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师生关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价值关系。师生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价值主体与他的作用对象价值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价值主体与他的作用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将具有极大的裨益。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师生关系一直都给与了极大的关注。
  师生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地位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不同社会对于教育主导价值的不同追求。这种不同的师生观作用于具体的教育过程则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准确的把握并借鉴当今国外教育家对师生关系的论述,对于中国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现代西方教育哲學思想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
  
  依据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思潮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及其观点的不同,把师生关系分为传统的师生观和现代的师生观。传统的师生观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现代的师生观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杜威为代表,除此之外,结构主义和新行为主义的师生观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师生观。下面从这三个层面来了解并分析一下不同的师生关系以及选择这种师生关系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师生观往往以保守为主要特征,强调教育过程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传统主义师生观的主要代表赫尔巴特认为,儿童时时会表现出一种“不服从的烈性”,因此他主张教师可以采用诸如威胁、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手段来管理学生。
  传统的师生观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和教师权威,所以这种观点运用于教育过程,就势必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甚至学生创造性的泯灭。尤其是在处理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系时,往往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最后以牺牲学生的个人价值来换取教育的社会价值。
  现代的师生观一般以自由甚至激进为其主要特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应该离开讲台站到学生背后去。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整套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主张。在师生关系的看法上,杜威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他提出了“儿童中心论”,要求把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力图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主张把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转到儿童。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再是主导作用,而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助手作用了,只有当儿童的学习活动出现困难时,教师才去帮助他们。杜威反对教师忽视儿童的实际,强加给儿童的要求。
  综上所述,理解现代的师生观必须明确,尽管现代的师生观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教育的主导价值仍然是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对教育的个人价值的追求只是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一种手段。
  结构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并把它们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关系方面表现为“人——机”关系。这种师生观运用于教育过程,所造成的教育代价是限制了学生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把学生能动的活动当作动物的本能行为来训练。教师更多的是编制课件,操作机器。人可能会成为机器的奴隶。
  
  三、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西方几个影响比较大的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形成正确的师生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中国,教育理论界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进行过长期的争论。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以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以牺牲学生的主体性为代价;学生中心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定位,以失去教师的主导性为代价,这就不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我们所希望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实现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还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教育的和谐是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教育家所追求的人类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儒家思想,还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思想,以至于近现代的许多教育家们都对和谐教育作出了深刻的论述。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就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性而言,只有实现了和谐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才能实现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从教育的实践意义上讲,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又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地位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两个具有主体性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与“物”的关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师道尊严的流毒曾经使中国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限制。
  2.互相尊重。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我们要求学生尊重教师,同样,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其次是要尊重并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3.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两个要素,他们之间应该是一种和作关系。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在此基础上,同他们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
  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尊师爱生”就包含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尊重与合作关系,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对于师生关系所采取的两极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总之,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创建和谐教育,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在新世纪新阶段,尤其在“十一五”期间,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必须在已有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水平。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既更加凸显了领导干部为人民用好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又对领导干部如何为人民用好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领导干部要为人民用好权,必须强化以下五种意识: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应当是对“社会本身负责的勤务员”。毛泽东用“为人民服务
寰宇回顾半年全球汽车市场,可谓复苏路上困难重重,而"丰田"、"美国"注定成为了汽车产业的聚焦点。1月底,一次普通的召回事件,却发展成为了本世纪汽车工业最大的召回风波,丰田章男
现如今,哪一位母亲不为儿女的成长操心劳神,哪一位母亲不惦记着儿女的祸福安危,哪一位母亲不巴望着做官的儿女为官清正、执政为民呢?“儿女为官母担忧”,这种担忧既是对儿女的一种期望,也是对儿女的一种警示。    中国有句古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大概那是因为古时交通极其不便、信息极其不畅、治安也很是不好的缘故。而今,各方面的条件已是今昔非比,做母亲的,大概都没有了这类担忧,可却滋生了另一种忧虑,那就是:
编者点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党及其党领导下的干部队伍必须先行一步,通过自身的和谐,带动社会其他各因素的和谐。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尤其是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由于多数企业走的都是耗竭资源、污染环境的路,所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国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特别是江河湖
据中国互联网中心2005年7月在北京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7%,而这一阶段正是高等教育阶段,这个年龄段的网
由全国闻名的“电工”牌荧光灯管生产厂,华东电子管厂和世界上最大的照明产品制造商荷兰飞利浦合资生产的直径φ26毫米,第二代细管高效荧光灯管已批量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