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河成县水文站两种蒸发器蒸发量和折算系数变化分析

来源 :地下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ou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甘肃省长丰河成县水文站20 cm口径蒸发器和E601型蒸发器1980-2019年40 a观测资料,计算分析蒸发量和折算系数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并探索影响蒸发量和折算系数的因素。得出两种蒸发器蒸发量和折算系数年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不大。太阳辐射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原因,它通过影响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来直接或间接改变水面饱和差的大小,从而使蒸发量和折算系数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会计体系下国内各个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随后分析了企业会计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实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区内的化工厂已运行几十年,由于环境管理不善,造成了较严重的地下水及土壤\"铬\"类污染。为了防止化工区东侧施工因基坑降水导致地下水铬污染扩散,专门设计了阻水帷幕工程,为验证帷幕工程防护的有效性,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工作区三维数值模型,经模拟验证,设置阻水帷幕后,帷幕基本阻挡了地下水向基坑渗流,增加了回灌井后,帷幕附近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为初始水位,基坑降水未扩展至化工厂区,不会造成污染扩散。
利用成都高新东区(空港新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项目实施的188个深度160~220 m钻孔开展分层取样、井液电阻率测试、岩芯分层TDS测试等综合方法查明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咸淡水界面的平面分布特征、垂向分布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咸淡水界面平面分布呈东西分带特点。(2)从垂向分布特征看,埋深0~15 m范围内,全区基本无微咸水分布;埋深15~20 m范围内,微咸水点零星出现,至埋深20 m后会大量增加;15~70 m埋深内,微咸水普遍分布在地层膏盐分布区,而在非膏盐分布区基本不存在微
研究区处于新源县则克台镇~吐尔根乡一带的中山区和山前冲洪积平原。在对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矿泉水水文地质条件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矿泉水主要为重碳酸硫酸钙钠型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硫酸重碳酸钙钠镁型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研究区地下水总体由北向南径流,通过径流、渗流和潜流的形式向南排泄,最终在巩乃斯谷地北侧山前流出。研究结果可以为该类型矿泉水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岩溶是指以溶蚀作用为主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具体的讲,是指具有侵蚀性的流动着的水溶液对可溶岩的溶蚀,并伴有侵蚀、崩塌、堆积等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也称喀斯特。往往在纯碳酸盐岩(强岩溶)地区修筑地下工程时,遇到地下岩溶几率大、规模大,特别是浅埋隧洞段极易发育较大规模溶洞、泥槽,发生冒顶、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岩溶对建筑物建设期及运行期都有影响。遇到岩溶应查清楚其发育的基本特征和岩溶发育规律,采用合适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本文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并结合场区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
漳平市尾仑山矿区主要矿种为萤石矿,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与早三叠世溪口组蓝田灰岩段接触带中,针对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含矿地层及上覆地层的富水性、断裂带的富水性及充导水性等可能的矿坑涌水因素,逐一分析,最后得出:直接、间接充水含水层内断层的富水性和导水性均弱;地表季节性溪流对未来矿山开采充水有一定的影响,雨季应注意引排。矿区水文地质类型为以弱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在今后矿山开采中要加强各充水因素对矿山的影响观察,防止产生水害。
利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资料,结合区域物探资料对阿勒泰地区含煤远景区进行了划分,对重点含煤远景区开展地质调查、地震、钻探工作,对含煤远景区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认为侏罗纪成煤环境最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可采煤层,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陷盆地,是该区今后找煤的主要方向。
地下水取水工程是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载体,地下水资源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岐山县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利用方面存在的重建轻管、管理粗放、设备缺失、管理缺位、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利用的十条具体对策,为岐山县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和工农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为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转眼之间,《教育学报》已历十六载,刊行一百期。创办一种综合性教育学术刊物,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北师大几代教育学者的夙愿。2003年10月,原北师大教育学院决定将当时在学科教学论领域已颇具影响的《学科教育》改版为综合性教育学术刊物,以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更好地履行北师大教育学科的社会责任。历经数月研讨,确定改版后的刊名为《教育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