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下的古韵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葬玉之风极为普遍,玉琀就是其中之一。玉琀是古人入殓时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又称“押舌”,也即民间所谓的“饭含”。
  这一制度起源甚早,山东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文化墓地发现12座有饭含丧仪的墓例,其所含者多是玉质镞形器,个别则口衔大骨针。在死者口中放玉琀蝉的现象,最初见于商代晚期。安阳殷墟小屯20号墓以及大司空村小墓群中,都出土过作为口琀的玉蝉。至两周时期,玉琀蝉渐渐多见,洛阳中州路、凤翔雍城等地的两周墓葬中,均有发现。
  西汉早期玉琀蝉头部呈三角状,西汉中期以后则多见以“汉八刀”刻出双目、头颈部、双翼和腹部纹饰的玉琀蝉。西安曲江水厂西汉晚期16号墓出土的玉琀蝉,以青玉琢成,整器呈中部较厚的扁平体,头部呈弧形,双目外凸;正面头颈部碾琢几道横向弧形阴线,背部起脊,斜刀琢出竖向弧形蝉翼;另一面为腹部,碾琢阴线三角纹、斜“十”字纹与若干表示腹节纹的横线。寥寥数刀,酣畅利落,突显出“汉八刀”简约神似的韵味。
  淮安市博物馆藏西汉时期玉蝉,长6厘米,宽2.8厘米,厚0.7厘米,采用新疆和田白玉料,玉质洁白温润,刻工精细,线条简洁明快,以直线、弧线勾勒蝉首、双翼、腹、尾等,通体光素无纹,打磨光亮。蝉体扁平,呈片状,双目、吻部、双翅尖、尾尖均突出体外。玉蝉整体形象生动,立体感强,雕工技艺娴熟,刀法细腻洗练,双翼两侧边沿较薄,有透明之感,两翼末端尖锐,尖锋扎手。这件玉蝉是典型的“汉八刀”工艺,玉器刀法简单,粗犷有力,刀刀见锋,其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汉代玉器阴线刻饰的工艺手法和强烈的写实性,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極具特色的表现手法。
  上:西汉玉蝉,长6厘米、宽2.8厘米,以“汉八刀”工艺雕刻而成,打磨光亮。腹底刻有八道弦纹,形象逼真。
  下:西汉玉蝉,长5.6厘米、宽2.8厘米,以“汉八刀”工艺雕刻而成,刻工精美,蝉身完好。
其他文献
近日,一场名为“清寂鹜影—林风眠艺术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登场,以一番静谧而明朗的经典艺术景象,陪观者一道走向春天。  | 被历史记住的画家 |  林风眠(1900年至1991年)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1919年,他赴法勤工俭学,学习西洋绘画,先在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随后前往德国游历。1925年,他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又受蔡元培
期刊
春节长假刚过,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不少人真正开工甚至要等到正月过了,身为两个宝宝妈妈的冯玮瑜,却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开启了工作模式。尽管内地和香港的春拍还有时日,但纽约亚洲艺术周3月上旬就要启幕啦,对于冯玮瑜这位“挑剔”的藏家来说,拍前的功课一定要提前做好。  | 不爱红妆爱武装 |  冯玮瑜给人的感觉是“温婉、柔美、亲和”,让人很难联想到她在拍场上柔中带刚的笃定却毫不逊色于男人。  就拿
期刊
“海昏侯”爆棚 考古展原来这么接地气  2016年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呈现了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的阶段性成果。“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仅仅3个月,展览就吸引了36万观众,不仅在“专业圈”内成了热点,也得到了大批民众的关注。  作为一场考古特展,海昏侯大展呈现出的人气和话题性,堪比某些娱乐、时尚活动。这场展览不仅吸引了那些翘首企盼文物真容的专
期刊
在徽商崛起的经济推动下,带动了各种艺术风格杂然并陈,汪肇、朱邦以“浙派”为宗,詹景凤、杨明时师法“吴门”,丁云鹏、萧云从则使徽州版画再现辉煌。而明代中晚期的新安画家郑九夏,在经商的同时,兼取了各种艺术风格和艺术门类,形成了具有极浓地域特色和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并不被人熟知。  郑九夏,字子阳,号披云山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歙县贞白里(郑村)人。安徽博物院藏《双桥郑氏宗支圖谱不分卷》
期刊
自古以来,京津冀三地因地缘关系联系紧密,自然与人文相近。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到生活中不断追求的价值理念及艺术升华,充分显示出三地文化的渊源。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通的文脉形成了三地文化的相似性。  本文撷取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及河北博物院三家馆藏玉器,以使读者从中体味三地之文化脉息,从而了解古代北方人的居家、艺术与礼仪。  民国 镂雕夔凤纹兽耳三足玉熏炉  河北博物院藏  此器由炉
期刊
水陆画是佛教寺院举行“水陆法会”时供奉的宗教人物画。长期以来,无人知晓水陆画的存在,更无人了解它们的价值。水陆画浓缩了儒、释、道三教的文化内涵,以劲健的笔力、鲜明的色彩表现了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和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和寄托。  | 崇拜关羽有土壤 |  水陆画在明代发展到顶峰。明太祖朱元璋是僧人出身,他除了命画院画师给水陆法会作水陆画外,还曾制多堂画幅,用于镇边之用,于是民间水陆画随之盛行。明代水陆
期刊
倘若梳理丝路文明遗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宝库的话,相信敦煌一定是那颗最璀璨的明珠。直至20世纪初,对远东世界的遐想依旧驱使着西方探险队向中国的腹地进发,他们的疯狂掠夺使敦煌藏经洞的5000余件艺术珍宝支离破碎。那些文物的散佚与消失,让中国美术史上最为瑰丽却又扑朔迷离的晚唐五代艺术面目变得更加琢磨不定、深不可测。  ︳丝路霓裳 文化交融 ︳  敦煌藏经洞出土卷轴绘画,主要集中在公元8世纪晚期至11世纪。此
期刊
大清入关之后的第三位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皇帝,身在藩邸40余年,一朝当朝,感念当时贫富矛盾加剧、西北用兵不断、吏治腐败盛行,而国库却异常空虚, “人心玩愒已久,百弊丛生”,“若不惩创,将来无所底止”,因此立志革故鼎新。而在雍正看来,无论是政治改革还是发动军事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 严刑立法禁铜 |  事实上,雍正朝的经济举措影响深远的比较多,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官绅一
期刊
《中国纪年铜镜·两汉至六朝》前言:“中国纪年铜镜既是存世稀罕的珍贵文物,又是中国铜镜的特殊种类,在历史学、考古学、类型学、民俗学以及比较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同书附表“两汉至六朝纪年镜索引”告诉我们,存世两汉至六朝的纪年铜镜数量超过了200面。  与汉镜比较,隋唐纪年镜的存世量只能说是凤毛麟角。迄今所知,如不算同一品种的几面“永徽元年铭简博四灵镜”,则隋唐纪年镜的存世量应不超过5面。本
期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些困难的岁月里,花一块钱去听京剧是很奢侈的事,那时候的一块钱能买很多东西。家父便是这“少见”的一员,笔者也在幼时同他一起去听京剧。父亲当时常说:“有钱就听梅兰芳。”虽然,梅兰芳大师在他的心目中就像太阳那般耀眼。  笔者从小也喜欢梅兰芳大师,后来搬家到德胜门,和梅兰芳故居相邻,有幸结识了梅葆玖先生,也有幸和他合影,更有幸获得了他的题词。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又结识了马连良大师的弟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