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与瓷的碰撞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a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工艺美术剪瓷雕立足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是一项囊括艺术审美、文化内涵和独特手工技艺的民间工艺。剪瓷雕既是闽台两岸气质的标志,又是本土文化的再现。本文主从剪瓷雕的历史背景、工艺技法、表现题材和闽台剪瓷雕的联系和区别这几方面阐述剪瓷雕的独特魅力,体现闽台文化的一体性。
  关键词:剪瓷雕;闽台;民间艺术;传统文化
  剪瓷雕流传于福建东部、广东的北部和台湾西部地区。主要在寺庙、府堂的屋顶和景观墙上,使建筑光彩夺目。主要材料为瓷器或玻璃器皿,有时也用到沿海盛产的贝壳,用钳子(或称铁剪)、木槌、砂轮等工具,“剪”出合适大小的碎瓷片并打磨光滑,将其粘砌在事先备好的坯形上,塑造出造型优美的作品。闽台剪瓷雕存在略微的不同,如在屋檐的表现题材上,闽南一般以花鸟装饰,台湾多以人物为题材;背景的创作上,闽南地区用于衬托,而台湾则更加细致,有些甚至有主客颠倒的现象。
  关于剪瓷雕的历史有着很多说法。其一,漳州在明清时期有众多窑址,有德化窑、晋江窑、安溪窑等,之后永春、南安等地也先后出现了许多瓷窑,当地具备了富足的原材料基础,所以有说法认为剪瓷雕艺术是由当时漳州或附近一带的居民发明的。其二,是地理位置和交通便捷程度来看,广东潮州于漳州相邻,生活习性和民俗信仰相似,所以亦有说法为剪瓷雕艺术是从潮州传播到闽南地区。此外,还有一些资料表明在明末之前就有剪瓷雕在闽南和粤东区域流行,传入台湾的时间或为清朝康熙年间。
  剪瓷雕的制作方法一般有平雕、立体雕、叠雕、半浮雕等。平雕常出现在壁画及背景装饰中,构图是平雕工艺的重点,其内容包括独立纹样和附属纹样,平雕主要是为了填补空白、衬托主题;叠雕顾名思义,即重叠粘贴,用于传统屋顶的鸟兽形象中,如麒麟、龙凤、花卉等鱼鳞状有重叠的部分;浮雕多数在一些道具和主要场景的表达中体现;圆雕,也称立雕或者立体雕,多用于人物或立体造型。另外,圆雕的制作工序是剪瓷雕制作中最复杂的一种,首先需要造型塑坯,再粘贴瓷片,塑坯一般用铁丝或竹篾大建牢固的骨架,也就是需将物体的雏形塑造出来,接着使用当地特制的泥灰在外层进一步塑形,最后粘贴瓷片。
  闽南一带盛产的瓷器为剪瓷雕奠定了发明和发展的前提。尤其在南方沿海地段建筑物要经历海风的考验、风雨侵蚀。彩色的瓷片、有色玻璃等原材料的性质相对稳定,不仅色彩炫丽,而且不易褪色。但不是所有瓷器都能成为剪瓷雕的原材料。一般会选用胎薄质脆的瓷器作为创作原材料,因为一套剪瓷雕作品需要成千上万的瓷片叠粘而成,胎薄的瓷片会降低整个作品的承重,不会因重复的累叠后过重而坍塌。除了剪、打磨等需要丰富经验的技艺之外,粘贴也是最重要的工艺之一。贴胶是当地剪瓷雕师傅历经多年的制作经验提炼出特种胶水的制作方法——“水泥+红糖水+贝壳灰”。漳州地区盛产甘蔗,当地人民就地取材,在粘胶里加调红糖水,使粘胶的黏性增强。剪瓷雕这项民间工艺可以说是将当地的特产资源发挥运用的淋漓尽致。
  剪瓷雕的故事性、审美性、装饰性体现了闽南地区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特别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在构图上也有自己专门的讲究,才能达到视觉上轻盈腾飞,新颖独特。剪瓷雕艺术主要表现题材有寓意吉祥平安类、历史戏剧传说类、背景装饰类等。
  第一,表现吉祥寓意的剪瓷雕,这个类型最为常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中国建筑体现了中国的深远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将吉祥寓意的元素融于建筑中,也是人民情感寄托、思想信仰的独特表达方式。剪瓷雕在这方面一般表达一帆风顺、出入平安、繁荣昌盛等寓意。表吉祥的花卉植物主要有牡丹、莲花、水仙、梅、竹等;暗示吉祥寓意的水果有凤梨、葡萄等;吉利的图腾有龙凤图腾、麒麟、象、马、鸡、鱼等。这些吉祥的动植物代表着人民的善良质朴的祈愿,民间文化从主观追求到客观展现表现出了人们的伦理道德标准和内涵。
  第二,历史戏剧传说类,这类题材在屋脊上最能体现。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诸如中国四大名著中耳熟能详的片段,传说故事中类似哪吒传说,这些人尽皆知的故事使人一看便知晓其中的含义。这些题材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层面上更进一步地将人性的美和善倾注在作品中,换句话说,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是美好人性的向往,在呆板的建筑物上添加人性化的装饰,人们会不自觉的产生情感的沟通,从而延续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第三,背景裝饰类,在前面提到过,背景装饰一般用平雕的技法,分为独立纹样和附属纹样,主要为填补画面空白、强化主题、衬托主题用。纹样题材一般有水波纹样、云纹样、草纹样、火纹样等。这类装饰纹样常位于屋脊下堵头的位置。在民间传说、戏剧类题材中,多要配以吉祥类装饰纹样。
  除了闽南和广东潮汕一带的流传下来的剪瓷雕艺术之外,台湾亦是剪瓷雕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也可以说台湾剪瓷雕艺术是闽南剪瓷雕艺术的分支。台湾许多剪瓷雕传承人多来自内陆闽南地区。清朝期间,大量汉人迁徙,据史料统计,台湾人口中祖籍来自福建漳泉的就占台湾人口的80%。随着闽南人大量陆续迁入,他们将故土的文化也带到海峡对岸,一些艺师们将闽南特色的寺庙装饰行业带到了台湾,据史料考证这些艺师其中有来自厦门的柯云,由于光绪年间距今一百年有余,他的作品也已几经翻修,现几乎找不到原作的踪迹,只能从仅存的一些局部可以看出柯云手中精细的创作风格;还有泉州艺师兄弟苏阳水和苏鹏,也于同一时期来到台湾,其作品也仅在少数的寺庙中可以见到,在用色和动态方面独具一格。另外,厦门的洪坤福、汕头的何金龙等剪瓷雕师傅相继赴台,促进了台湾剪瓷雕艺术的发展。当然,之后台湾本土的剪瓷雕艺师也接踵出现,为台湾剪瓷雕艺术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如今台湾的寺庙文明世界,尤其在南部地区,甚至有“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寺”、“庙比学堂多”的说法,这些庙宇多依据闽南庙宇府邸的样式修建,都能看到剪瓷雕的身影。台湾剪瓷雕艺术作为闽南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闽台两岸本土文化紧密相连。
  闽台宫庙宗祠的剪瓷雕作为中国民间的独特艺术,用自己独有的语言表达独特的艺术文化,是地方的地域标志和文化代表。这项文化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作品背后都述说着海边人民独特的人文思想。它根植在两岸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基因。在这门工艺的传承上也面临着绝大多数民间艺术共有的难题,即人才匮乏问题。有幸我们能够看到当下,我国乃至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希望通过信息平台、教育平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剪瓷雕,挖掘它的魅力,与现代元素结合,将剪瓷雕这项民间艺术再造辉煌。
  参考文献:
  [1] 蓝达文.闽南传统宫庙建筑屋脊装饰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J].新美术,2013(9):59-61.
  [2] 黄忠杰.闽台传统剪粘工艺特点简论[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18.
  [3] 陈磊.闽南民间艺术奇葩——剪瓷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6):133-136.
  [4] 林长华.剪瓷雕——屋脊精灵顶上功夫[J].建筑,2010 (15):73-74.
  作者简介:邓雯静,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理论艺术文化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唐卡作品分为五大画派,本文以勉唐画派为重点来研究其中带有的文化内涵,唐卡是松赞干布时期随藏传佛教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独特艺术形式。它经历了吐蕃、宋元、明清等重要发展阶段。唐卡的绘制十分严肃和考究,并以宗教、历史为主要内容。它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藏民族的历史、信仰、科学和艺术等的传播功能。  关键词:藏传佛教;艺术;唐卡;文化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勉唐画派进
期刊
摘 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作品描述了南方庄园主康普生家族的没落。这部作品中,荒诞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时空关系、价值体现和混乱秩序等方面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的荒诞意味,从而进一步认识荒诞这种特殊审美形态。  关键词:荒诞;时空混乱;无价值;秩序混乱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经典意识流作品,作品描述了南方庄园主康普生一家的没落,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价值否定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等方法,对广场舞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参与行为等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广场舞;现状;研究  0 前言  广场舞是一种满足人类自娱自乐,休闲健身以及表达自身需求的健身运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国民对身体健康的意识和需求不断增强,尤其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后,国民便掀起了健身活动的高潮,在人们对健身活动的
期刊
摘 要:《莊子·大宗师》中“相濡以沫”的故事,以鱼为形象做比喻,意在阐释人应当忘记固有观念和形式,体会自然情性的美好。这种“忘”看似淡泊冷漠,却具有深层的力量。本文结合有关人际关系和爱情方面的理解,对“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进行分析,领悟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忘;适;爱情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泉水干了,
期刊
摘 要: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陈忠实《白鹿原》通过一个村庄的兴衰来把握中国乡土社会的变迁以及整个时代的脉搏。白鹿原原是一个由血缘地缘结构而成的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在进入20世纪之后,自治的宗族制度受到了来自结构内部和外部双重压力,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本文通过分析权力领袖、乡村精英和国家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相互作用,探讨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白鹿原》;
期刊
摘 要:中国社会历来重视父与子,公与私的关系。当以这两组关系考察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个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作品中的城乡叙事时,结合历史背景这两组关系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特点,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期间城乡关系的不同特点。从《创业史》《鲁班的子孙》《千万不要忘记》的文本细读和比较中,探究这一时期城乡叙事如何发生变化以及影响作家表述的历史性因素。  关键词:公·私;父与子;城乡叙事  沟口雄三在《中国的公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电影成为了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画面一直是向观众传达信息最直观的形式。声音作为电影的第二语言系统,在现代电影潮流中已经成为了影片主旨、审美情趣的另一种重要表现途径。对于电影艺术而言,电影配乐一方面具有画面性、造型性、综合性的艺术审美特性;另一方面,电影配乐有别于一般类型的音乐,依存于电影艺术本身,服务于主题,与画面产生着“如胶似漆”的美学反应。  关键词:电影;配乐;美
期刊
摘 要:昆曲《玉簪记》由明代剧作家高濂所作传奇剧本,[1]被学者誉为十大古典喜剧之一,不仅作为昆剧剧目经久不衰,更被川剧、京剧、越剧等其他剧种借鉴,其中《琴挑》一折更是作为昆剧经典。2009年,作家白先勇在推出青春版《牡丹亭》五年后,重新包装《玉簪记》,再次体现其昆曲新美学的理想,从而达到吸引更多青年人的目的。然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究竟新在何处,美在哪里,它将给昆曲以新生,还是成为昆曲的回光返照?
期刊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旅游景区手机APP是旅游行业为应对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而开创的旅游O2O模式。本文分析了旅游景区手机APP的用户需求,并以衡阳市旅游景区为例,从信息构架、页面布局与设计、视觉设计三个方面对旅游景区手机APP的界面设计进行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旅游景区;手机APP;界面设计;衡阳  随着智能终端、移动网络的高度发展,传统旅游行业与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融合速度加快,移动
期刊
摘 要:从原始时期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造物到现在各种高科技产品,各种满足人类需求的奢侈品。这种现象的出现使人们的喜新厌旧的本能大张旗鼓地变成为了设计的原动力,设计便成为污染的制造者,环保的刽子手。应运而生的可持续性设计思想正是为了解决这一设计现象,本文就是在可持续性设计思想指导下对现在的办公用品转笔刀进行循环再应用的设计。  关键词:可持续性设计;循环再利用;转笔刀;环保  1 可持续性设计概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