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

来源 :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adonaargen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早于1963年在浙江省余姚等县发现。据了解此病可能早已存在,同年江苏省苏州地区和上海市也有发生。1965—1966年浙江省已遍及多数县,以北部、中部和东南沿海较重。此外,江苏省镇江,江西省上饶,南昌,安徽省芜湖、六安、徽州和合肥等地区的部分县发病颇重,湖北省也有发生。 The first black-streaked shortening of rice in China was found in Yuyao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1963. It is understood that the disease may already exist in the same year,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and Shanghai have also occurred. From 1965 to 1966, Zhejiang Province had covered most counties and heavier in the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ast coasts. In addition, some counties in Zhenjiang of Jiangsu Province, Shangrao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Wuhu of Anhui Province, Lu’an, Huizhou and Hefei have serious incidents and have also occurred in Hubei Province.
其他文献
在室内饲养了四种草蛉,观察其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历期。结合田间消长调查,认为四种草蛉在山东一年主要发生四代,成虫寿命和产卵期长,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且系兼性滞育越冬,部
自江苏省主要产棉区分离到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17个菌株,在棉花苗期,用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浮液蘸根接种,接种后在23—25℃的温室内培养,观察发病的反应型.根据各菌株在海岛
褐飞虱起飞的行为和日周期节律己于1978年作了观察。在春、夏季节,成虫通常于日出前或日落后出现起飞高峰,呈“晨、暮双峰起飞”型,晚秋由于温度下降。成虫一般于暖和的下午
全球人群健康威胁如非典型肺炎(SARS)和西尼罗河病毒推动了欧洲联盟(EU)建立一个自己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的计划.欧洲委员会(EC)已支持这一计划,现在等待欧洲议会的批准
自从Morris等(1954)把生命表方法引用到昆虫自然种群的研究以来,生命表方法逐渐发展成为研究昆虫种群动态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在农作物害虫、果树害虫、储粮害虫和卫生害虫的
前言 柑桔黄龙病是华南地区柑桔生产的严重病害。为了探讨其病原及传病途径,骆学海(1977)、广西柑桔黄龙病研究小组(1977)和赵学源(1979)等进行了木虱传病试验,并提出木虱是
1979—1983年作者探讨了稻纵卷叶螟Cna[halocrosis medinalis为害的产量损失和防治指标,通过大田调查,控虫观察与模拟试验后,肯定剑叶被害后减产9.3—20.3%(秈稻)和10.7—15.6
水稻病毒病在我国早已有之,但真正引起重视,开展全面研究,是从六十年代初华南、西南一些省区水稻黄叶病(Transitory yellowing,即暂黄病,俗称黄矮病)和华东地区水稻黑条矮缩
我们在使用广西桂林医疗电子仪器厂与日本京都第一科学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的 MA- 42 10型尿液分析仪中 ,遇到由于环境湿度增高所致的仪器故障 ,现报告如下。开机后将试纸条放入
编辑部 :贵刊 2 0 0 3年第 16卷第 1期第 5 9页《投保 :一种解决血站医疗纠纷的有效方式》一文中 1 2、1 3及 3 1中的观点 ,是当前争论很大 ,而且大多数人都不能认同的。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