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它在带来身体痛苦的同时,还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悲痛、绝望等恶劣情绪,后者又会使疼痛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无痛生存,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癌痛治疗中的人文关怀,是医患一致追求的目标。那么,对于癌痛,到底有什么好的镇痛方法呢?
我们可以通过吴老伯的例子来了解。
“医生,求你给我打一针安乐死吧,我真的不想活了,实在太疼了……”这句话是吴老伯哭喊着说出来的。吴老伯是一位瘦弱的肺癌晚期患者,自一年前确诊后已经做了多次手术;而目前肿瘤的治疗却排在了第二位,当务之急是解决疼痛问题,让他少受一点罪。
吴老伯痛得如此厉害,为啥不给他吃止痛药呢?其实,常用的止痛药给他吃过,比如奥施康定,但吴老伯仅仅口服10毫克就会吐得非常严重;使用芬太尼贴片,也会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等情况。
对于治疗癌痛,世界卫生组织自20年前就推行“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但时至今日,有效的镇痛只能达到 45%~100%,完全缓解癌痛仍较难实现;恶心、呕吐、便秘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癌症患者有时难以耐受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药物治疗的失败或者终止。因此,近些年“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受到广泛推崇,临床将原来的“疼痛三阶梯疗法”修正为“四阶梯疗法”:(1)非阿片类药物(NSAIDs);(2)弱阿片类药物;(3)强阿片类药物;(4)介入治疗、持续输注泵系统和神经调制法等。
针对吴老伯的情况,我决定为其采取第四阶梯的鞘内药物灌注疗法。将一个可储药、可体外调节流速的智能镇痛泵(形如一块小月饼)植入体内,通过鞘内导管将镇痛药物送入脊髓蛛网膜下腔的脑脊髓液内,直接作用于疼痛中枢,从而缓解疼痛。鞘内药物灌注疗法创伤小、镇痛效果好,相对口服用药,所需镇痛药物剂量小(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副作用小,方便长期控制疼痛。而且,医生可根据患者疼痛强度的变化,随时调整药量,使患者获得最满意的镇痛效果。
“现在大部分时间我基本不怎么痛了,但偶尔还是出现一下突然的疼痛,持续时间不长,疼得却特别厉害。”手术后的第三天,吴老伯告诉我。这种情况属于爆发性疼痛,是几乎所有癌痛患者都会面对的一种情况。但我已经想好了应对策略——给吴老伯一个“BP机”,它实际上是体外遥控器,患者可以自己一键式给药,药物在1分钟就能到达体内,并在最快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剂量控制住爆发性疼痛。自此,吴老伯获得了满意且稳定的镇痛效果,未再出现重度疼痛,睡眠得到了改善,食欲较前好转,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鞘内药物灌注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先进疗法,在美国已有超过30年的发展历史,我国部分三甲医院的疼痛科已经开始实施。其植入流程包括:术前评估(疼痛症状和心理评估)→药物测试(预估疗效,决定是否植入)→手术植入(微创安全)→术后随访(每半年回医院一次,更换泵内药物)。其中手术操作属于微创,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穿刺、给药系统植入及皮下隧道建立,约1小时即可完成。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尽早主动采取积极措施治疗疼痛,能让癌癥患者免受折磨,在与肿瘤共存的漫长时光,保障良好的生活质量。
我们可以通过吴老伯的例子来了解。
“医生,求你给我打一针安乐死吧,我真的不想活了,实在太疼了……”这句话是吴老伯哭喊着说出来的。吴老伯是一位瘦弱的肺癌晚期患者,自一年前确诊后已经做了多次手术;而目前肿瘤的治疗却排在了第二位,当务之急是解决疼痛问题,让他少受一点罪。
吴老伯痛得如此厉害,为啥不给他吃止痛药呢?其实,常用的止痛药给他吃过,比如奥施康定,但吴老伯仅仅口服10毫克就会吐得非常严重;使用芬太尼贴片,也会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等情况。
对于治疗癌痛,世界卫生组织自20年前就推行“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但时至今日,有效的镇痛只能达到 45%~100%,完全缓解癌痛仍较难实现;恶心、呕吐、便秘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癌症患者有时难以耐受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药物治疗的失败或者终止。因此,近些年“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受到广泛推崇,临床将原来的“疼痛三阶梯疗法”修正为“四阶梯疗法”:(1)非阿片类药物(NSAIDs);(2)弱阿片类药物;(3)强阿片类药物;(4)介入治疗、持续输注泵系统和神经调制法等。
针对吴老伯的情况,我决定为其采取第四阶梯的鞘内药物灌注疗法。将一个可储药、可体外调节流速的智能镇痛泵(形如一块小月饼)植入体内,通过鞘内导管将镇痛药物送入脊髓蛛网膜下腔的脑脊髓液内,直接作用于疼痛中枢,从而缓解疼痛。鞘内药物灌注疗法创伤小、镇痛效果好,相对口服用药,所需镇痛药物剂量小(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副作用小,方便长期控制疼痛。而且,医生可根据患者疼痛强度的变化,随时调整药量,使患者获得最满意的镇痛效果。
“现在大部分时间我基本不怎么痛了,但偶尔还是出现一下突然的疼痛,持续时间不长,疼得却特别厉害。”手术后的第三天,吴老伯告诉我。这种情况属于爆发性疼痛,是几乎所有癌痛患者都会面对的一种情况。但我已经想好了应对策略——给吴老伯一个“BP机”,它实际上是体外遥控器,患者可以自己一键式给药,药物在1分钟就能到达体内,并在最快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剂量控制住爆发性疼痛。自此,吴老伯获得了满意且稳定的镇痛效果,未再出现重度疼痛,睡眠得到了改善,食欲较前好转,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鞘内药物灌注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先进疗法,在美国已有超过30年的发展历史,我国部分三甲医院的疼痛科已经开始实施。其植入流程包括:术前评估(疼痛症状和心理评估)→药物测试(预估疗效,决定是否植入)→手术植入(微创安全)→术后随访(每半年回医院一次,更换泵内药物)。其中手术操作属于微创,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穿刺、给药系统植入及皮下隧道建立,约1小时即可完成。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尽早主动采取积极措施治疗疼痛,能让癌癥患者免受折磨,在与肿瘤共存的漫长时光,保障良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