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中善“诱”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以几
  个学生为单位组成一个小组,各
  小组成员共同使用一个练笔本,
  每天安排一名同学写。第二天的
  同学先阅读前面同学写的文章,
  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议,然后再
  写下自己的文章,依次循环。
  
  一、“循环”记录的操作形式
  
  基于小组合作的“循环日记”
  操作中是比较自由的,我们可以
  根据教材、生活灵活操作。
  
  1.“同命题”循环
  如结合我校第五届校园数学
  节活动,我们推出了一周的命题
  循环日记——“我的数学故事”。
  孩子们在循环日记中,和同学们
  分享学习数学的心得,述说数学
  学习的酸甜苦辣,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
  同一命题的练笔,不同的人
  的体验是不一样的,阅读后的收
  获自然也不一样。只要与其他同
  学进行比较,学生就可以在同样
  的命题练笔中得到不同的借鉴,
  特别是在选材、构思、修辞方面。
  
  2.“同话题”循环
  在“循环日记”中用同一个话
  题,让孩子从不同的选材、不同的
  角度来表现,是有借鉴基础,也是
  容易习作的。如前不久,我班进行
  了“我的一天低碳生活”循环日
  记。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选材,述
  说自己身边的“低碳生活”。有的
  写自己如何乘坐公交车上学,有
  的写搜集废旧电池回收的小队活
  动,有的写自己拒绝使用一次性
  筷子的经历……多角度地选材,
  给了每一个孩子启发!
  
  3.“接力写”循环
  “接力写”这一做法,在观察
  性练笔、想象性练笔中用得较多。
  我们可以实施“编童话””小小说”
  “观察日记”等内容的接力循环。
  通过接力循环练笔,学生往往能
  印象深刻地把握一种文体的写作
  特点,在写作技巧上做到注意文
  章的前后联系等,进而让学生共
  同提高。
  
  如结合全年级的养蚕活动,
  我在班里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养
  蚕”循环日记”。孩子们在课间谈
  论蚕,喂养蚕,观察蚕,记录蚕
  ……写作技巧得到了一定的提
  升。
  
  二、“循环”评价的操作建议
  
  在操作实践中,“循环日记”
  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的“评改”更
  为自主。
  “循环日记”的评改主要是通
  过“同学”“家长”“教师”的“留言
  留痕”活动,在大范围内进行自评、
  自改,互评、互改,从而实现主体
  评价,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评”前有“范”
  在刚开始进行循环日记评改
  时,需要教师进行示范。
  ①示范,就是教给孩子一些
  基本的批改符号。
  ②示范,就是提供孩子几个
  可以发挥的“留言”模版。
  在刚开始评改时,教师可采
  用面批的方法,对学生的习作加
  以评改,使师生双方互动交流。
  
  2.“议”中学“法”
  当教师进行完一轮的评价修
  改后,我们的“循环日记”就可以
  适当地开始实施“自我评价”“生
  生互评”了!
  ①评议时,带领孩子学会朗读
  初始评改,教师要进行适当
  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修改作
  文。读读文章的句子是否通顺,选
  材和组材是否恰当,条理是否清
  楚,层次是否分明,句段衔接是否
  自然有序等等。
  ②评议时,引领孩子适当修改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修改
  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
  
  改不如共同修改。”评改就是要鼓
  励学生敢于下笔,敢于修改。不管
  学生改得多还是改得少,哪怕是
  更改一个错别字,更换一个标点,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收获。
  ③评议时,鼓励孩子进行留言
  每个拿到循环日记的学生,
  先耍对前一人的习作进行“留言”
  点评,如学生这样点评:
  我觉得他的文章多次写到柜
  台小姐的镇定自若,让我们感觉
  到防弹玻璃真的厉害无比!
  ——陈雨彤评《笑声吓跑劫匪》
  陈安忆把“西湖”当做人来写,
  很有创意!如果把她当做一位西子
  姑娘向大家做导游,那就更妙了。
  ——章文评《乡村西湖》
  看到这样的鼓励,学生心中
  一定非常高兴,也会不断吸收别
  人的写作好点子。
  
  3.“改”后再“赏”
  在“循环日记”中,我们一定
  要坚持——“赏读”“赏编”。
  ①“赏读”,让每一个孩子成
  为星星。
  “循环日记”一般于周五完成
  它的一个循环周期。每逢这一天,
  孩子们总是很期待,他们会在小
  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在评改中
  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在小组的评
  价中,有的获得“语言星”,有的获
  得“创新星”,有的获得“修改星”,
  有的获得“文采星”……每一个孩
  子都能享受到评价带来的乐趣。
  ②“赏编”,让每一个孩子拥
  有笑脸。
  “循环日记”每逢月末就进
  行“编辑”。每个学生编辑自己
  最满意的片段(或文章),在墙
  壁上展示。然后,全班学生利用
  手中的“笑脸”进行评价:给自
  己喜欢的文章添上笑脸,看看
  文章的人气指数。这面墙壁为
  学生创建了平等展示才华的机
  会,从而达到全体参评、人人受
  益的目的。
  循环日记“互动留痕”的形式
  给学生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互评互改正议中,学生慢慢领
  会了写作的奥妙。
  
  
其他文献
很多学生不喜欢习作,对习作产生退缩、畏难情绪,这主要是学生缺乏习作的自信心。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赏识激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一、巧用等级评价激自信  1.升级制  作文本一发下去,同学们都赶快打开本子,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
【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教学目标】  1.学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语文教师的共识。怎样才算深入解读呢?这似乎说不出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有的说,能正确把握主题思想就是深入理解;有的说,能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深入理解;有的说,能挖掘出每句话潜在的含义就是深入理解……笔者以为,上述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什么是深入解读文本?其标准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直击文本所具有的个性。  一、文本价值依赖于独特个性的存在  文本
他是贫苦农民的儿子,只读了三年私塾,12岁便做了学徒。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他的童年充满泪水,他的作品,却给亿万儿童带去无限的欢乐。他,就是上虞乡贤——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儿歌,出自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这部电影叫《小猫钓鱼》,他的作者就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  童年在家乡  
弹指一挥间,认识汪教授已有二十多年。他喜水近水,二十多年来,在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数次浪潮中,汪教授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站在潮头,做个“弄潮儿”。他观点鲜明,思想前卫,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他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独特思想方法。  一般来说,思想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哲学方法。教育的问题深究下去都需要哲学的思考。哲学方法是从总体上观察、把握世界的方法,是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路线问题。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课外阅读多以绘本的赏读和故事的听读为主;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更乐意自主走进文本,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而中年级,作为衔承的学段,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值得每一位中年级语文教师思考和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中年级学生对于任何活动,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收获外
一、古往今来谈时光  师:(板书:匆匆)预习过课文,你们应该知道,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匆匆?  生:说的是时光匆匆,也可以说是时间匆匆。  师:是的。说到时间匆匆,古往今来,许多人留下了自己的说法。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表达的。(板书:表达)请大家读一读课件中出现的几句话。(背景音乐为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  (生读句子)  【点评】慨叹时光匆匆的文学作品自古有之,但同一题材用不同文体去表现,会各
从教以来,从未涉足过关于小学生习作的公开教学,这次借着后备班的东风,我主动揽下了这份“美差”。从5月初确定上课内容到5月30日公开执教,这其间,害怕、心中无底、焦躁不安的情绪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在一次次的煎熬中,我真正收获了成长的愉悦。这一过程是多么令人难以忘怀!  我以一则网上视频作为训练内容,进行“细节描写”习作专项训练尝试。视频主要讲一个小女孩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哥哥一份惊喜,义无反顾地剪下了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故事长廊”,编排了两则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两篇民间故事《文成公主进藏》《渔夫的故事》,一篇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单元导语的要求是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并练习复述。与三年级故事类课文阅读相比,增强了复述的要求,同时对于故事不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还要求关注民间故事的表达特点。  《文成公主进
笔者在《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年第1~2 期上推荐了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目标明确集中,每一个板块都瞄准一个目标设计教学,教什么非常清楚,因此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常态的语文课教学流程大多是“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这样的教学流程主要是为了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瞄准的是非本体教学内容。比如一位教师设计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