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之花遍地开 脱贫致富硕果来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潢川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迅速,一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推动着潢川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潢川形成了八大产业、三大产业集群的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局面,优势传统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特色产业方興未艾,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各具特色,已形成“遍地开花”之势。
  5月底,记者一路沿京珠高速南下,赶往此次信阳采访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潢川。
  “潢川,位于信阳地区中部,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豫鄂皖三省的交通要道,是豫南鄂北皖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些内容,百度都知道。“有我们不太清楚的吗?”“华英鸭血吃过没?糯米粉知道不?最地道的毛尖茶品过吗?”一位信阳籍记者略带得意地说,这些基本都出自潢川,至少这些领域在全国占主导地位。“是吗?真这么牛?!“这只是潢川农业产业发展的几个代表。”
  潢川近年来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的成绩和带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从同事的口中给记者一行增添了许多实际印象。然而,究竟如何,答案自然还得眼见为实。
  一路对话,一路聊,下高速,出收费站,汽车顺其自然地行驶在了华英大道上,“世界鸭王”扑面而来……
  农企“大块头” 带贫主力军
  华英集团是潢川县当之无愧的农业产业龙头。近年来,华英集团持续发展壮大,成功实现了走出河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三级跳”。然而,在不断向外扩展业务的同时,华英集团也非常重视带动家乡周边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工作。通过企业脱贫实践,其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共带动3万多农户10万余人增收致富,其中,帮助2040户贫困户8130人成功实现脱贫。
  “脱贫致富不用愁,养鸭一年盖洋楼”,这句顺口溜在潢川尽人皆知。潢川县农开扶贫办副主任刘健告诉记者,华英集团主要是通过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履行社会帮扶责任和借助扶贫贷款方式,调动了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而让农户创业有盼头、脱贫有劲头、收益有甜头。
  潢川是我国著名的优质糯米之乡,是全国最大的糯米粉加工基地,可以这样比喻,在市场上销售的10袋糯米粉中,产自潢川的就将近半数。而黄国粮业集团就是潢川糯米产业的领头羊,同时还是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单位。
  走进黄国粮业集团,其院内最醒目的标语就是“一‘糯’千金”。该集团董事长周兴伍向记者介绍说,“我们不仅生产糯米粉,还研究糯米。我们对糯米不好消化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良了品种,现在生产的糯米汤圆可以说比面还好消化。让老百姓吃糯米粉,还要对其在品质上承诺。”目前,以黄国粮业为龙头的潢川糯米行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糯米精深加工基地,“中国汤圆潢川粉”已成为潢川的金字招牌。
  进入盛夏,小龙虾成了餐饮市场上备受欢迎的美食之一。在河南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记者看到,近500亩的稻虾混养池塘边上,到处是钻满小龙虾的渔网。“小龙虾与水稻混养,效果非常好,信阳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也非常适合,我们今年是初步尝试,以后会继续扩大,争取日后与南方传统盛产小龙虾的地区形成鼎立之势。”河南省博士服务团派驻该公司的技术顾问李红敬博士,对在信阳地区养殖小龙虾信心满满。
  “虾兵登梯上,层层过滤清。顺水包冰衣,等待食客中。”这不是一般的打油诗,而是对黄国粮业小龙虾加工生产线的实际描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天这里都会收到周边农户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稻田养殖的小龙虾。同时,加工厂每天繁忙的工作招收了周边很多贫困户在此务工,其中不乏邻省的剥虾熟练工,他们的工资收入可观,多的每月可拿到上万元。企业发展大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也是顺理成章。
  自2016年至今,该集团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及“订单农业”,共帮扶、带动1584户贫困户、6600人成功脱贫,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做生态园林 富民又富景
  信阳地区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等指标均排在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潢川正是利用自身适宜种植花卉苗木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育种和开发。
  河南莱新农林科研有限公司位于潢川县魏岗乡,是潢川较有代表性的花卉苗木育种企业之一,同时也是潢川县产业扶贫“多彩田园”示范基地。据了解,2015年,该公司与潢川县政府签订了建设潢川花卉苗木生态示范园项目,预计到2021年,将把示范园建设成为集“优美环境、精品园林、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全省最大的花卉苗木示范园区。
  在已经建成的5000亩花卉苗木种植区,记者看到,“红叶石楠红满地,绿树成荫一行行”。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的指引下一路参观,忽在转弯处碰到了正要下班回家的胡围孜村彭庄组的昔日贫困户丁玉中,之所以说他是昔日贫困户,是因为记者在与他交谈后得知,自2015年在此上班以来,他从开始的单纯打工,经过公司的培训,成了一名育种技术工。如今的他,有两份可观的收入,一份是在园林做技术员,另外自己还租赁了土地搞起了林木育种,把苗木再卖给该公司。与此同时,他还带动了自家周围贫困户,教他们种植技术,帮其一同脱贫。问起现在丁玉中的收入,他憨笑着说,“比以前不知强多少倍”。
  吴德明是柳店村吴围孜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里,他名气不小,一是因为他因贫困上过电视,二是因为他的贫困状况实在严重。吴德明的媳妇和孩子都没有劳动能力,长年累月照顾妻子和孩子,不堪重负的医药费,不仅使他看上去比别人都憔悴,而且因没有大把时间外出挣钱导致家中越来越贫困。2014年,吴德明把家中20多亩土地流转给莱新公司,同时自己又来到这里打工学技术。如今,他每个月近3000元的工资收入和土地租赁收入,已逐渐使他可以满足家里所有的开销。“看您身体不错啊,精神状态也很好。”“是的,我不怕吃苦,更不怕脏累,就怕没有挣钱的门路,只要有门路,我还能多干一些。”吴德明坚定地答道。   据该公司范经理介绍,近年来,莱新公司通过“产业+金融”扶贫贷款、转移就业、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结对帮扶等方式,带动魏岗乡、踅孜镇、江家集镇的20个行政村700户贫困户年增加收入5000元,并带动项目区周边225户农户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实现了美化景观环境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双丰收。
  休闲观光游 村民收益多
  “我们这个休闲观光旅游园区,占地1000多亩,都是流转付店镇燕庄村的土地,全部建成以后,这个旅游园将成为集水上娱乐、垂钓、餐饮、KTV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观光园。”大丰收特色山庄负责人金涛的语言表达能力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金涛是潢川县众涵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个休闲观光园他刚接手不久。“光有资金,没有思路也不行,这个园子的原始投资人就是如此。”别看金涛年纪不大,但是做农业已有10余年,经验丰富、思路清晰,说起休闲观光园今后的发展规划,头头是道。
  其实,大丰收特色山庄已经初具规模,水上乐园已经建成,假山、广场也已完工,垂钓池基本可用,亭台楼阁也进行到最后的上漆完善阶段。坐在人工湖旁、连廊中,金涛告诉记者,他现在进行的是“三边项目”,即边营销、边修缮、边建设。这样既可以很快见效益,同时又可以不断完善发展。据信阳市委农办宣传信息科科长刘宗强介绍,像金涛的大丰收特色山庄这样规模的休闲观光园,别说在潢川,就是在整个信阳也不多见。
  “既然规模不小,想必这里的用工人数也不少吧?有贫困户在这里务工吗?”记者的疑问,在金涛与别人短暂的电话通话后解开。原来,周洼村的贫困户张世英刚干完活儿回家,就又被金涛打电话请来了。张世英是因病致贫,自从来到该园务工后,不仅土地租赁了出去,打工也获得了一份可观的收入。用她的话说:“每天干活儿挣钱,不仅收入多了,精神状态也更好了。”
  贺体磊是潢川县玉丰园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虽然该合作社成立不久、规模还不大,但是他的富景葡萄主题庄园在瓜果成熟时,都会人满为患。用他的话说,“别看我的这个采摘园正在扩建中,但是里面种植的各种瓜果都是市面上紧俏的优良品种,果子一成熟,就会被周边游客哄抢。”
  贺体磊的采摘园规模目前并不大,但是在忙时,每天用工也在三四十人,平时也会有固定的八九人在采摘园打理,用的基本都是贫困户。俗话说,“大船载人多,小船亦站人”,在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像贺体磊这样的采摘园,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扬传统文化 强特色产业
  提起贡面的“贡”字,不禁会让人联想到皇室、朝贡等高大上的场景。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的潢川空心贡面,确实如此。
  潢川空心贡面古称光州贡面,始于唐、盛于宋。据史料记载,系武则天登基百日之宴品,素有“面中之魁”的美誉。其面以“条细如丝、心似管状、劲道爽口、耐煮不粘”为质量特色。目前为中国名食、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老字号”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该公司在把历史文化与精湛面艺相结合并持续发展的同时,还不断通过产业辐射带动豫南周边县市,探索出了一套具有“旺鑫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即把到户增收、小额扶贫贷款户、转移就业和家庭作坊捆绑一体,按照常年在企就业员工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临时务工男劳动力每日100元和女劳动力70元,不能固定上班的劳动人员年收入不低于1万元等一系列扶贫模式,订立年度整体脱贫目标。据了解,旺鑫贡面产业扶贫基地,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0户,按照该公司生产销售负责人刘虹蕾的话说,“年底实现整体脱贫,基本不难。”
  “淮南茶,光州上。”出自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而光州茶指的就是潢川的茶产业。在潢川仁和镇美丽的连岗村,就“隐藏”着一个始终按照传统工艺制茶、完全继承古光州茶衣钵的企业——潢川县光州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一到连岗村,眼前的湖水、拱桥、牌楼、假山、凉亭、木屋,甚至是厕所,都让记者一行为之惊讶,太美了!俨然一幅“人在园中、房在林中、村在画中”的美好画卷。若不是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很难想象,曾几何时,这里竟还是一个环境差、农户穷的省级贫困村。当然,让人更想不到的是,这如诗如画的村庄里还“躲着”一个“老字号”茶叶公司。
  刘祥国是该企业的掌舵人,虽然已年过古稀,但与记者交谈起来,其眼神和言语无不透露出他过人的精力和智慧。用他的话说,创出牌子不容易,保住牌子更不容易。“诚信为本、仁义经商,先做人、后做生意”,是刘祥国的经营之道,也是他的做人原则。无论是在企业发展顺利时,还是遇到困难时,他都没有忘记周边的贫困群众,没有忘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该企业长期务工的贫困人口有百余人,通过土地流转、技術培训、短期打工的方式,“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在200户以上,加快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扶贫,最主要还是依靠产业,这也是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有之义。农业产业多了、大了、强了,带动的贫困户就会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就会走得快。”潢川县副县长胡冰说,潢川县委、县政府一直在加大力度扶持全县农业产业,虽然农业风险比较高,但还是会一如既往坚定地走下去,用热爱之情把潢川这个农业产业优势保持住,并通过科学布局、科研团队做支撑,持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用产业扶贫振兴乡村的宏伟目标。
其他文献
对于乡村振兴,我们可以建立起这样三点认识。第一,乡村发展具有外源性、后发性。乡村是相对于城市的区域空间。现阶段,乡村振兴最大的特点是乡村本土不再经历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而是在整个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后期,由于外部先进要素的溢入和外部市场的拉动,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通过本地绿色资源与先进要素的结合,实现一种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的全新的产业“跃升”,从而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形成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因此,乡村发
期刊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有资料显示,我国人工栽培梨树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至今栽培范围仍很广泛,年产量仅次于苹果和柑橘。然而,随着劳动力匮乏和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梨树用工难问题日益凸显,管理不便的传统栽培方式愈来愈难以适应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传统梨树栽培如何突破瓶颈,实现操作简便且产量高、品质优、投入低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用新型棚架栽培技术给出了一种答案。  
期刊
——记永城市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副主任盛明  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河南省永城市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副主任盛明怀着对供电事业的满腔热情,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连续多年多次受到省、市各主管部门的表彰。   作为永城市供电公司的一名专业技术人才,2001年5月至2007年7月,盛明在计量室外检班工作。工作期间,他刻苦钻研计量业务技术,根据不同变电站实
期刊
近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全省各地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探索设立公民个人“森林賬户”,记载公民参与国土绿化动态信息,作为个人在就业、贷款、上学等方面的优惠条件。“森林账户”积分还可以继承、赠与、转让。  这正是:创设“森林账户”,云上即能植树。全民共同参与,山川重新披绿。
期刊
近期,全国多地警方查获大量无正规生产厂家、无准确生产日期、无质量检测的“三无”保健食品。这些“三無”保健食品不少标榜“效果明显”,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备受追捧。受害者多为中老年人,他们轻则失财伤身,重则危及生命。专家建言,政府、市场、家庭需要合力形成综合防治格局。  这正是:轻信商家言,健康遇风险。遏制“三无”货,监管需重拳。
期刊
整改敷衍、走过场;群众举报久拖不决;弄虚作假、乱作为……近日,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10省份“回头看”,多地的环境问题再次被集中曝光。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彻底改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中国才能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这正是:烈风还复来,又揭污染盖。不教烟雾绕,綠意方常在。
期刊
为加快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近日,国家發改委、中国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等26部门联合印发备忘录。备忘录规定了三方面共36条联合惩戒措施,根据要求,一旦失信,相关责任主体将受到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等惩戒。文化和旅游部还将对旅游领域失信当事人名单进行动态管理。  这正是:一朝信用弃,步步皆碰壁。惩戒威力显,市场以诚立。
期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在京闭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中央召开部署“三农”工作的重要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号?2020年“三农”领域的重点任务有哪些?权威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2020年“三农”工作成效决定小康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时指出,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2020年“三农”工作成效。这次中央农
期刊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粮食的生产和储备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历代统治者对于农时安排和农业生产都十分重视,希望通过充实粮食储备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稳固。《管子·牧民》中提到:“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讲的是拥有国土治理百姓的君主,务必要重视四时农事,确保粮食储备。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这里的“仓廪”指的就是储
期刊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贯彻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由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由省、市主导到县、乡主干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很多县市,行动迅速、力求实效,因地制宜地结合本土特色,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要义与自身“三农”发展实际相结合,全面提升了“三农”发展质量,提振了乡村经济。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