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ysk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5、26页。
  教材简析:“圆锥的体积”教学在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及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解决“几何与图形”问题的内容。教学过程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从而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圆锥的认识时,曾经见过这个物体,是什么呀?(出示铅锤)你们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生:用排水法。
  教师演示排水法,学生观察后阐述怎样用排水法测量铅锤的体积。
  师:如果要测量一个类似圆锥形的小麦堆体积,怎么测量呢?也用排水法,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说明排水法具有局限性,需要我们去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激发求知欲,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旧知迁移,大胆猜想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的体积计算?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师: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它们的体积公式呢?
  生:将新图形进行转化,再根据学过图形的体积公式进行推导。
  师:在外观上,圆柱与圆锥有相似性。请大胆猜想一下,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会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生:我猜想它们应该有倍数关系吧?!
  师:有了猜想,就要验证,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生:做实验。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26页,看看书上给我们推荐了什么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从已学知识中提取素材,用层层递进的问答形式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有思维的碰撞,引发疑问,大胆提出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实验验证,探索规律
  1.明确任务,动手实验。
  学生分小组进行动手实验,教师注意实验学具的分发,同一标号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等底等高,其他圆柱体和圆锥体不等底等高,或不等底也不等高(其中5个小组发同一号的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其他小组3种情况的圆柱体和圆锥体都有)。
  师:书中用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用倒沙或倒水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沙、圆柱体和圆锥体学具动手实验。
  师:边做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单。
  师:一共要做几次实验?
  生:三次。
  师:谁来读第二栏的要求,观察比较圆柱与圆锥的什么?
  生:比较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与高。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
  师:分析得有道理。
  师:第三栏实验结果,把每次实验得出的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记录下来,开始实验吧!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实验的空间,指导学生先对实验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实验步骤和方法,然后再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分析过程,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第一次:选用同号(1号圆锥体和1号圆柱体)并排放在一起,将直尺放在它们顶端,直尺是平的,说明等高,再将两个圆底面对着叠在一起,刚好完全重合,说明等底,用圆锥体装满沙倒进圆柱体,倒了3次刚好将圆柱体倒满。第二次:选用1号圆锥体和2号圆柱体并排放在一起,将直尺放在它们顶端,直尺是倾斜的,说明不等高,再将两个圆底面对着叠在一起,没有重合,说明不等底,用圆锥体装满沙倒进圆柱体,倒了9次才倒满。第三次:选用1号圆锥体和3号圆柱体,通过比较后,发现不等底等高,用圆锥体装满沙倒进圆柱体,倒了7次才倒满。
  学生展示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单:
  师:我们再听一听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
  生:我们小组用的全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做了3次实验,用圆锥装满沙倒进圆柱刚好三次就倒满,得出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其他4个小组相继附和)
  师:圆锥体积要是圆柱体积的■,必须在什么条件下?
  生:等底等高。
  师:看来大家的猜想是对的,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关,当它们等底等高时,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是3倍关系。
  (板书:等底等高 V锥=■V柱 猜想→验证)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发现规律,在小组中充分交流,经历思维的碰撞,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探究的规律,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
  3.分析结论,理解公式。
  师:大家找出了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怎样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生:圆柱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可推导出圆锥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乘■。
  (板书:V锥=■V柱=■sh)
  师:真不错,将学过的知识加以迁移,老师也做了实验,一起来看一下。(课件演示实验过程)
  师:这个公式中,s和h各指什么?
  生1:s指圆柱体的底面积,h指圆柱体的高。
  生2:不同意。s指圆锥体的底面积,h指圆锥体的高。
  追问:为什么?
  师:公式中sh的积又指什么呢?   生:sh的积就是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师:为什么要乘■?
  生:因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板书:V锥=■V柱=■sh=■πr2■h 猜想→验证→应用)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对规律进行很好的内化。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水到渠成地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体验,始终让学生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感受成功的愉悦。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巩固应用。
  师:我们找到了普遍方法。现在能不能计算铅锤的体积了?谁来说说计算铅锤的体积,需要测量出哪些数据?
  生:底面半径和高。
  老师给你们提供三组条件,一起来看一下,请从中任选一组条件进行计算,行吗?
  ①底面半径4厘米,高6厘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6厘米。
  ③底面周长25.12厘米,高6厘米。
  指名一学生板演。
  2.学以致用。
  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3.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有一根底面积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要把它削成最大的圆锥形零件,削去的钢材有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自己解答。
  设计意图:多层练习,巩固深化新知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从猜想—验证—应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逐一深化巩固新知识的同时,增加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五、整理圈点,课堂总结
  师:老师拿了一支红笔,如果要在黑板上圈出重点,第一应圈什么?
  生:圈等底等高,因为没有等底等高这个前提条件,公式就没法推出来。
  师:好,圈起来,第二圈谁?
  生:圈体积公式:V锥=■V柱=■sh=■πr2h。
  师:很好,再圈起来。
  师:回顾本节课,从发现问题→猜想→验证→应用→解决问题,经过了整个过程的探索,解决了我们未知的问题。其实在生活中,当同学们遇到问题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用一支红笔圈出重点,加深认识,掌握知识点。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所学知识的整理、提炼中,对“猜想—验证—运用”的数学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教学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高效的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思维与智慧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独立活动的强烈心理需求,因此,自主学习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高效教学所必备的一种手段,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实验的做法,采取提供学习材料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1)激发探究的学习兴趣。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和谐自主的氛围中,诱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思维碰撞的火花,促使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和准备。(2)体验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提出猜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验证自己的猜想,主动获取知识,在实验中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与探索者。(3)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以“提出问题—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为主线,实现了学习方法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后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逐步变得有思想、会思考,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在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实现自我发展。
  ◇责任编辑:谷晓华◇
其他文献
创造思维培养是数学课教改的重要内容西城区教研中心李跃民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
计算机的快速普及为小学数学教改打开了大门,多媒体计算机的无限扩展功能又为教师们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进行了一些摸
相信很多读者在找采暖商前心里都有个预算,而它也是采暖商提供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下面我们来看看4家采暖商分别给业主张先生出的4套配置方案。 I believe many readers hav
随着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上我国即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广东的特区建材市场已经出现下列种种竞争,并必将逐步加剧。一是国产货与进口货的竞争。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是“四化”的需要。对小学生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我谈谈我的设想。一、要正确认识创造性思维与“双基”的关系目前教师对培养小学生创造性
钱从哪里来,无疑是钢铁企业在结构调整中面临的最大难题。钢铁工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而在结构调整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因此
我对长文短教的探讨──《少年闰土》教学体会大同市/陈兰梅如何将长文短教,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呢?近年来,我在此方面进行了探索。下面,以《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
当一个社会的不同人群不约而同地认定一种观念的主导地位,并几乎忘记了其他可能性、甚至自觉排斥其他可能的时候,这种观念就占据了安东尼奥·葛兰西所定义的文化霸权的地位。在我们的话语中,科学无疑拥有这样的特权。科学二字不仅仅指称一种知识体系,还夹带了价值评判的功能:当人们说一个事物是科学的,意味着它是正确的、好的、值得追求的;反之,当人们说一个事物是不科学的,则意味着它是错误的、坏的、其存在的合理性是值得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人类社会始终面对的两对基本关系。历史表明,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有赖于自然科学与技术革新,而且必须有进步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来引领,这便离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变成不可协调的矛盾,阻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要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