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儿童原发性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临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为制定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符合慢性/难治性(血小板数量持续<20×109/L)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患儿、在首次来该院诊疗时既往临床资料,并分析总结.结果:共收集到符合入组要求患儿67例,其中男35例,女32例,男:女=1.09:1.00;中位发病年龄4.39岁(范围6个月~12.16岁),中位病程1.75年(范围1个月~10年),中位血小板基线值5×109/L(范围0~18×109/L),极重度血小板减少(<10×109/L)52例(77.61%);Buchanan出血评分≥3分仅7例(10.45%),在极重度血小板减少中仅6例(8.96%).全部患儿既往反复应用提升血小板一线治疗:丙种球蛋白中位应用次数2(范围0~9)次/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位应用天数84(范围0~365)\"年;部分患儿既往应用二线治疗:3例(4.48%)使用细胞毒药物,2例(2.99%)使用雄激素,27例(40.30%)使用利妥昔单抗,4例(5.97%)使用环孢素,1例(1.49%)使用霉酚酸酯;33例(49.25%0)使用2种以上药物.结论:儿童原发性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起病多在学龄前期,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以极重度血小板减少为主,但严重出血少见;因病情迁延,多反复使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并多联合其他对儿童毒副作用大的三线药物治疗;目前急需探索安全、有效的靶向分层精准治疗.
其他文献
早发型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具有发病年龄小、进展迅速的特点,易造成患者脊柱生长异常及心肺功能障碍,是脊柱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EO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前者因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发展,常推荐作为治疗的第一步.保守治疗包括石膏治疗、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与Halo重力牵引等.对于特发性EOS,保守治疗可有效改善脊柱畸形,而对其他类型EOS则主要起到延缓畸形进展、推迟手术时间的作用.本文拟针对EOS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深入阐
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异常通道.婴幼儿肛瘘是指发生在0~3岁婴幼儿的肛管直肠瘘,起初以肛周脓肿的急性炎症为表现,后逐步进入形成肛瘘的慢性炎症期.由于婴幼儿处于特殊的生长阶段,导致婴幼儿肛瘘与成人肛瘘存在许多差异.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四方面总结归纳婴幼儿肛瘘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目的 探讨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并发囊内出血的硬化治疗效果. 方法 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儿外科收治的50例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患者按是否发生囊内出血分为出血组(22例)和未出血组(28例),术前根据包块发现时间、彩超、MRI及穿刺结果确诊.在彩超引导下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射聚桂醇注射液,局部加压包扎2~3天.两周后包块未消失者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治疗,直至包块消失为止.观察第一次硬化治疗后及最终包块大小的变化、治疗次数.包块消失判定为显效,包块缩小50%及以上判定为有效,包块缩小50%以下判定为无效.
目的 对26例难复性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 以四川省骨科医院儿童骨科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6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26例均在全身麻醉联合臂丛麻醉下行轻柔闭合复位,均未达到满意复位,后立即行肘外侧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3周取除石膏外固定行伤肢主动功能锻炼.术后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本组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3年6个月,平均2年1个月,疗效判定等级:优19例,良5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男童常见的外生殖器畸形.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发生率在各个国家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其病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两大方面.本文根据目前关于尿道下裂的最新研究成果,围绕环境因素中的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化学因素三个方面,对先天性尿道下裂的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下肢发育畸形,严重危害患者及其家长身心健康.影响DDH发病的因素可大致分为两部分,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随着20世纪80年代高检出率髋关节超声的应用及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可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内DDH患者数量将会增加.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国内外公认的诊治原则,0~6月龄更是其治疗的黄金时期.但目前其发病的确切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对婴儿进行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对早期诊治意义重大.笔者通
隐睾是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以单侧或双侧睾丸下降至阴囊过程发生障碍为主要特征.血清促卵泡刺激素和血清抑制素B是两种常见的用以评估睾丸支持细胞/曲细精管功能是否异常的内分泌指标.很多针对隐睾症开展的研究显示,睾丸支持细胞/曲细精管功能(精子发生)均受累,但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的功能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由此可见,隐睾患者在青春期前睾丸功能的评估重点是睾丸支持细胞的受损程度,而血清抑制素B是睾丸支持细胞的典型内分泌标志物,也是评估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睾丸功能的一种安全、方便、间接的途径.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畸形,从解剖学的角度进行分类,包括叶内型肺隔离症和叶外型肺隔离症.影像学检查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X线片、支气管碘油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而CT检查是目前最为常见且首选的诊断方式.手术仍然是肺隔离症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三孔胸腔镜、单孔胸腔镜以及机器人辅助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已在逐步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肺隔离症临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with ring sideroblasts and thrombocytosis,MDS/MPN-RS-T)是WHO关于血液肿瘤新确定的亚型,环状铁粒幼细胞提示着线粒体铁异常沉积和红系无效造血,血小板增多则表明发生了MPN性质的基因突变,导致这一临床少见又特殊的髓系肿瘤亚型[1-2].MDS/MPN-RS-T罕见,占MDS不到1%,中位发病年龄71~75岁,
目的:探究纵隔肿块起病的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51例以纵隔肿块起病的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期,并采用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51例患者中,男76例,女75例,中位年龄32岁.按照病理分型分析,44例(29.1%)霍奇金淋巴瘤,35例(23.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21.2%)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32例(21.2%)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例(2.0%)成熟外周T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