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提高涉农类专业的办学效益,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需要多种途径加大涉农专业的整体措施改革,把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接轨,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建立技术基地,引进新技术,建立服务中心,为建平商品粮基地县的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涉农专业;教育教学;培训;新技术;农业服务;效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82-2
建平县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县。为了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涉农专业的整体改革力度,积极配合县政府抓好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真正使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接轨。切实做到了涉农专业兴,建平农业兴,大大提高了涉农专业的办学效益,巩固发展了我们的“拳头”专业,走出了农村职业教育富民兴县的新路子。
1 全面提高涉农专业的办学效益
我校本着“面向生产、服务农户、发展经济”的原则,在制定年度教学计划时牢牢把握三个依据:一是瞄准我县的重点开发项目,展开技术培训,县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粮食产量达到10亿公斤,保护地面积达到10万亩,果树面积达到20万亩,家畜存栏达一千万头。根据这一战略目标,我们把玉米、小麦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地膜覆盖、滴灌等一系列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保护地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及苹果、杏、枣栽培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向学生讲授,在高产、高效地块给农民现场教学,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根据我县的地理特点,举办各种短、平、快、新培训班,如:老河川一带二十余个乡镇,耕地平,水浇地多,我们就在这些乡镇办起了三月一期的杂粮作物、蔬菜短训班。崩河川和凌河川一带十余个乡镇,山地多、面积大,以发展牧果为主,我们就在这些乡镇办起了畜牧、果树培训班。这样,大大促进了各种技术的普及推广,对我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商品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三是根据村级组织人才匮乏落后,技术素质低的现状,在朝阳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我们办起了农村青年干部班,在农村选拔优秀青年入学,他们不但学习脱贫致富的专业知识,还学习了党建理论,领导科学,农村政策等。使他们既有知识、又懂管理,具备了农村青年干部的条件。现有200余名毕业生已充实到农村领导岗位。从现在起办学几年或十几年,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将被职业中专占领,将对我县农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十多年来我们涉农专业举办了各类岗位培训班48个、88期、毕业人数达2880余人,这些毕业生都在农业生产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正使涉农专业全面面向农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2 发挥我校人才、技术优势,建立校外脱贫致富技术开发基地
为促进农、科、教紧密结合,紧紧围绕项目的开发,充分发挥我校的人才、技术优势、提高学校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能力。首先,我们在完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先后与建平示范农场、万寿、叶镇等11个乡镇的农业站、果树站、蔬菜站、715部队果园,二十家子种猪场取得联系,建起了数十个社会生产实习基地。与这些单位联合开发项目包括: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小杂粮高产栽培技术,高效节能型温室开发,抗旱高产苹果栽培,良种猪的引进等几十个。并组织学生按农时季节到这些单位实习,进行信息、技术交流。如:学生郑海东在示范农场实习期间,协助场里建一个半亩地温室,当年获利一万元,接着场里将保护地面积扩大到60000平方米。同时当地有200多农民请他指导建起了温室。郑海东毕业后被示范农场特聘为技术员,他将很快被有关部门批转为青年农民农艺师。像这样的新人才,新技术如同“星火燎原”燃遍了全县80%的乡镇,从根本上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速度。第二,为了使毕业生切实根据当地实际开发致富,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家庭实习点。仅在2001年度,100多名涉农专业学生搞家庭实验实习200多人次,开发了300多个实验项目,实习指导教师下乡指导达80多人次。有的建起了制种田,有的进行了早春蔬菜效益栽培,有的进行了丰产素应用推广实验。如:张家营子乡丰海祥同学带领全家人搞了5亩番茄杂交在制种实验田,由于收获种子纯度达98%以上,被有关部门回收,获纯利10850元。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一句话“边学习,边致富、毕业就成富裕户” ,学校还把比较好的典型作为学生参观实习的示范户,使一家一户的成果变成千家万户的财富。
3 扶贫兴农到山乡 帮助农民奔小康
为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经济建设的“龙头”作用,落实“富民兴县”的战略目标。我们辐射了小塘、白山、义成功等特困乡为扶贫网点。以“科技之冬”的形式进行了义务服务,仅在2010年寒假学校就派专业课教师和成绩突出的骨干学生下乡给农民讲授科技兴农的知识50多项,如:地膜滴灌玉米吨粮田高产栽培技术,大棚蔬菜高效益栽培,快速养猪法等。义务为农民讲课达80人次,受训面达70%,受训人达8000多人,并无偿给农民印发科技小册子1000多册。小塘乡农民张兴军在我们的指导下,2010年承包的30亩地地膜玉米都是吨粮田。仅此一项年收入就10000元,由原来有名的贫困户,一跃成为了富裕户。高三农果班学生王艳军由于专业课学的扎实,被派往义成功乡给蔬菜专业户讲课十多次,他的课讲的言简意明,菜农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深受欢迎。结果2010年全乡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得到了良好地控制,平均产量提过30%,净增长值15万多元,王艳军也因此被义成功乡特聘为蔬菜栽培技术顾问。
4 引进最新技术为“两高一优”农业服务
为了使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在当地发挥新技术引进和推广的示范作用,为发展我县高效、高产、优质农业服务,满足农民求新、求富、求技术的要求,我们与沈阳农业大学、市农业推广中心、市农校、县科委、县农业局挂钩引进大量新技术。如:北方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温室番茄亩产三万斤高产栽培技术,烤烟高产栽培技术,纸筒甜菜栽培技术,珍贵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等十几项。并请这些部门的高级技术人员向学生传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学生学到技术后都有了用武之地。现有富山乡张书海等32名学生建起了生态农业模式;白山乡毕业生王国栋带领他本村400余户农民种起了烤烟;热水乡高志永同学带领全乡80%农户栽培了中草药,黑水镇万晓群为全乡农民做纸筒甜菜技術指导、使2001年甜菜亩产量由原来的2吨增加到4.5吨。可见,高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领导“牵线”、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农民收益的“一条龙”式教育教学新局面。
5 建立农业综合技术义务服务站直接为农民排忧解难
为提高我校知名度,全面提高我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尽快提高大农专业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增加大农专业的后劲,开拓大农专业的办学渠道,把最新技术、种子、农药等尽快传到农民手中,提高新技术的转化效率,直接为农民排忧解难。我们建立了《建平县职教中心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具体做法:
5.1 参加人员
(1)农作物、果树、蔬菜等专业课教师及涉农专业学生。
5.2 服务项目
(1)农作物、果树、蔬菜等病虫害的诊断及用药方法,并代售农药。(2)推广最新科技、最新种子、最新农药。(3)高产、高效激素的应用。
5.3 服务方式
(1)校内服务:农民送上门的病虫害实物及时给以诊治答复。(2)校外服务:到乡下,到农家上门服务,对有关的技术难题及时为农民解决,深受农民的欢迎。(3)建立乡下服务中心:半年多来,通过个汇总方式直接为农民服务8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4)网上服务:在线问答解疑。
5.4 服务的同时我们还充实了大农专业,由各专业教师牵头到有关部门搜集一些资料、自制了大量标本、挂图。 这样我们的大农专业逐步得到了武装,走向了正轨。
总之,我们在搞好涉农专业办学方面抓住了机遇,使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建校初期举步维艰的局面。同时也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县由温饱到小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我们决心继续探新求实,锐意进取,为建平这个商品粮基地县的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涉农专业;教育教学;培训;新技术;农业服务;效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82-2
建平县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县。为了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涉农专业的整体改革力度,积极配合县政府抓好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真正使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接轨。切实做到了涉农专业兴,建平农业兴,大大提高了涉农专业的办学效益,巩固发展了我们的“拳头”专业,走出了农村职业教育富民兴县的新路子。
1 全面提高涉农专业的办学效益
我校本着“面向生产、服务农户、发展经济”的原则,在制定年度教学计划时牢牢把握三个依据:一是瞄准我县的重点开发项目,展开技术培训,县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粮食产量达到10亿公斤,保护地面积达到10万亩,果树面积达到20万亩,家畜存栏达一千万头。根据这一战略目标,我们把玉米、小麦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地膜覆盖、滴灌等一系列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保护地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及苹果、杏、枣栽培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向学生讲授,在高产、高效地块给农民现场教学,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根据我县的地理特点,举办各种短、平、快、新培训班,如:老河川一带二十余个乡镇,耕地平,水浇地多,我们就在这些乡镇办起了三月一期的杂粮作物、蔬菜短训班。崩河川和凌河川一带十余个乡镇,山地多、面积大,以发展牧果为主,我们就在这些乡镇办起了畜牧、果树培训班。这样,大大促进了各种技术的普及推广,对我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商品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三是根据村级组织人才匮乏落后,技术素质低的现状,在朝阳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我们办起了农村青年干部班,在农村选拔优秀青年入学,他们不但学习脱贫致富的专业知识,还学习了党建理论,领导科学,农村政策等。使他们既有知识、又懂管理,具备了农村青年干部的条件。现有200余名毕业生已充实到农村领导岗位。从现在起办学几年或十几年,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将被职业中专占领,将对我县农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十多年来我们涉农专业举办了各类岗位培训班48个、88期、毕业人数达2880余人,这些毕业生都在农业生产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正使涉农专业全面面向农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2 发挥我校人才、技术优势,建立校外脱贫致富技术开发基地
为促进农、科、教紧密结合,紧紧围绕项目的开发,充分发挥我校的人才、技术优势、提高学校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能力。首先,我们在完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先后与建平示范农场、万寿、叶镇等11个乡镇的农业站、果树站、蔬菜站、715部队果园,二十家子种猪场取得联系,建起了数十个社会生产实习基地。与这些单位联合开发项目包括: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小杂粮高产栽培技术,高效节能型温室开发,抗旱高产苹果栽培,良种猪的引进等几十个。并组织学生按农时季节到这些单位实习,进行信息、技术交流。如:学生郑海东在示范农场实习期间,协助场里建一个半亩地温室,当年获利一万元,接着场里将保护地面积扩大到60000平方米。同时当地有200多农民请他指导建起了温室。郑海东毕业后被示范农场特聘为技术员,他将很快被有关部门批转为青年农民农艺师。像这样的新人才,新技术如同“星火燎原”燃遍了全县80%的乡镇,从根本上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速度。第二,为了使毕业生切实根据当地实际开发致富,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家庭实习点。仅在2001年度,100多名涉农专业学生搞家庭实验实习200多人次,开发了300多个实验项目,实习指导教师下乡指导达80多人次。有的建起了制种田,有的进行了早春蔬菜效益栽培,有的进行了丰产素应用推广实验。如:张家营子乡丰海祥同学带领全家人搞了5亩番茄杂交在制种实验田,由于收获种子纯度达98%以上,被有关部门回收,获纯利10850元。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一句话“边学习,边致富、毕业就成富裕户” ,学校还把比较好的典型作为学生参观实习的示范户,使一家一户的成果变成千家万户的财富。
3 扶贫兴农到山乡 帮助农民奔小康
为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经济建设的“龙头”作用,落实“富民兴县”的战略目标。我们辐射了小塘、白山、义成功等特困乡为扶贫网点。以“科技之冬”的形式进行了义务服务,仅在2010年寒假学校就派专业课教师和成绩突出的骨干学生下乡给农民讲授科技兴农的知识50多项,如:地膜滴灌玉米吨粮田高产栽培技术,大棚蔬菜高效益栽培,快速养猪法等。义务为农民讲课达80人次,受训面达70%,受训人达8000多人,并无偿给农民印发科技小册子1000多册。小塘乡农民张兴军在我们的指导下,2010年承包的30亩地地膜玉米都是吨粮田。仅此一项年收入就10000元,由原来有名的贫困户,一跃成为了富裕户。高三农果班学生王艳军由于专业课学的扎实,被派往义成功乡给蔬菜专业户讲课十多次,他的课讲的言简意明,菜农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深受欢迎。结果2010年全乡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得到了良好地控制,平均产量提过30%,净增长值15万多元,王艳军也因此被义成功乡特聘为蔬菜栽培技术顾问。
4 引进最新技术为“两高一优”农业服务
为了使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在当地发挥新技术引进和推广的示范作用,为发展我县高效、高产、优质农业服务,满足农民求新、求富、求技术的要求,我们与沈阳农业大学、市农业推广中心、市农校、县科委、县农业局挂钩引进大量新技术。如:北方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温室番茄亩产三万斤高产栽培技术,烤烟高产栽培技术,纸筒甜菜栽培技术,珍贵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等十几项。并请这些部门的高级技术人员向学生传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学生学到技术后都有了用武之地。现有富山乡张书海等32名学生建起了生态农业模式;白山乡毕业生王国栋带领他本村400余户农民种起了烤烟;热水乡高志永同学带领全乡80%农户栽培了中草药,黑水镇万晓群为全乡农民做纸筒甜菜技術指导、使2001年甜菜亩产量由原来的2吨增加到4.5吨。可见,高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领导“牵线”、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农民收益的“一条龙”式教育教学新局面。
5 建立农业综合技术义务服务站直接为农民排忧解难
为提高我校知名度,全面提高我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尽快提高大农专业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增加大农专业的后劲,开拓大农专业的办学渠道,把最新技术、种子、农药等尽快传到农民手中,提高新技术的转化效率,直接为农民排忧解难。我们建立了《建平县职教中心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具体做法:
5.1 参加人员
(1)农作物、果树、蔬菜等专业课教师及涉农专业学生。
5.2 服务项目
(1)农作物、果树、蔬菜等病虫害的诊断及用药方法,并代售农药。(2)推广最新科技、最新种子、最新农药。(3)高产、高效激素的应用。
5.3 服务方式
(1)校内服务:农民送上门的病虫害实物及时给以诊治答复。(2)校外服务:到乡下,到农家上门服务,对有关的技术难题及时为农民解决,深受农民的欢迎。(3)建立乡下服务中心:半年多来,通过个汇总方式直接为农民服务8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4)网上服务:在线问答解疑。
5.4 服务的同时我们还充实了大农专业,由各专业教师牵头到有关部门搜集一些资料、自制了大量标本、挂图。 这样我们的大农专业逐步得到了武装,走向了正轨。
总之,我们在搞好涉农专业办学方面抓住了机遇,使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建校初期举步维艰的局面。同时也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县由温饱到小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我们决心继续探新求实,锐意进取,为建平这个商品粮基地县的崛起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