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过百本书谈什么独立思考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我是做媒体的。首先我要给大家一个忠告:现在大家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媒体,但是,千万不要轻易跟着媒体去读书,去思考。
  我是复旦哲学系毕业的,用我们哲学系的标准来说,媒体推荐、谈论的书,很多是价值很低的,甚至是垃圾。但是这不是媒体的错,因为媒体不是学术杂志,它是追求新闻性的。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媒体的读书版,也一定主要是推荐新书的。因此,那么多经典你都没时间读,那些时髦的新书大可以不读。新书的比例,不要超过阅读总数的20%,甚至10%。反正我是基本不读活人写的书的。
  此外,我们现在的媒体里面,一些活跃的专栏作家、学者,是不学无术的。受了他们的影响,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傻瓜。而且是一个自以为会独立思考的傻瓜,一个自以为有满脑子健全常识的傻瓜。
  02
  黑格尔说过,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没读过几百本经典,不足以谈独立思考。
  而经典著作,几乎又是读不完的,对于一个不以学术为志业的人来说,我们如果能够经常地领略到这些大师的思想,感受就会很丰盈,人生就会很圆满。
  你读得越多,越和周围的流行意见格格不入,在你所在的那个行业,也许你就可以成为那个最能独立思考的人。
  其次,作为一个在大学里认认真真读过书,工作之后好几年不读书、不读好书,最近这十几年才恢复了精神生活的人,我的第二个忠告是:切勿轻浮。
  二十五年前,我从哲学系本科毕业。十九年前,我研究生毕业,在二十八岁的年纪进报社做记者。三十歲的时候,我创办了一份报纸,还算成功,并在各种报刊上写专栏。总之,那几年,我是一个成功的主编,一个小有名气的自由主义专栏作家、一个快乐的虚无主义分子,朋友很多,每天都很开心。
  “人活着要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无所事事地虚度一生,才是正经事。”等等,是我们当时一帮人的人生哲学。
  但是,这是我一生当中最糟糕、最虚度的时光。
  03
  我后来回顾往事,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也是念过哲学系的人,怎么会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面,彻彻底底地丧失了精神生活,并以此为荣?除了自身的原因,还有时代与环境的腐蚀,真的是很可怕的。
  后来有一次,很偶然地,我开始读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我本科的时候读过,开了个头就读不下去了,几百万字,主人公起个床就可以写二三十页。
  但是这一次,我一读就读了整整三个月。可以说,除了上班干活,其他时间都在读这本书,吃饭、上厕所、坐公交车,都在读。忽然之间,好像时间急迫起来。生命流逝本身变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
  前前后后,我读了三遍。
  如果说,我们这些媒体人、专栏作者的那点小聪明,是茶杯里的几片茶叶的话,普鲁斯特这种人的才华,就是漫山遍野的茶树林。我们茶杯里的这几片茶叶,泡几次就一点味道没有了。有的还把茶叶晒干了再泡,泡了再晒,自欺欺人到了疯狂的地步。
  读《追忆逝水年华》的时候,我发现,普鲁斯特那些又丰富又深邃的独特的感受,我完全可以感同身受,这些东西,也同样活跃在我身上。那时候我开始觉得,我还有救,我还没有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蠢货。
  从此以后,我像重新回到大学时代一样,不需要老师管,每天坚持读书八小时。上班的时候,读两三个小时;晚上八点到夜里两点,读六个小时。白天工作忙的话,星期六、星期天补回来。这样坚持了十多年。
  04
  毕业之后,尤其是三十岁前后,我们会在智力上、阅历上,达到人生的一个巅峰。但是大多数人却再也不读书,不思考,再也没有精神生活。也许他可以赚很多钱,但是精神上,却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天比一天贫乏。
  恢复了读书之后,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大学里读的那些东西,全都是杰作,甚至是真理。苏格拉底的话是真理,奥古斯丁的话也是真理;康德说的是真理,黑格尔说的也是真理;孔子的话是真理,老子的话是真理,耶稣的话是真理;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福楼拜、鲁迅、蒲松龄……都是大师中的大师。
  那些伟大的著作,你只要认认真真地读上一本,就会立即发现,那种轻浮的人生哲学,是多么愚蠢。
  在我的一生中,我觉得最最重要、最最幸运的事,就是进了复旦哲学系,有幸与孙向晨、林辉、渠敬东这些人做朋友。虽然我没有能力从事学术研究,但是,毕竟我在这里受过良好的哲学训练,学过什么是反思。只是这种自我反思的本能,后来被压抑了、否定了,被遗忘了。
  但是,在某个关健的迷惘时刻,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作为一种记忆,会重新活跃起来,给予我们启示。
  祝愿大家能过上蜜糖般的生活,充分地享受人生,但是,有时候也可以抽身而出,反思它,审视它。
  毕竟,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提起阅读,就不得不谈到著名全民阅读推广人、前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的著作《阅读力》。全书从人类的阅读史写起,通过对阅读社会、阅读方法与目的的梳理,对各种阅读活动和阅读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指出“阅读力的培养实际是对人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全民阅读的普及与提高:阅读力的提出  “閱读力”的提出,最先来自于触动聂震宁思考的两个阅读事例,一个是中美大学生的阅读比较,另一个是来自于一所“211”大学的大学生
期刊
读完曹效生倾心创作的军事科幻小说《新概念战争·220》,内心不禁怦然一动。厚重宏繁的作品,饱含着作者的激情活力与执着追求,充溢着强军的豪迈情怀与憧憬梦想,浸润着革新创造的科学基因与人文思考。  军事科幻深刻影响军事科技的发展。科幻作品中的许多概念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文化标识或社会元素。  《新概念战争·220》中的新概念、新理念、新技术不时涌现,像科学家与将军、指挥官与专家融为一体,昭示着一种全新的
期刊
《红楼梦》的时间是平面的。你可以任意翻开一章读,读到想撒手的地方就撒手,你可以任意穿行、逆行、跳越于这个平面“大观园”之上,正像在“怡红院”“栊翠庵”“潇湘馆”之间徜徉徘徊一样,你可以在“宝玉挨打”“晴雯补裘”“黛玉葬花”之间流连忘返。  这是由于:  第一,《红楼梦》开宗明义,为作者也为读者建立了一个超越的与遥远的观察“哨位”——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  这是一种人世之外、历史之外的、时间与空间之
期刊
吴桂春是谁  吴桂春是湖北孝感人,男,54岁。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小学毕业后就在一家餐厅做杂工。37岁那年来广东东莞一家鞋厂的流水线当工人。因疫情该厂倒闭,吴桂春失业准备回湖北老家。6月24日在办理图书馆退卡手续时因一段留言成网红。三日后重新找到工作。吴桂春是单身家庭,有一个儿子。他是在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时来东莞的,每月收入3500元,2000元寄回老家供儿子生活读书。其子已于去年研究生毕业,在湖南
期刊
我們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活字、石印、影
期刊
01  出于对奇石的共同爱好,老钟和十几个同好组成一个小圈子,相约每个双休日聚会,交流一下揀石、玩石、赏石的心得。  第一次聚会,大家都带着自认为最好的藏品,相互展示品鉴,一时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参加聚会的十几个人职业各异,聚在一起却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话题一多,不知不觉就说到晌午。老钟兴奋地大声说:“中午我管饭,咱们去喝一杯,庆贺大家找到了组织!”  众人立即鼓掌表示赞同。一行人来到
期刊
《太白》二卷七期上,有一篇南山先生的《保守文言的第三道策》,他举出:第一道是说“要做白话由于文言做不通”,第二道是说“要白话做好,先须文言弄通”。十年之后,才来了太炎先生的第三道,“他以为你们说文言难,白话更难。理由是现在的口头语,有许多是古语,非深通小学就不知道现在口头语的某音,就是古代的某音,不知道就是古代的某字,就要写错。……”  太炎先生的话是极不错的。现在的口头语,并非一朝一夕,从天而降
期刊
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  我在烧菜、吃饭、洗澡时,都会看书。汤显祖,鸡棚、牛棚里也挂着书,临时有句,就写下来。  电视尽量少看。西方人称电视是白痴灯笼。最有教养的人,家里没有电视。最多给小孩子看看。电视屏幕越来越大,脑子越来越小。理解事情,不可以把一个意思推向极端:我也看电视。  读书,开始是有所选择。后来,是开卷有益。开始,往往好高骛远。  黄秋虹来电话说
期刊
撸狗?喝酒?吸烟?嘬可乐?大骂生活是一摊狗屎,还说书封上的推荐语都是胡扯?是谁说文学大师就应当儒雅、谦虚、大气、不说脏话?有几位二十世纪文学大师,在生活中有着你绝对想象不到的样子!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保持不醉的超级酒徒  海明威經历丰富,他是斗牛士、战士、战地记者、间谍、作家、巨兽猎人、渔夫……记者称他为——“大佬”。常以硬汉形象示人的他,也像小男孩一样收藏小物件,书
期刊
萧红与戴望舒的命运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英年早逝,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杰作;他们都有三段不堪回首的婚恋;他们在民族危亡的关头都成了坚定的抗日志士;他们都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直接受害者……  就是这样两个人,他们却有着一段不曾为人关注的友情,这段友情虽然短暂,却又是那样纯真感人,特别是在那个特殊年代,更显真挚。  1938年年初,戴望舒挈妇将雏到了香港,不久便接到“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公子、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