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首要条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借助课本激发兴趣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主要人物的特点,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教完《冰心诗四首》后,我便鼓励学生去读《繁星·春水》等等。又如学习了《狼》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狼”,我就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查阅有关“狼”的成语、谚语和文章。再比如,我们学习了《斜塔上的实验》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这一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一篇文章,可以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其他书籍,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如学过了朱自清的《春》,我就让学生去阅读他的《绿》、《荷塘月色》和《秦淮河的月色》等,这样,学生对他的散文风格就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许多作家、名人都说过相似的话。这说明,局限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有人曾把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做法比喻成:“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没有抓。”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大胆引导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诱人的“西瓜”,拓宽学习和阅读的范围。这样学生才能受益无穷,享受读书之乐,成长之乐!“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二、借助教师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流畅,优美词句脱口而出,对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平时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经常跟学生一起阅读各类作文选,因为作文选上的习作文句优美,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每天晨读,我总是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另外,我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随身携带着,茶余饭后翻看词典成了我的习惯。我还特意在教室里设了一个教师书架,将自己平时急需的书籍搁置在那里做出个“样子”给学生看。学生“向师性”很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着意营造一种优美的语言环境,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学生慕而仿之,增强了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教师的示范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一代大文豪鲁迅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平时我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选择地推荐课外读物,注意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差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牛顿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喜欢文艺、体育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趣事,投其所好,因势利导,让他们在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让学生在阅读中兴奋将“被动”变成“主动”,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学生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我。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问题虚心求教或佯装不知,故意设问,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曾向学生请教过“国际空间站”、“双星计划”、“人禽流感”、“A级自然保护区”……学生有的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有的查阅资料,给了我满意的答案。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明白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正含义。看来,知识是浩如烟海的,老师也有不懂的,我要多看各类书报,和老师赛跑。”
三、借助名人激发兴趣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推进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我曾经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在书山中采撷的兴趣,将搜集到的名言警句制作成条幅悬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耳濡目染受到启发和教育。一段时间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学生甲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两句话明白了高尔基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除了他苦难的经历外,更主要原因是他对书的酷爱。”学生乙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书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所以,我认为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海浩瀚,其中不乏出自名家的精句华章,它们文质兼美,细读品味,美不胜收。我利用课余时间,选取美文和学生一起细细地读。读书贵得法,朱熹提出读书应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我会围绕所读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用心与作者对话。读完一段文字或几段文字后,我让学生一定要闭上眼睛想一想,先前到底读了些什么,想不起来再翻书看看,以便于理解。遇有优美文词佳句时,要求学生一起朗读出来,能熟读成诵最好。这样,在日后谈话、写作时,学生们便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我会带领学生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想。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地方,一定不能放过,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找资料,以及跟同学、老师和家长讨论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阅读中发现了精美语段,我鼓励他们摘录到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品味。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以能向同学们推荐精彩语段为自豪,甚至还相互比较谁提供的语段更经典。就这样我和学生一起美美地品读一篇篇美文,让学生读出感情、品出味道,学生从中吮吸到甘霖,得到享受,进而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欲望。
四、借助活动激发兴趣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览”、“名著知识竞赛”、“精美文段背诵”等评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还邀请家长们参加活动,请家长们做评委,让学生和家长们一起谈论活动的感受。记得我组织搞过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活动前,我让同学们互相推荐优秀书目或文章,然后我根据同学们推荐到的书或文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竞赛内容。如“你问我答”、“我喜欢的文章,我朗诵”、“我的读书故事”等。活动中,学生和家长都是兴致盎然。活动后,有学生说:“读书可以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牛顿曾经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家长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而人的价值,就是这“‘阳’、这‘光’、这‘辉’。一本好的书是我们最好的伴侣,它能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活着”我的价值在哪里等等诸多问题。所以多读书,读好书,应该是我们和学生们终身的事业。”
总之,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语文学习意义重大。我们语文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多读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读书成为学生一种良好的习惯,让读书成为生命成长的一种存在形式。
一、借助课本激发兴趣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主要人物的特点,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教完《冰心诗四首》后,我便鼓励学生去读《繁星·春水》等等。又如学习了《狼》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狼”,我就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查阅有关“狼”的成语、谚语和文章。再比如,我们学习了《斜塔上的实验》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这一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一篇文章,可以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其他书籍,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如学过了朱自清的《春》,我就让学生去阅读他的《绿》、《荷塘月色》和《秦淮河的月色》等,这样,学生对他的散文风格就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许多作家、名人都说过相似的话。这说明,局限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有人曾把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做法比喻成:“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没有抓。”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大胆引导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诱人的“西瓜”,拓宽学习和阅读的范围。这样学生才能受益无穷,享受读书之乐,成长之乐!“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二、借助教师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流畅,优美词句脱口而出,对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平时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经常跟学生一起阅读各类作文选,因为作文选上的习作文句优美,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每天晨读,我总是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另外,我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随身携带着,茶余饭后翻看词典成了我的习惯。我还特意在教室里设了一个教师书架,将自己平时急需的书籍搁置在那里做出个“样子”给学生看。学生“向师性”很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着意营造一种优美的语言环境,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学生慕而仿之,增强了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教师的示范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一代大文豪鲁迅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平时我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选择地推荐课外读物,注意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差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牛顿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喜欢文艺、体育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趣事,投其所好,因势利导,让他们在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让学生在阅读中兴奋将“被动”变成“主动”,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学生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我。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问题虚心求教或佯装不知,故意设问,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曾向学生请教过“国际空间站”、“双星计划”、“人禽流感”、“A级自然保护区”……学生有的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有的查阅资料,给了我满意的答案。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明白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正含义。看来,知识是浩如烟海的,老师也有不懂的,我要多看各类书报,和老师赛跑。”
三、借助名人激发兴趣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推进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我曾经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在书山中采撷的兴趣,将搜集到的名言警句制作成条幅悬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耳濡目染受到启发和教育。一段时间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学生甲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两句话明白了高尔基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除了他苦难的经历外,更主要原因是他对书的酷爱。”学生乙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书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所以,我认为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海浩瀚,其中不乏出自名家的精句华章,它们文质兼美,细读品味,美不胜收。我利用课余时间,选取美文和学生一起细细地读。读书贵得法,朱熹提出读书应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我会围绕所读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用心与作者对话。读完一段文字或几段文字后,我让学生一定要闭上眼睛想一想,先前到底读了些什么,想不起来再翻书看看,以便于理解。遇有优美文词佳句时,要求学生一起朗读出来,能熟读成诵最好。这样,在日后谈话、写作时,学生们便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我会带领学生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想。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地方,一定不能放过,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找资料,以及跟同学、老师和家长讨论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阅读中发现了精美语段,我鼓励他们摘录到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品味。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以能向同学们推荐精彩语段为自豪,甚至还相互比较谁提供的语段更经典。就这样我和学生一起美美地品读一篇篇美文,让学生读出感情、品出味道,学生从中吮吸到甘霖,得到享受,进而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欲望。
四、借助活动激发兴趣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览”、“名著知识竞赛”、“精美文段背诵”等评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还邀请家长们参加活动,请家长们做评委,让学生和家长们一起谈论活动的感受。记得我组织搞过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活动前,我让同学们互相推荐优秀书目或文章,然后我根据同学们推荐到的书或文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竞赛内容。如“你问我答”、“我喜欢的文章,我朗诵”、“我的读书故事”等。活动中,学生和家长都是兴致盎然。活动后,有学生说:“读书可以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牛顿曾经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家长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而人的价值,就是这“‘阳’、这‘光’、这‘辉’。一本好的书是我们最好的伴侣,它能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活着”我的价值在哪里等等诸多问题。所以多读书,读好书,应该是我们和学生们终身的事业。”
总之,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语文学习意义重大。我们语文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多读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读书成为学生一种良好的习惯,让读书成为生命成长的一种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