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源记

来源 :赤水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bo59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镇
  我们一行十四人,目标沿镇雄境内赤水河一带探风揽胜。这应该是个游山玩水的好差事,却也伤精费神,辛苦在于如何在别人已经千锤百炼的矿石中,再淘出点有份量的金子来。
  第一站是大湾街上的百年古镇。尽管采风队伍中大部份人都曾经在这个镇雄历史上著名的“旱码头”留下足印,可这次另有别样心情,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它淡如雏菊。
  下车休整片刻,几位摄影家就怂恿起大家赶快上街,然后都拿出价格不菲的装备,对着古镇狭长的街道,就是一阵如饥似渴的拍照写真。有好奇的中年汉子和媳妇,忍不住凑上来问照相干什么?也有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开始向围拢过来的邻居发表满腹的牢骚,说这些干部照了还是白照,房子维修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他们并不知道我们并不代表政府,而只是来采风的,——当我们解释我们是来采风的时候,很多人瞪圆了双眼不明白。歌手吴涯说,采风就是扯来发疯的。这下越发使人不明白,但事后想想却另有一番道理:在艺术领域,的确需要扯来素材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有所疯颠亦才有所成就。
  街上熙熙攘攘,集市的热闹让人恍如八几年县城刚开始改革开放的年代。卖肉的商贩麻利精悍,他们身上油亮的印记标明了乡镇生活一种小富即安的满足。猪肉高高挂在门前的横木上,一种任人挑肥拣瘦的豁达。打磨得越来越细的横木让人担心会突然断裂,可它就那样顽强地屹立不倒,——岁月的刀面对生生不灭的世俗,必定会柔软地钝去。新街是这样一种现代气息,买小葱小菜的摊子与旁边的时尚发廊交映成趣,从外面进来的各种时鲜水果与本地鲜红欲滴的樱桃都摆在摊子上和平共处,昭示着现代生活的融合。而老街,更象是一个努力坚持传统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的老人。青瓦、翘檐、方窗、四合院,那些民国川西民居风格的房子还在,但回廊、房檐和厢房已经破败不堪,镂空的花窗哪儿去了?又硬又滑的青石板哪儿去了?只有老一辈的古镇人叙述得清楚,而一经说出,就会消逝在他们呼出的缕缕旱烟之中,只留下斑驳的木墙见证着昔日的辉煌。老街的尽头,有很多户人家做挂面的营生,檐下整齐地挂着一串串秀发似的面条,晾晒在日光下,将这片民居即将消失的功能诠释得淋漓尽致。
  爬到一座有寺庙的山上想摄个好镜头,一处钢筋混凝土的水泥砖房象电影里的穿帮镜头,突兀地将集镇的古韵削弱了几分。风景是这样使人扼腕伤心,重新走到街上拍人物,才发现其实只有人,才是世俗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种特质。老街的行人三三两两,远远没有新街那样拥挤,却恰恰透露出一种优雅,一种从容不迫。有好几个铺子都卖当地铁匠打制的各种小五金,镰刀、挖锄、菜刀、铁锹、铲子,兼卖锄头把把、扫帚,应有尽有,尽管少有人问津,做商贩的婆娘却稳坐钓鱼台般地不慌不忙,她用安静诠释了老街的品性。更多的是老人,有早早起来晒太阳在一起拉家常的,有在茶室里喝口水歇歇脚的,有拿着六合彩谜单在交流心得的,有把山烟码得整整齐齐叫买的……一股慵懒的气息随着早上的温度慢慢升腾开来,弥漫在古镇氤氲的空气中。这些老人,他们脸上安祥的皱纹,是相机里最好的肌理素材,当我们把镜头毫不客气地伸向他们的时候,他们见怪不惊,处之泰然,甚至还大方地摆出个POSE,向你露出缺牙少齿的灿烂笑容。
  在镜头里光与影的交融中,古镇的安祥而自足、缓慢而悠然的节奏,打磨成了一种时光的楔子,深深地嵌进了岁月的皱褶之中,使我们的怀旧情结牢固如初。
  仓房
  对这个镇雄最为著名的庄园的败落,尽管文人们已经用笔尖流下了几多唏嘘伤心的墨水,但我还是用第一眼惊奇的发现抹平了残垣颓壁的叹息。庄园座落在离大湾镇十里之遥的一个地名叫仓房的半山腰上,路程离镇中心虽不远,却是要经泞泥的乡村土路一直往上爬,坐车也要半个小时才到的偏僻之地,但民国时期的高官云南省府中军参将陇维邦衣锦还乡,把他的庄园建在了这远离喧嚣的地方。那个时代的人是极讲究风水的,陇维邦的风水靠山吃山,但并无山坡的狭窄,庄园主楼正对着风光旖旎的罗甸河坝子,豁亮宽敞,远处的向山隐隐约约,挺拔秀丽,但并不张扬,融于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弯弯曲曲的罗甸河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听同行的书画家王军介绍,这河水本是由内向外流的,但站在庄园往下看,河水却偏偏由外流进来的样子,这就是此处风水绝佳的地方,所谓“青山相对出,银水流进门”,大富大贵,隐喻于此。庄园背后是一棵仍还枝繁叶茂的香樟树,苍翠青幽,似还在庇佑着这一方顽强的青砖白墙。
  现在庄园的规模还能显示出当年的严谨布局。堂屋共分三层,下层接待县官;中层接待州官;上层是最高级的层级,接待省级及以上的大员。王军在县史志办做过事,他对镇雄的掌故如数家珍,他说陇维邦是镇雄有史以来最大的高官,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超越过他在镇雄的显赫,——他做到了当时的三品大员,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兼地区军区司令员。他于1930年在自己的庄园里病逝,是年65岁。国民政府追其功绩题赠墓联曰:“崇德懋功大名不朽,丽星镇狱兆宅永宁”,横额“行式边隅”,对他在维护国家大统、肃匪安民、抵御外挠、发展地方经济的功绩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当年他葬在离庄园三十余里的花郎,据说送葬的队伍从庄园一直到墓地连绵不绝,头已到了墓地,尾却还没起身,其华贵显要可见一斑。在王军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前的陇维邦端坐在主楼的大堂之上,踌躇满志地拈须微笑。光阴的丝线透过精致的雕花窗格打印在他光洁的额头上,他是否会想起:若干年后,这座庄园的命运,会象他的功绩一样永远嵌进“雄飞荣名天府,镇自画栋云参”的庄重雄浑吗?
  功名利禄转眼已成云烟,庄园昔日的显赫与辉煌已经支离破碎。岁月的沧桑是最尖利的刀子,它刺透了世故,让良知的鲜血滴在尘土之上,立刻溅得无影无踪。文革“破四旧”期间,造反派将陇维邦的尸骨掘出,抛于野外,有人将他的头骨置于路旁,作为吓人的工具。人倒是吓了不少,但他的尸骨至此无存,以至于他的子孙在政策好转后的八十年代初赶回家乡,杀猪宰羊办招待犒劳乡亲,用一千块钱征回一根先人遗骨,但当时亲眼目睹的百姓全都默然摇头。陇维邦的后人伤心之极,从此再也没有留在家乡,任由庄园的命运风雨飘摇,此后这里成为中学,成为现在的仓房小学,算是它拖着残破的身体贡献着不是自己本份的工作,所以它奄奄一息,一付任由命运捶打的模样。   拾级而上,我们爬上最高处的两层楼石木结构主楼,依稀感受到它当年的精致大气,飞檐画壁,庄严凝重。而现在看来,正中立柱的木雕已失去昔日光鲜,人为破坏的痕迹赫然可见。一楼做了学校办公室和教师宿舍,二楼的房间走马转角甚多,但零乱不堪空无一人,楼板和板墙已成朽木,走到上面嘎吱作响,似乎多用一点脚力就会塌下去,塌下去,一直沉到记忆的深处。
  在昏暗的房间,诗人尹马摆弄着相机,让好几个人站在光线透过的门前,用斑驳陆离的光与影留驻了诗意的意象。
  我认为,这是诗人用另一种语言方式表达了庄园的韵律和平仄。
  鸡鸣三省
  当车子翻过坡头镇后山的时候,横亘在视野的是一片喀斯特地貌的巨大峡谷,整个悬崖如一幕巨大屏风,绵延数十里,超出视线之外。更令人惊叹的是,岩石刀削斧劈一般,袒露出极古朴、荒蛮的质性。同行的林画家说这青褐色的岩石纹理是作国画的极好素材。是的,它使我们惊叹于老天的鬼斧神工,缄默于土地的沧桑。几万年、几十万年,悬崖就一直矗立在那儿,它收买了时光,留住了永恒。
  这里的山是有大气象的。就象营上村,也是偏僻的山坡一隅,外人罕至的落后之地,偏偏人才济济,出过一个地区专员和两个副县长。抛却玄乎的风水迷信,不得不肯定这里的山形异于别处。那些连绵起伏的群山,在风中,静默着如同出世的高人,一层又一层至少看得见三层,最远的一层淡如水墨,似是西方世界的八百罗汉;中间一层只露出隐隐山头,好象汪洋中奋起的波浪;最近一层青山如黛,好似智慧的长者,气定神闲的坐在你面前。这就是了,当地人取名叫“万马归槽”。山,是无穷无尽的滋养,是精神的图腾。
  车子停在一个观景平台上就没有大路了,正好大家可以兴致勃勃走小路到谷底。在半道一处崖台上,竖有一块本县书法家王荣义题写的“鸡鸣三省”石碑,奇怪的是石碑的正面没有正对来路,却要转到背面去才看清四个龙飞凤舞的好字。四周芳草萋萋,凉风习习,只听得河底水声雷鸣。苍山依旧,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此地驻扎,开过一次重要会议的遗迹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这绝美的河山如画。下到河谷,河水三分。听镇政府的郭副书记介绍,上游日渭河,中间插入的一条日赤水,二条汇为一处滔滔东去,便是著名的赤水河上游了。以河为界,云贵川三省既各自为地,又山水相依。河水不是很大,但极冰凉,透彻心骨,想必此水来自深潭,冰清玉洁本就是它的禀性。河滩上裸露着巨大的鹅卵石,仿佛河流的筋,暴露在河表之上,是一种饱经沧桑的印记。抬头望天,崖壁高耸入云,河水汇集一处的主岩,上窄下圆,凸凹有致,极象女性生殖器,同行的文人们本想就此插科打诨一番,但面对此情此景的肃穆之地,却不敢有丝毫的亵渎之意,反倒生发出一种古老原始的母性崇拜,——这青山绿水,难道不是天地交合的结晶?这四周大山的子民们,包括来去匆匆的自己,哪个不是从母亲的子宫里孕育而出?
  主岩还有一个细节增添了人间的气息,对面的贵州人在岩壁上凿开了一条云梯,水泥梯子加栏杆,弯弯曲曲从谷底一直盘旋到山顶。诗人朱江说:下一次一定要顺着云梯攀援而上,哪怕爬上半个钟头累脱气,也要去看看山上的杜鹃花,去看看对岸山那边贵州人的生活。
  我在心里说,最想的是听雄鸡在此打鸣,那高亢的声音是否会穿越历史的烟尘,回到曾经改变了中国命运的长征?回到四渡赤水的得意场景?毛泽东当年策马挥鞭带领的那只疲惫之师,在这偏僻一隅驻扎的时候,肯定听到了那雄鸡喝醒三省山民的激越一唱,才坚定地看着东方天空露出的微微晨曦……
其他文献
1  迎春社落了一场雨。那雨像数不清的线,一根根笔直地扎进泥土里。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没下多久就撤退了,地面湿漉漉的。奎宁坐在门槛上,双手撑着下巴,一动不动地看着门口的几棵核桃树。他能看到的,只有半边核桃树,但他晓得,另外半边核桃树,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核桃树还没开始挂果,那些肥硕的叶片挤在一起,叭嗒叭嗒地往下滴水。奎宁坐在门槛上,其实并不是为了看核桃树,更不是看雨,他正在为爹的身体操心。 
期刊
许多年了,我写了很多关于我妈的,对于你,却鲜少提及,其实,我是不知道怎么开始,我不知道怎样用一个华丽的过渡把你引出来。  前几天,你打来电话说,天冷了,要注意加衣,自己的事要自己注意。意简言骇,我只有一个劲地说,我知道。  爸,你知道吗?你一直是我的传奇。  有时我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但我一直都知道,我绝对不要怎么样的人生,或许这对于一个即将年满23岁的女生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喜欢的
期刊
小鸟求佛  一只小鸟飞过工地  它突然觉得有人比它飞得还高  高楼上有人勒着腰在做翻飞  把别家的外墙刷得比自己的牙还要白  工棚里住着他们的孩子和婆娘  婆娘还在用吊锅担心地煎熬着小米粥  心,早也熬烂  剩下几行泪  习惯性的淋湿了简陋的门槛  那只小鸟  只能盘旋在工地的上空  求佛  一只蚂蚁的冬季  忙活在春夏秋冬的蚂蚁  把城市的垃圾从别人的眼里拾走  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昨夜的初雪  
期刊
1  是寒冷摧残了你  还是你的花季太晚  花儿开尽  那是一种忍受  你的心曾被那样的沉重拉的下坠  你的枝曾被那异样的猛烈吹的摇曳  风雪啊  生命正值年轻  为何就急着逼老摧毁呢?  最无奈  只因你是一位迟来晚归的  异客  季节的过错  满眼柳絮  看不清你离去的离去  满地落红  找不准你来时的表情  当你踏着季节风轻轻离去  刚你的音讯被尘世淹没  剩下的天空只有一个人撑起  生活的
期刊
一袭草坡  在车窗里就看见了,一袭草坡  在山的经脉里,在树的攀高上  草坡的长,是绿的长  草坡的细,是命运的细  一袭草坡,擦着眼皮滑过  还能看见放牧的少女么  还能听见轻灵的民歌么  在南方,能看见草坡  是幸福的盘算  是辛劳的报偿  在草坡边熟睡的人  他远离喧嚣  怀抱南方  没有固定的城市  风吹来,汗滴离他很远  我在车窗里看见  他熟睡的模样,像婴孩  甜美中带着乳腥。流行歌 
期刊
有一种渺小  没有坟头大,连最小的坟茔也没有  没有砌坟的石头重,连土疙瘩也没有  没有坟上的茅草和蕨叶浓密,连倒挂的刺藤也没有  没有山高,连墓碑也没有  几乎所有都没有  这就是活着的状态  而死亡,恰好见证了这一切  当我写完这首诗  凌晨一点了,当我写完这首诗  这世间多少梦,已经瓜熟蒂落  月的锋刃正生切着初冬的寒霜  一个夜行者,撬开了隔壁的房门  这首诗是我为你精心设计的别墅  午夜
期刊
青岛  花花一世界  ——你只愿这一天  交出青花样的:  淡然、素净、湖蓝和清远  ……而非瓷性般的脆弱  哦,还有隐于体内的白菊  也一并请出吧  只有这样  方可归还本色的你  ——不冷不热,温火适中  这一天,花儿各自骄美  是节日  也是对你据实的审视  及考证:过去,现在——  始终是父母的乖巧女  公婆无可挑剔的儿媳  爱人之妻依旧被宠爱  女儿贴心的朋友妈妈  平凡的上班族尚爱诗 
期刊
1  河水散发出在立冬特别生冷的腥味。  晋夷失踪多年之后,郭离还是会常常站在岸边远眺,反复追想着河流上的那一个黄昏。当时恍如梦境,晋夷背着斜阳站立。后来,他转过身离开船舷,身体在风中闪动,好像即将追随着光逝去一样。河流、航船、道路、人物都是那么的安静,只有事后回味细节,才看清楚其中暗含着出人预料的征兆:河面上掩来的风正驱逐着光,模糊对面的身体;晋夷被弄乱的头发,亮丽如荻花,呈现出一种流荡的姿态;
期刊
1、乐章  我要在你的枕边安睡  每一分钟都想到你的名字  天边落叶下我们的身体轻盈  风一样熟悉遥远的路程  ——摘录  那个离奇的日子,放下你的思想  放下你的欲望,在一张白纸上写着  关于时间是何等美丽的女子  它所释放的生命连同坟墓都将永恒  没有人能够超越时间来证明  白纸的一面之词,另一面之词  吻合了一具模型,我所称道的美丽  是仅存的平凡,原罪,而彻底  你躺在灵魂和肉体的山坡上 
期刊
就着女儿红的故事,不论是浅酌还是细饮,总让人无限遐想。像我这样漂泊在异地一切从零做起的年轻人想象着成家育女那天埋下一坛好酒,等到女儿长大,等到女儿出嫁,借酒来庆祝,让酒来诠释一段岁月过后留下的芳香,是多么的美好。仅此一想我便醉在晚风与夜色之中了。  酒之于人,诉说了多少感情丰富的故事。正如,是酒都有一段故事,是酒都有一段传说。  我出生在腊月。刚过了一周岁,过年除夕夜,退伍回家的父亲很是高兴,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