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机械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系统教学,构建基于系统教学的机械类专業基础课程群。以减速器为载体,自始至终围绕减速器对各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探究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专业基础课;系统教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青年立项课题“基于系统教学的中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C-c/2013/03/033)
作者简介:张晓,男,江苏省徐霞客综合高级中学一级教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摩擦学与表面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3-0049-02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的结合
机械不仅存在于工业生产,同样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通过机械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不仅应该让学生了解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而且应该使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机械设备、机械部件学生都不能接触到,以至于教学时只能以书本为载体,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专业课程科任教师的教学具有局限性
科任教师对于课程教学富有经验,但是,仅仅专注于讲授专业知识,却很少阐明本课程在实际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的时候,不知道该专业课程的实际作用,学习中缺乏明确的针对性。
(三)各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缺少衔接,教学缺乏系统性
实际上,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都是具有其实际意义的,只有完整系统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教学中不能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各学科之间缺少衔接,造成学生学完之后依然很茫然,不知道开设这些课程的作用和意义。
二、构建基于系统教学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群
(一)系统教学的阐述
系统教学是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1]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二)专业课程群的构建
目前,机械专业各课程教学缺少沟通,导致教学上相互独立,缺乏体系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必须对机械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按照系统论的“系统存在于环境中”的观点,把机械专业的教学课程作为一个系统,每门课程作为一个组成系统的单元体,成为专业基础课程群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教学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线安排课程的方法,按能力和实际应用需要来安排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以减速器为主线,将原来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技术测量等多门常规专业基础课,经过调整、综合,改造成为工程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化课程。如图1所示,各门课程之间围绕共同的研究对象(减速器)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从而使专业基础课之间能够有效衔接,构建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体系,改善教学效果。[2]
在理论教学中,强调教学做一体,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到减速器主题项目任务中,以寻求解决办法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结合减速器的零部件进行理论教学。通过具体的题例,适当穿插讲授相关内容的定义、概念及思路,然后再提出一些延伸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担任辅导者和答疑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坚持“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的认识过程,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建立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用实物、挂图或多媒体展现机构和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知识的结论并应用于实际。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使其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将新的概念、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增加课堂信息量,引导学生涉足活跃的学科前沿。
减速器作为机械生产中的常用部件,一直是机械类专业课程中的经典示例,所以在安排各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时都以减速器为载体,自始至终围绕减速器对各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了解基于减速器模型生产过程(减速器工装的设计准备、设计;毛坯的加工;机加工与热处理;产品的装配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到机械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
三、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
在进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前,必须对相应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如“机械制图”中的“图样的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机械基础”中的“轴系零件”“机械传动”;“理论力学”中的“轴的设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中的“零件的测绘”;“金属工艺学”中的“轴的加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的“材料的热处理”;实践教学模块中的“减速器的拆装”等。可将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模块都融入到减速器中,同时,结合三维教学软件(本课题主要采用Pro-e进行建模研究)和减速器的模型进行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了解减速器的作用、内部结构及拆装过程,进而了解在实际的产品工作中,相关课程所起的作用。但是,这些课程不可能是在一学年中学习完成的,目前的培养模式是2.5+0.5。所以,在安排这些课程时,按照传统的教学实施计划,我们在第一学年主要安排“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第二学年安排“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在最后的半年时间里,要求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次简单的机械设计。在这2.5年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减速器为研究中心,将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融入到教学中,让教师知道应该教什么,学生懂得自己在学什么。
参考文献:
[1] 梁秋荣.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装备制造技术,2010(7):196-198.
[2] 徐凤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J].德州学院学报,2009(2):108-110.
[责任编辑 盛 艳]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专业基础课;系统教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青年立项课题“基于系统教学的中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C-c/2013/03/033)
作者简介:张晓,男,江苏省徐霞客综合高级中学一级教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摩擦学与表面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3-0049-02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的结合
机械不仅存在于工业生产,同样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通过机械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不仅应该让学生了解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而且应该使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机械设备、机械部件学生都不能接触到,以至于教学时只能以书本为载体,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专业课程科任教师的教学具有局限性
科任教师对于课程教学富有经验,但是,仅仅专注于讲授专业知识,却很少阐明本课程在实际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的时候,不知道该专业课程的实际作用,学习中缺乏明确的针对性。
(三)各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缺少衔接,教学缺乏系统性
实际上,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都是具有其实际意义的,只有完整系统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教学中不能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各学科之间缺少衔接,造成学生学完之后依然很茫然,不知道开设这些课程的作用和意义。
二、构建基于系统教学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群
(一)系统教学的阐述
系统教学是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1]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二)专业课程群的构建
目前,机械专业各课程教学缺少沟通,导致教学上相互独立,缺乏体系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必须对机械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按照系统论的“系统存在于环境中”的观点,把机械专业的教学课程作为一个系统,每门课程作为一个组成系统的单元体,成为专业基础课程群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教学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线安排课程的方法,按能力和实际应用需要来安排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以减速器为主线,将原来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技术测量等多门常规专业基础课,经过调整、综合,改造成为工程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化课程。如图1所示,各门课程之间围绕共同的研究对象(减速器)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从而使专业基础课之间能够有效衔接,构建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体系,改善教学效果。[2]
在理论教学中,强调教学做一体,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到减速器主题项目任务中,以寻求解决办法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结合减速器的零部件进行理论教学。通过具体的题例,适当穿插讲授相关内容的定义、概念及思路,然后再提出一些延伸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担任辅导者和答疑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坚持“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的认识过程,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建立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用实物、挂图或多媒体展现机构和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知识的结论并应用于实际。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使其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将新的概念、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增加课堂信息量,引导学生涉足活跃的学科前沿。
减速器作为机械生产中的常用部件,一直是机械类专业课程中的经典示例,所以在安排各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时都以减速器为载体,自始至终围绕减速器对各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了解基于减速器模型生产过程(减速器工装的设计准备、设计;毛坯的加工;机加工与热处理;产品的装配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到机械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
三、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
在进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前,必须对相应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如“机械制图”中的“图样的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机械基础”中的“轴系零件”“机械传动”;“理论力学”中的“轴的设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中的“零件的测绘”;“金属工艺学”中的“轴的加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的“材料的热处理”;实践教学模块中的“减速器的拆装”等。可将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模块都融入到减速器中,同时,结合三维教学软件(本课题主要采用Pro-e进行建模研究)和减速器的模型进行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了解减速器的作用、内部结构及拆装过程,进而了解在实际的产品工作中,相关课程所起的作用。但是,这些课程不可能是在一学年中学习完成的,目前的培养模式是2.5+0.5。所以,在安排这些课程时,按照传统的教学实施计划,我们在第一学年主要安排“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第二学年安排“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在最后的半年时间里,要求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次简单的机械设计。在这2.5年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减速器为研究中心,将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融入到教学中,让教师知道应该教什么,学生懂得自己在学什么。
参考文献:
[1] 梁秋荣.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装备制造技术,2010(7):196-198.
[2] 徐凤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J].德州学院学报,2009(2):108-110.
[责任编辑 盛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