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计划组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理论知识,避免学习中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收集、处理、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了解、关心家乡农业发展,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有关农业方面的内容为:“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该标准还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即“结合所学知识,判读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上述标准都强调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强调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学·地理·2》(2009年第3版)第三章第一节专门介绍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并引导学生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布局及其变化的区位因素。该章末尾“问题研究”部分也要求学生搜集本地气温、降水和光照的基本资料以及适宜在本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名称。
  笔者在教学中将教材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和本章末尾的“问题研究”合并到一个课时中,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即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农业生产实际,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当地农业生产的问题,并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要求各学习小组课前进行调查研究,探究相关课题,各小组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教师加以启发或点拨。本课时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对家乡农业生产的探究学习,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所有区位因素及其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认识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3种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法、重点分析法、动态分析法。(2)通过各小组课余时间的自主研究学习,以报告形式介绍小组研究成果,使学生更多、更深入地探究家乡农业的基本概况及其形成的区位因素,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提出农业发展的可能性方向及理由;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包括搜集、梳理、甄别、解释、应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3)通过开放式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觉应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分析地理问题。
  二、教学活动实施步骤
  1.组织学生探究有关农业区位的课题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自由成立地理学习小组,每组5~7人。各小组自由选择学习课题。这些课题是笔者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广东省肇庆市)的农业生产实际特点拟定的,具体课题如下:
  (1)肇庆市鼎湖温氏乳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影响其牛奶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2)肇庆市四会砂糖橘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近十年来其生产规模有何变化?为什么?(3)肇庆市农业生产都有哪些类型?其产值构成比重怎样?(4)肇庆市的粮食作物有哪些?影响其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5)珠三角地区的基塘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有哪些?近年来其生产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6)肇庆市水产养殖的主要对象有哪些?成立于2002年的高要市振业水产有限公司近几年迅速成长壮大的原因有哪些?(7)对自己感兴趣的本地或外地其他农业生产现象进行分析。
  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习课题或自己确定一个与农业有关的课题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周末、自习课等时间,走访肇庆市农业局、肇庆市统计局、肇庆鼎湖温氏乳业有限公司、高要市振业水产有限公司等单位或企业,查阅相关报刊书籍资料,浏览相关网站,如肇庆市农业信息网(http://www.gdzqagri.gov.cn/gover/govera.asp)、肇庆市统计信息网(http://61.146.213.162/artYear/ac36)、肇庆鼎湖温氏乳业有限公司(http://baike.baidu.com/view/5092666.htm)、高要市振业水产有限公司(http://xiaofang99.foodmate.net/introduce/)等有关网站,收集有关信息,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筛选整理并输入计算机,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结合课本有关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论,得出相关课题的可能结论,并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结论制作成课件,最后面向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情况,汇报课件可以采用微软办公软件Office,如Microsoft Excel,Word,Powerpoint,也可以采用网页设计软件,如FrontPage等。对于难度较大的软件,如Authorware,Director以及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大师、Flash等,往往会浪费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会喧宾夺主、弱化研究课题,所以除非个别学生比较擅长,否则不提倡使用。整个课题研究及课件制作过程,除了课余时间外,笔者还安排了一节地理课,让各小组在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完成。
  2.进行课题研究的汇报讨论
  通过2~3周的探究学习,本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正式开始。首先是各小组全部或3~5名学生在讲台上以课件的形式介绍小组对所选课题的研究过程、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过程、针对课题问题的结论。在进行课题汇报时,全体学生都可以随时提问,质疑信息的真实性、方法的科学性、结论的科学性等,被质疑小组必须及时回答。在每个小组汇报完以后,教师对他们的研究或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或肯定他们的优点,或指出研究中的不足。   我校2014届高一(3)班第四小组的研究比较成功。该小组选择了第二个课题,即“肇庆市四会砂糖橘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近十年来其生产规模有何变化?为什么?”他们通过上网查询,走访果农、农艺师和生物教师,了解到砂糖橘的生理习性,得知砂糖橘在肇庆市四会广泛种植的原因有:适宜的气候条件(温度、降水、光照、湿度)、土壤条件(母岩性质、pH值、有机质、交换性盐基、氧化还原电位等)、地形条件(海拔低于500 m的低山缓坡、山谷冲沟)、坡向坡度条件(南坡25°以下)、灌溉水源条件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交通、劳动力、市场、生产技术及种植经验、地方政策支持等社会经济条件。同时,该小组调查得知了肇庆市2001~2011年各年度的砂糖橘总产量,从2001年的五六万吨上升至2011年的30多万吨;该小组还了解到四会砂糖橘近十年的市场变化,10年前砂糖橘主要销售地是珠三角地区,而目前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产销衔接网络,市场涵盖全国大部分省区,但出口到国际市场的份量仍较小(占总产量的5%)。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具体案例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课题研究伊始,笔者向学生强调探究式学习的重点是将课题研究中的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即运用课本上有关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论解释课题中的农业生产现象。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死记硬背,进而实现学以致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真正理解并掌握课本知识。仍以上述小组为例,他们根据获取的信息,在课题汇报时对课题问题进行了解答,报告精彩之处有三:(1)以四会砂糖橘生产为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不同区域、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各不相同,但大致都对应于课本的农业区位因素图(课本第42页的图3.3)。(2)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四会砂糖橘的市场需求近十年来不断扩大,使其生产规模也相应扩大。(3)影响农业生产的众多区位因素中往往有一个是最关键的,即主导因素,如近十年四会砂糖橘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待全部小组汇报完后,教师要特别肯定那些运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小组,并结合各小组的汇报,启发学生理解课本中农业区位因素理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基本能结合课本总结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3种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法、重点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各小组在课题研究中基本是参考教材而不是死扣教材。对于各小组汇报课件的格式笔者没有特别要求,只要有基本的课题内容、信息获取途径、相关信息汇总处理和结论即可。
  三、教学活动反思
  笔者利用学生身边的、学生自己选择的案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独立思考,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侧重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把信息技术与具体的地理理论、个别学习课题、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有机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基本达到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空间的目标,使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并深刻掌握了地理规律。
  从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来看,所有学生作为探索者参与学习,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并要求在今后的学习中多采用这种模式。从学生完成对应检测题的效果来看,选择题的正确率和综合题的解题能力较往届学生有明显提高。笔者在后来的教学中也不断运用这种方式教学,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也迅速提高。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耗用学生较多的课余和课堂时间,但笔者认为这是值得的。另外,在学习中要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地理学习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永远是为学习服务的,而不能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宋贺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8):58.
  [2]张军.PPT课件实现“交互”的技巧[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9):43.
  [3]李瑾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4]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M].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2-06-20
  作者简介:洪家兴,本科,中教高级,副主任。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无疑成为学生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使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难觅踪影,呈现出学生合作展示的积极学习状态。但在实践操作中,普遍存在分工而不合作、展示流于形式、表面热闹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热情降低。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突破上述困境,关键是从合作学习的深层次去探究实践。  一、巧妙分工,优化小组内部组织结
期刊
匡爱红,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曾获镇江市首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扬中市首届“十佳教学能手”,扬中市首批“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材实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任扬中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扬中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正校级督学,扬中市教育局督导科科长。  :匡校长,您好!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成立于2011年7月,是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贵校依托哪些条件,创
期刊
所谓特色数据库,是指图书情报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某一学科、专题、地域特色文化、人物等为研究对象,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整理、存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化要求,建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据库。日本学者香山健一说:“从文明的角度看,进步基于差别,单调就是死亡,再生于对比之中。”“万物莫不相异”,没有个性就没有事物,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发展。少儿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编者按:  成都市金沙小学(以下简称金沙小学)位于成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羊区,青羊区是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区。金沙小学借势崛起,走出了一条具有开放性、国际性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钟樱,现任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曾获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劳动模范、成都市首批特级校长以及成都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她发表的多篇论文和参与的多项研究课题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主编
期刊
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笔者在用好课本实验的同时,还敢于质疑课本实验的不足,合理利用现有的仪器和代用品,成功改进和设计了一些化学实验装置[1]。  改进和设计化学实验,笔者常以发明创造学上的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模仿法等技法为基础,然后灵活利用组合法、移植法、替换法、缩小法、逆向法等技法去改掉缺点、落实希望。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实验创新,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201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
期刊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笔者携外甥女去逛新华书店,在琳琅满目的故事书中,她挑选了一本图画书坐在那里看,而且越看越着迷。笔者对她的反常行为感到很惊奇,走过去翻开封面一看,原来是一本由美国知名的童书作家米歇尔·努森写的《图书馆狮子》。书中生动活泼的图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外甥女极大的阅读兴趣。因为职业的原因,笔者将这本书一连看了多遍,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于狮子的求知若渴、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期刊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而建立物理模型则是物理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两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均起着关键作用。高中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重视物理实验,同时将“过程与方法”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予以显化呈现,而建模方法正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成为广大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前教学一线,在实验与物理模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小部分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与物理模型建立基本上为“
期刊
双流县地处成都近郊,县域自东向西三面环绕成都主城区,面积1 032平方米,辖21个镇、3个街道,人口92万余人。地理分布深丘、浅丘、平原各占1/3,受地域影响,24个镇、街道经济及基础差异很大。现有中小学71所,在校学生100 697人。  2007年前,学校间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实验教学场地及设备设施差异极大,严重制约了县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
期刊
编者按:  在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铜山社区的偏僻乡村中,有着一所以科技教育闻名全国的农村小学——南京市铜山中心小学。学校多年来秉承“让师生得到应有发展”的办学理念,瞄准“在整体优化中展现特色,在特色建设中促进整体优化,让学校成为区窗口、市有位、省知名的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首届提高型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
期刊
新技术发展的历史证明: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人类不能理性地看待,不能正确地把握,技术就可能走向为人类造福的反面,就可能背离它的初衷。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应用于教学,可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它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各种媒介于一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若使用得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