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案的设计

来源 :计算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ie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本科院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案,从混合式教学目标与思路、PBL模式下混合式教学内容与结构、线上线下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课程考核设计、教学方案设计的评估、教学设计的总结等几个方面,介绍PBL模式下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及课程评价方案,最后总结教学方案的特点.
其他文献
区域性、综合性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其评估结果基本上是得出一个综合性的结果值,无法清晰的反映出区域内部连续性的空间变化特征,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确定的以植被遥感生态参数作为指标构建的评估及分级方法,既可以呈现区域评估总体结果,也能实现空间上连续性表达.将该方法应用于南宁市中心城区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中,可以较好的呈现评估区域内部评估单元的总体结果、生态系统质量指数的空间连续性变化特征,能够直观的判读其开发建设趋势,城市生态系统质量提升改善的区域分布,得出的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认为该方法可适用于城市
诊断策略设计是装备测试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装备的性能监测和故障诊断能力,减少测试和维修资源需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较为系统地介绍了AND/OR图启发式搜索方法和智能优化算法两大类诊断策略设计方法的原理及分类;对多故障条件、测试多值输出和测试不可靠条件等复杂条件下的诊断策略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诊断策略设计的未来研究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先导,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导思想提出:“以经济社会
期刊
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方向,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的难点,提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从教师层面、教学目标层面和教学内容层面介绍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结合青海省特色探讨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面向金课建设和认证标准要求,在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基础上,给出课程目标和达成途径设计,分析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协议和原理,阐述深入UDP校验和计算原理及其验证的高阶性运用方法,提出线上线下和互联网资源探索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详细阐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翻转教学等多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实现过程,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以线上学习空间搭建为中心,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有学习平台的不足,根据计算机实操课程的特点,从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出发,提出构建“5G+AI”视域下智慧学习路径,阐述具体教与学架构特点并介绍具体教学实践应用.
以课证融通为切入点,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虚拟现实技术方向课程模块的专业核心课程Unity引擎开发,阐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1+X”证书制度下Unity引擎开发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Unity引擎开发课证融通改革途径,分别从改革需求、实训内容、实训组织形式、教学团队、课证融通体系、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将虚拟现实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课程.
分析网络空间态势感知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情和特点,针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繁杂、实验数据庞大以及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互动性等问题,结合教学目标,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3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网络空间态势感知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产教协同育入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提出以构建校企联盟为基础,以“一头一尾,两足双翼”顶层设计为指导的“5-8”产教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并从完善实践基地建设、丰富协同育人内涵、构建育人评价体系、促进校企成果转化等方面阐述该模式的协同育人教学实践,最后说明人才培养的效果.
针对传统人工建筑安全巡检周期长、难度大、响应慢等问题,以及典型的建筑安全监测平台架构不可扩展、配置门槛高等短板,以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为设计原则,开发实现了面向用户可配置的建筑安全监测平台;该平台由传感网络、数据中心、数据处理、应用模块和配置管理等5个模块组成,支持用户对新项目、新监测设备的自主配置,支持项目、建筑和传感器的实时接入,满足多样化的安全监测需求;在实验测试中,平台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通讯、传感器配置、预警响应等方面的效率、稳定性、柔性等优于典型架构,危险突变误判率为0,综合准确率为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