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地位中越来越,凸显重要性,为了民营企业长远发展,实现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经济效益审计对民营企业是必须的,有益的。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独立性;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10-0033-02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地位中越来越凸显重要性,但是当国家审计署大力提倡在内部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今天,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基本上还都停留在财务审计上,用于查错防弊工作。民营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做大做强离不开有效的效益审计,因为随着民营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大,民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范围,环境和风险都在发生变化,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会从财务收支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从查错防弊扩展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评价,它的职能也从监督扩展到控制、评价、管理,使内部审计成为一种渗透到整个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中的经济监督、控制、评价和管理活动。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把财务审计逐渐转移到效益审计上来,至今是一大难题。
1民营企业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①存在家族式管理模式审计,他具有民营企业独立性制约的家族式管理,并没有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为一体的家族或准家族企业,体制等相关情境变量的干扰,企业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企业领导者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更为突出。这些企业的经营绩效可能与其领导者的行为存在相当的关联。一旦家族成员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了,就无法解决,会使民营企业面临分离或者破产的风险,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所以我们要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领导,深入到民营企业现场,与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相互密切配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找出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才能够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并指导实施,以谋求民营企业坚实发展的一种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服务活动。我们知道家族企业是指为一个家族所有并控制的企业。从广义讲是指由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从狭义讲则指企业不仅为家族成员所拥有,并且为其所控制。
②民营企业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领导重视度、支持度不够,没有为企业的良好发展考虑,也不愿意付出额外的成本进行审计,重视度不够,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追求价值最大化需要更大的付出。
③在审计执法手段上力度不够,一是对被审企业情况了解不够,如被审企业经营环境、生产过程、机构设置、产品经销、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及其相关的资料审计工作中,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二是企业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了解不全面,取证行为无有效的制约措施。审计工作是围绕审计取证来开展的,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审计证据,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没有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持,审计披露的事实和做出的审计结论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酿成审计风险。如果不配合审计机关调查,取证,会计资料等,无法真实性,正确性就只好放弃在审计报告中揭露反映。
④审计人员素质不全面,无法满足要求企业内部审计机关人员素质尚不能适应效益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执业素质不高会造成企业的风险问题。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应该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呈现适应性、效率性、超前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而企业内部审计机关人员素质尚不能适应效益审计的要求,作为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应有素质。但目前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审计工作发展必需素质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高素质审计人员缺少的情况下,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专业人才补充。
⑤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使企业获得企业发展资金的途径受到限制,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特别是中小规模的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关系,他们往往无法提供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营运资金。企业产权的高度集中阻碍了企业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2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效益审计的若干建议
①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开发管理审计标准。提高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要顺利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首先必须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评价体系之后,才可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使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则可在总经理领导下,设置审计室,对总经理负责。小型民营企业,则可在总经理责任制,设置审计室,对总经理负责。可见,管理审计是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管理层次水平的重要举措,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②完善经济效益审计法规制度,使得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有法律保障。国家审计机关应将民营企业效益审计纳入其指导和监督的范围,对其审计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更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完善指定法规。
③提高民营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度,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强,经营者要对投资者负责和承担风险的责任也增强,迫使企业领导者自发地转变内部审计理念,内部审计工作才能真正服务于实现企业目标,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才能不断发展。
④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内审人员素质低,结构不合理情况下,首先我们要在人员设置上要单独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避免兼职审计人员因为分管的工作任务重,审计的工作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进行。其次,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与结构看,要求审计人员既有会计实践经验,熟悉会计知识,又要具备审计方面的知识,掌握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技术,还要了解工程、计算机、法律、经济等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提高自如驾驭工作的能力。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该多元化。为此,民营企业必须注意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加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法律人员的比重;还要重视和加强内审人员的继續教育和岗位培训,考核,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内审人员达到应有的素质要求,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⑤加强审计管理机制,强化审计监督。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建立相应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规章,使得从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到职责权限的界定,都有章可循,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按规章办事,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和权威性,给独立性以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效益审计评价制度要使审计结果作到尽可能的客观、全面和准确。并且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便、清晰,在实际工作中便于理解,方便操作,易于考核。因此效益审计作为民营企业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入21世纪之后,效益审计将如何发展,是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还缺少完整的内审法律保障、法律级次明显偏低,效益审计的准则和工作规范等尚未制定。近几年来,已认识到《内部效益审计实务标准》在效益审计规范化和提高审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对其积极了解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我国的效益审计准则。随着审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效益审计也将逐步采用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国际审计惯例,再加上国内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中国民营企业效益审计必将走向规范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颖.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07.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独立性;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10-0033-02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地位中越来越凸显重要性,但是当国家审计署大力提倡在内部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今天,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基本上还都停留在财务审计上,用于查错防弊工作。民营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做大做强离不开有效的效益审计,因为随着民营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大,民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范围,环境和风险都在发生变化,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会从财务收支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从查错防弊扩展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评价,它的职能也从监督扩展到控制、评价、管理,使内部审计成为一种渗透到整个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中的经济监督、控制、评价和管理活动。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把财务审计逐渐转移到效益审计上来,至今是一大难题。
1民营企业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①存在家族式管理模式审计,他具有民营企业独立性制约的家族式管理,并没有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为一体的家族或准家族企业,体制等相关情境变量的干扰,企业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企业领导者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更为突出。这些企业的经营绩效可能与其领导者的行为存在相当的关联。一旦家族成员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了,就无法解决,会使民营企业面临分离或者破产的风险,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所以我们要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领导,深入到民营企业现场,与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相互密切配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找出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才能够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并指导实施,以谋求民营企业坚实发展的一种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服务活动。我们知道家族企业是指为一个家族所有并控制的企业。从广义讲是指由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从狭义讲则指企业不仅为家族成员所拥有,并且为其所控制。
②民营企业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领导重视度、支持度不够,没有为企业的良好发展考虑,也不愿意付出额外的成本进行审计,重视度不够,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追求价值最大化需要更大的付出。
③在审计执法手段上力度不够,一是对被审企业情况了解不够,如被审企业经营环境、生产过程、机构设置、产品经销、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及其相关的资料审计工作中,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二是企业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了解不全面,取证行为无有效的制约措施。审计工作是围绕审计取证来开展的,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审计证据,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没有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持,审计披露的事实和做出的审计结论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酿成审计风险。如果不配合审计机关调查,取证,会计资料等,无法真实性,正确性就只好放弃在审计报告中揭露反映。
④审计人员素质不全面,无法满足要求企业内部审计机关人员素质尚不能适应效益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执业素质不高会造成企业的风险问题。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应该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呈现适应性、效率性、超前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而企业内部审计机关人员素质尚不能适应效益审计的要求,作为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应有素质。但目前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审计工作发展必需素质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高素质审计人员缺少的情况下,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专业人才补充。
⑤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使企业获得企业发展资金的途径受到限制,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特别是中小规模的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关系,他们往往无法提供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营运资金。企业产权的高度集中阻碍了企业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2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效益审计的若干建议
①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开发管理审计标准。提高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要顺利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首先必须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评价体系之后,才可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使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则可在总经理领导下,设置审计室,对总经理负责。小型民营企业,则可在总经理责任制,设置审计室,对总经理负责。可见,管理审计是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管理层次水平的重要举措,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②完善经济效益审计法规制度,使得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有法律保障。国家审计机关应将民营企业效益审计纳入其指导和监督的范围,对其审计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更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完善指定法规。
③提高民营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度,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强,经营者要对投资者负责和承担风险的责任也增强,迫使企业领导者自发地转变内部审计理念,内部审计工作才能真正服务于实现企业目标,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才能不断发展。
④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内审人员素质低,结构不合理情况下,首先我们要在人员设置上要单独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避免兼职审计人员因为分管的工作任务重,审计的工作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进行。其次,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与结构看,要求审计人员既有会计实践经验,熟悉会计知识,又要具备审计方面的知识,掌握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技术,还要了解工程、计算机、法律、经济等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提高自如驾驭工作的能力。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该多元化。为此,民营企业必须注意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加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法律人员的比重;还要重视和加强内审人员的继續教育和岗位培训,考核,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内审人员达到应有的素质要求,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⑤加强审计管理机制,强化审计监督。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建立相应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规章,使得从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到职责权限的界定,都有章可循,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按规章办事,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和权威性,给独立性以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效益审计评价制度要使审计结果作到尽可能的客观、全面和准确。并且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便、清晰,在实际工作中便于理解,方便操作,易于考核。因此效益审计作为民营企业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入21世纪之后,效益审计将如何发展,是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还缺少完整的内审法律保障、法律级次明显偏低,效益审计的准则和工作规范等尚未制定。近几年来,已认识到《内部效益审计实务标准》在效益审计规范化和提高审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对其积极了解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我国的效益审计准则。随着审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效益审计也将逐步采用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国际审计惯例,再加上国内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中国民营企业效益审计必将走向规范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颖.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