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具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现象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进程。通过学具的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
  
  1 通过学具操作,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学具材料首先能激发起学生对操作和实践活动的浓厚兴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激发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时,以学生已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为基础,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放手让学生自行动手动脑,去探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通过操作(摸一摸、折一折、拼一拼)很快就发现长方形的4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但对边相等,而且4条边都相等。还有很多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通过学具的操作,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创新意识增强。
  
  2 通过学具操作,呈现思维过程,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因素。它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信息按科学的思路,借助于想象和直觉,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实现的思维活动过程。利用学具这种直观感性的材料,进行动手操作,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 利用学具操作,搭建思维台阶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较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低年级以具体形象为主,其间包含抽象思维的成分;中高年级以抽象思维为主,其间包含形象思维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成分越少。根据小学生思维的特征,教师利用学具操作,搭建思维台阶,引发形象思维,并培育抽象逻辑思维,尤其是为创新思维能力铺路搭桥。例如,根据“5 5 5 3”写出乘法算式的练习题,大多数学生就能写出“5×3+3”或“5×4-2”。通过动手操作,先摆出3排5个红花和1排3个红花,把第4排的3个红花分别放1个到前3排……学生很快就能写出“6×3”或“3×6”。
  2.2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思维直觉性的体现,是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联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学生常常借助直觉来完成小发现、小发明和小创造。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突如其来的,而又说不出理由的答案,这是学生直觉思维萌发和表达的一种体现。教师应利用学具操作,展现思维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后,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为8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5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一位同学的列式为“80÷2×5”,但他却说不出解题原理。这个学生就运用了直觉思维,在这个创造性的火花闪现的时候,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位学生思维过程的呈现。利用学具操作,将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的学具进行操作(将圆柱体切割、分解、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呈现该生的思维过程(长方体的底面积为圆柱侧面积的一半,高为圆柱的底面半径),这样就使学生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思维过程以具体、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2.3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发散思维
  所得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通、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要求人在解决问题时尽可能产生更多的方法。所以应注意挖掘学具操作中的发散思维因素,尊重学生的独创见解,鼓励他们探索创新。例如:用一幅三角板画一个120°的角,能用几种方法画?(1)以一个30°的角与一个90°的角合起来画一个角;(2)以两个60度的角合起来画一个角;(3)以四个30度的角合起来画一个角;(4)以一个180度的角减去一个60度的角来画一个角,如此启发学生探索多种方法。
  2.4 利用学具操作,进行表象训练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与思维关系密切,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表象也是操作形成抽象知识的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会影响理解知识的深度,影响抽象和概括的进行。表象的形成需要有意识来进行训练,忽视表象的训练,抽象就失去了依据,操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3 通过学具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反映学生创新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实际效果,才能看到创新的成果,体验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独立设计操作方案,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研究操作方案时,围绕问题和假设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多个操作方案,教师应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并指导学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学生能独立探究的问题,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剪、去分、去拼,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平等四边形……从中都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打开其思维的闸门,促进其能力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音乐、动画等各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并显示在屏幕上,使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够营造美好意境    导语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兴趣是学生学习、思维、探索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教学环
本文从分析3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入手,探讨了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的模式,结合移动学习教育的需求,提出了构建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设想。
采用CO2横流式激光器对9SiCr进行表面强化处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硬化区金相组织和成分及表面磨损形貌,超显微硬度计测量激光强化区断面的显微硬度,并在MPX-2000销盘式摩擦试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时代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在新的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
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纳微米硼酸盐添加剂与含磷抗磨添加剂复配体系的摩擦学性能,以及摩擦改进剂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了摩擦表面膜的组成和化学状态,结果表明:纳微米硼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求解径向滑动轴承雷诺方程的算法——基于块不完全分解的共轭梯度(BIFCG)法,通过大量的数值试验,分析了影响该算法求解精度的几种因素.并对迭代步数、计算时
情景学习在培养学生高级思维、促进知识迁移和培养积极情感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虚拟现实技术则为情景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弥补了情景学习条件的不足,为情景学习提
把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实现“三个面向”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正因如此,现今的中小学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而且学校在这方面的实力已成为教育管理部门评价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日益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课件使用越多越好。有人认为电化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它是完美的
介绍了油雾润滑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探讨了国外两种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油雾润滑系统.针对自行设计的推力为58.8N、长时间使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油雾润滑系统提出了初步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