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抗凝方法在出血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5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抗凝方法在出血患者CBP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4年4月我院行CBP治疗的出血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枸橼酸钠抗凝,行CBP治疗53次;B组18例采用无肝素抗凝,行CBP治疗27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滤器和管路凝血程度、滤器使用时间、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下降值、治疗目标完成情况及不良反应、护士工作强度及职业防护等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

结果

A组APTT在2、4及6h的延长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滤器和静脉壶凝血程度明显轻于B组,A组滤器使用平均时间明显长于B组,管路更换频次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肌酐下降率较高(P<0.05),治疗后无高钠血症、碱中毒出现;A组护士工作强度明显低于B组,降低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护士更愿意使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

结论

枸橼酸钠抗凝用于出血患者CBP治疗,既经济又安全有效,延长有效治疗时间、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降低了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节约了成本,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IPC)预防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125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IPC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术后2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和疼痛等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18.5%)和中重度DVT发生率(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 2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是由于某种原因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体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多种成分发生识别障碍 ,刺激B细胞分泌的一种复合蛋白 ,它可与相应靶抗原如髓过氧化物酶、
目的 探讨穿透性心脏损伤诊断和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穿透性心脏损伤的病例.结果 3例刀刺伤所致穿透性心脏损伤全部救治成功,1例车伤肋骨骨折并发穿透性心脏损伤、心脏挫伤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心脏穿透性损伤能否获得救治,主要与心脏损伤的部位,心脏裂口的大小,伤后就诊时间以及治疗是否及时相关,救治的关键在于及时快速的补充血容量及早期快速确诊开胸止血,术前减少不
目的观察儿童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对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0例住院需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均需采用BD24G静脉留置针,A组200例采用双手送管法,B组200例采用单手送管法,C组200例采用改良式单手送管法,比较三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结果C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单手送管法可明显提高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目的探讨应用动机性访谈对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将3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机性访谈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给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临床症状进行测评,出院6个月再次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及复吸率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6个月随访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复吸率低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生化和血液学指标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烟台市传染病医院确诊的241例SFTS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成生存组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成人牙周炎的起始和进展密切相关,其分泌的Cingipains(牙龈素,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主要的毒性因子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对Gingipains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
目的 了解浙江省嘉兴市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2015年嘉兴市纳入国家免费HAART的175例艾滋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基线CD4+T细胞≤200个/μL者为低
牙菌斑中存在着活跃的尿素代谢,其产物在调节牙菌斑微生态平衡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菌斑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合成尿素酶,在酶促作用下,分解尿素产生氨和二氧化碳,在调节菌斑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