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核心问题”,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应善于设计并运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最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核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紧扣题目,质疑解疑
  比如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这篇课文题目是《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为什么要写园子呢?细读文章,我慢慢地发现,这个园子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举足轻重的,作者写园子,是在回忆自己在园子里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是在怀念给了她自由和爱的祖父。于是,我以课题作为切入口设计核心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展开教学。教学开始,学生通过复习第二自然段,对园子的认识只停留在美丽、样样都有、五彩斑斓等字眼上。但学生品读完趣事后,他们了解小萧红在园子里干了很多事,并不是在劳动,而是在瞎闹,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时再问:在萧红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随着对文本的一次次品读,感受更进一层:自由、美好、快乐、无忧无虑等字眼充斥在课堂中。最后我穿插了蕭红的背景资料,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深有感触,在萧红的内心,这是一个温暖、幸福、令人回味、充满爱的园子啊!这一核心问题虽然简约但不简单,可谓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了共鸣!
  二、抓关键词,巧妙勾连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是的,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时,理解关键词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关键词句体现的,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通过关键词句传递的。关键词有时是句子的中心,统率全句乃至全段、全文;有时是观点,表达见解;有时是判断,点明事物的性质或必然性,是文章的精髓所在。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些关键词句,牵动课文重点段的阅读品析,并且巧妙勾连,通过各个方面,多角度地赏析词句,深层次地领悟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品味文本所传达的语境。
  三、抓中心句,统领全篇
  例如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课,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让人激情澎湃。但这篇文章是散文,通常散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学生常常是觉得散文语言很美,但就是读完以后不知所云。如何让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又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安塞腰鼓》对生命和力量的歌颂?“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巧妙地架构了文章的结构。教学时我就抓住这句中心句来设计:“好一个安塞腰鼓!”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好”在哪些方面?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它的“好”? 课堂沿着寻“好”——说“好”——品“好”——读“好”——写“好”的思路有序展开,学生在反复品味中感受到“火烈的舞蹈场面、震耳欲聋的鼓声、元气淋漓的后生、匆匆变幻的舞姿”就是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学生在明白了中间部分的安塞腰鼓动态美的特点后,开头结尾安塞腰鼓静态美的特点和开头结尾互相照应的特点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领悟。这样的课堂不枝不蔓,始终围绕文本中心展开。
  四、抓冲突处,激活课堂
  由于学生认知上的不足,一些文章中蕴含的现象、观点、结论往往会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此,教师可根据学生与课文的“冲突”设计评论性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要说服对方,就要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通过辩论能刺激学生的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对别人的观点及时做出回应和反驳,有利于在更高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例如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第一课时我让学生体会了天游峰的高和险,第二课时我紧扣“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教学,这段对话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在这些语句中,老人说的“不累,不累”则引发我们很多思考,学生包括大人都会有疑惑,扫地何况是扫这么高和险的山路当然是累的,老人怎么说不累?我抓住这一冲突设计核心问题引发辩论:你们认为,老人扫山路累不累?请联系文章说出理由。这一问题,让课堂一下活跃了起来,学生赶紧阅读课文寻找有效信息,或与小组成员讨论,或托腮思考。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逐渐认识到扫山路是一件苦差事,但老人拥有自信豁达、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老人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热爱生活,所以对老人而言何来累呢?
  五、抓住人物,领悟精髓
  语文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小学阶段大多都是叙事性文章,这就离不开人物,有了人物那就涉及对人物形象的品悟。教学中,教师可把人物作为切入口设计核心问题,这样的问题能指导学生积极地读书、思考、感悟、表达。
  比如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课,是当代著名作家苏叔阳的一篇回忆他的老师刘老师的文章。全文列举了三个事例突出人物形象,反映刘老师的品质。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品析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核心问题“请抓住细节描写仔细品读,思考:你从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读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对作者30年念念不忘刘老师的原因获得感性认识。学生从“笑谈腿疾”读到了刘老师的风趣幽默、乐观开朗,从“旋转板书”读到了刘老师的勇敢坚强,从“放飞风筝”读到了刘老师的顽强与自信……这些真切的感受为后面深化理解主题打下基础。这样的核心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核心问题”是改变课堂冗长、繁琐、低效的一剂良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善于设计并运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最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使语文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绘声绘色。把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国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图像、动画、视频、音乐等形式与国学经典整合于一体,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使学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摒弃假的、恶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化但是具有较高实效性的图像思维工具,通过图文并重的应用让关键词和图像建立有效的记忆连接,促使学生可以在艺术和科学之间形成平衡的发展。教师通过让学生写图文并茂的作文,不仅能够对所学的文字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形成更高的审美能力。所以,本文对思维导图进行概念分析的同时,探究如何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写图文并茂的作文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关于朗读的教学目标,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能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很难。本篇论文从自身的教学实
【摘要】“东野圭吾”在最近几年内呈现愈加火热的趋势,不少高中生以阅读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为潮流。针对这一现象,面向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高一至高二学生展开调查,分析其受到高中生群体的热捧背后原因,对高中生造成了哪些影响,并在“热捧”背后又应当注意和避免什么,提出合理的建议。调查发现半数以上高中生因东野圭吾小说的情节辗转和人性刻画深刻、突出人性和社会矛盾而喜爱阅读其小说。同时应当注意的是,要引领高中生正
【摘要】一个人的字如一个人的“门面”,可以表现人的性格气质、学识修养。一手好字,总能令人赏心悦目、啧啧称赞;而每当看到歪歪扭扭的字,顿觉交流受阻。本文主要谈从低年级抓写字练习,培养学生认真的写字态度,练就扎实的写字技能,写出一手赏心悦目的汉字来。  【关键词】低年级;写字水平;提高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
【摘要】汉字,作为一种文化,作为母语的书面符号,出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汉字,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它影响着儿童整个发展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语言方面的发展也有具体的目标: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我们幼儿园开展的科学认读活动、小主人兴趣班,将识字活动寓于各类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也要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抓住语言表达的三要素,即精准性、简练性、流畅性,才能促使小学生打开话匣子,想说、会说、愿说,清晰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本文旨在围绕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索出系统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达能力;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语文教学,就是要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会学生读书,并且让学生在阅读中爱上读书,养成科学的读书习惯,从而让学生把读书当作自己的一种人生需求,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享受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让自己的人生飘逸书香。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阅读;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如今的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学生的终身成长和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现状出发,详细探讨了新课程下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应用能力;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语文应用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听和理解
【摘要】在进行语文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教师在制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来进行,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改革的一个部分,通过该活动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