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与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4r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文章结合河北北方学院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实践,分析了其“三个到位、三个转变、三项培养成、三种训练”的“四个三”培养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开发 实践
  [作者简介]常海霞(197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学生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魏莼(1973- ),女,河北怀安人,张家口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郭亮(1968- ),男,河北沽源人,河北北方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4-0183-0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加强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推动因素,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单纯的能力开发问题,更是一个精神状态的提升问题。河北北方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近年来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三个到位、三个转变、三项培养、三种训练”的“四个三”培养模式,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确保“三个到位”,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我院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活动机制,逐步拓展创新活动领域,不断丰富创新活动内容,形成了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踊跃参与、教师积极指导、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各系认真组织学生创新实践的良好局面。
  1.领导重视到位。为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我院专门成立了由负责科研、学工、教学的三位学院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总体规划学生科技活动工作,并划分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合力”。按照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院确立了“以科技与人文统一、专业与素质并重、创新与实践结合”的科技创新目标,着力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鼓励、支持、组织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协作精神,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向纵深发展。
  2.机制保障到位。一是创新工作体系。我们在院、系团组织中增设了科技实践部,并在团支部中增设了科技委员一职,这种“院级科协—系部科协—班级兴趣小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科技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又加强了科技活动的组织力度,巩固了活动的学生基础。二是完善相关制度。学院制定和完善了学生素质拓展、科技创新评比、奖励等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创新的积极性。三是架构联通桥梁。我院开辟了简报、快报等信息专栏,并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科技讲座等,及时向学生通报科技动态,灌输科技知识,这些都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科技视野。
  3.资源整合到位。一是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各系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学生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整合了人力资源。二是建构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科技创新基地为重点的创新平台。我院每年划拨专款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与科技活动的开展,累计建立了21个大学生科技活动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还争取到3家用人单位对我院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给予支持。这些经费的投入和学生科技活动实习基地的创建,为学生全面成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二、注重“三个转变”,清除学生创新障碍
  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已经不利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要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清除这个障碍,为创新教育铺垫出平坦的道路。为此,我们应该注重“三个转变”,以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1.转变教学模式。为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转变观念是先导。为此,我们着力转变与创新能力培养关系密切的五种传统教学模式:一是由“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案例和情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二是由“占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结论权;三是由“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四是由“专制置入”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民主对话”的教学模式,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五是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倡导并鼓励教师采用发现式、导学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
  2.转变学习观念。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只注重对知识的学习。但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习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还应包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新。鉴于上述认识,我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为全院学生开设了学会学习的专题讲座,开设了“创造力开发与培养”“大学生与公共关系”“创新实验”等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文理兼修,强调学生自知与他知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互融汇、东方与西方文化相互整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个性上躬行实践,知行合一,学会创新。
  3.转变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是确保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为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我们积极探索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一是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实践中,我们将评价主体由单一的职能部门监管拓展成领导督导、专家督查、部门监管、同行评价、学生反馈,建立起运行高效的全方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二是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多样化。我们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三是教育质量评价内容和用途固定化。坚持把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教学环节或内容作为评教评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因材施教,既肯定学生的共性,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主要用于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三项培养,开发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除了观念的转变以外,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想创新、要创新的愿望和树立可创新、能创新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把创新当做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责任,逐步铸就一种创新型的人格,这是创新能力开发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三个方面的培养,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培养创新志向。志向是行为的内在牵引力。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教学、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等环节,引导大学生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定位”。组织学生学习创造学、心理学等知识,学会认识、调节心理、调控行为,树立起创新“我能行”的坚定信念,把自己“定”在拥有创新能力的“位”上。二是立志。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们牢固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意识、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志向。三是笃行。在创新实践中,指导教师积极引导大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克服不敢出头露面、羞怯的心理,昂首阔步走创新路。
  2.培养创新情感。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一是“走出去”识理。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纪念场馆、先进工厂企业等教育资源,让学生亲眼目睹技术创新在国家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中的重大作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情感。二是“请进来”讲理。通过不定期组织一些为我院和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毕业生,向在校大学生讲授如何做人、如何创新、如何创业、如何体现人生价值,澄清他们的思想迷雾,丰富他们的创新信息量,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三是“坐下来”论理。通过经常组织在校学生围绕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创新问题大家谈、演讲会、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思维的流畅力、与众不同的独创力、弹性的变通力,提高创新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以身示范”说理。教师是大学生创新的“催化剂”。在实践中,我们要求广大教师强师能、铸师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厚德博学影响学生,以德艺双馨感染学生,以昂扬明快的生活情怀开导学生,以心怀事业的道德使命感引领学生,增加大学生创新挫折的耐受力。
  3.培养创新个性。个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在基础,是创新过程的保障力。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特质。一是通过发问无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二是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怀疑的质疑精神,使创新人格自由舒展。三是在创新活动的设计上强调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自愿表达创新情感,积极主动探究新知。四是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首创精神,使学生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五是提高课外科技活动的趣味性,使枯燥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四、强化三种训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其根本途径是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思维水平,才能掌握创新技法,获得创新能力。为此,我们通过“创造力开发与培养”“创新试验”课程等专业课程及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训练。
  1.问题意识的训练。问题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精益求精的意识,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有问题意识的人面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都具有强烈的尝试冲动。观察矛盾、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出问题的发现、构建、求解、优化四层次创新训练法,逐步提高了学生自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2.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并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思维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要想提高则必须不懈地进行学习与训练。实践中,我们主要对学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一是发散思维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养成一种遇到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思考的习惯,寻求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二是逆向思维的教育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一种与习惯的、传统的、常规的、逻辑的或群体的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疑人所不疑,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创人所未有。三是想象思维的教育与训练,训练学生为实现某种目标,对已有的事物进行重要组合,重新构思。
  3.创新技法的训练。创新技法是创新过程中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高深莫测,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四种技法的训练。一是智力激励法(依据特定原则召开小型会议,对欲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智力互激、信息互补、思维共振、设想共生的群体创新方法)。二是设问发明法(根据发明对象,列出一系列问题,逐一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事物的症结,以产生创新设想的方法)。三是列举发明法(将创造对象按其特性、缺点或希望等进行分解,并将分解的细节列举展开,以分析寻找创造发明途径的方法)。四是组合发明法(在确定的目标下,通过不同原理、不同技术、不同方法、不同事物或不同现象的组合获得发现设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培营,李波.强化认同 创新机制 深化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0).
  [2]李著信,何超,苏毅,等.以“三三”模式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其他文献
渔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水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通过龙头企业或公司把众多分散的渔户联结起来,把渔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联结起来.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功能齐全、资源优化配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速度相当惊人,甚至超过本科生增速。据统计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26.9%的速度递增,每年在读研究生总数已达80万。这种趋势是同当前社会对高级专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得出我国儿童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采用逻辑分析法对其原因加以说明。研究表明:一般孩子的自卑心理是由于缺乏成功经验;消极的自我暗示
针对近些年来独立学院突发事件数量增多,范围扩大、性质复杂、影响深远,给处在转型期的独立学院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也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当前独立学院
针对热电厂凝汽器铜管腐蚀结垢严重和凝汽器端差大的情况,采用腐蚀性小、安全性高的氨基磺酸进行化学清洗,同时进行硫酸亚铁一次性成膜保护。通过清洗剂科学配方和清洗过程的
中国到底有没有世界一流大学?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莫斯科大学的校长说过北大是,季羡林先生也曾经讲过北大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日前却表
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高校毕业生整体规模空前庞大、就业环境日益复杂、供求不平衡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则是难上加难。“招聘要求明明写着男女都适合,但就是招男不招女”“好不容易过关斩将通过面试,签约时却被告知工作后三到五年内不得生育”……种种负面信息常常使得女性人才“未上战场,已失底气”。  身为女性,应该如何看待现实中“女性就业难”这一现象?
美国土著女作家波拉·甘·艾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多面手,她的文学创作、评论和教学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土著文学的经典化进程,对美国土著文学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遗憾
也许是同为高校讲授美学课程的教师的缘故,看到王祖哲先生的《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文(下文简称《概念分析》)颇有共鸣。教师不同于一般的美学研究者的地方是
笔者针对当前采访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图书馆采访质量提出了几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