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情境,高效备考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ingkaoy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历史学科高考命题越来越着眼于对学生历史思维的考查,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设置新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复杂、新颖情境中的关键事实特征和有价值的新问题”[1]。而好的情境,则要学术性和典型性相结合,既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体现,又要与重点考查内容紧密相连。正如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第一眼看不认识,再看似曾相识,继续边看边思考便恍然大悟。
  自留地是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对于农村土地制度的调整,农村生产力的解放,社会主义的改造,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贯穿于整个中国现代史。而这一概念在现行课程标准、各版本教材、考试大纲中都未曾涉及,自留地的历史,恰恰可以折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核心知识。下文笔者以自留地为例,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相关史实,通过横向纵向联系、多角度设问,以提升学生思维,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情境创设一
  材料:小农经济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无论在经营模式还是思想观念上都对人们影响很大。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循序渐进,经过土地改革,然后逐步推行并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但依然保留了一小部分农民自主经营的土地——自留地。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在集体化大生产前提下,可以允许少量的个人所有存在。列宁也指出,农业大生产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具有优越性,农民的“个人主义”和“自由贸易”对社会主义都是必要的。即便是后来苏联实行了集体农庄,但直到二战后自留地也没有被完全取消。1956年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明确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该抽出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自留地分配给社员种植蔬菜。
  ——摘编自黄长久《中国农业集体化时期自留地经营的原因分析》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自留地得以保留的原因。
  【参考答案】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私有观念的影响;马列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苏联经济建设实践的影响;政策和法律的保证;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可以弥补农村集体经济的不足。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选取并分析建国初期的典型材料,以自留地为切入口,表面上考查自留地得以保留的原因,实际上由小见大,考查过渡时期的部分阶段特征:整体来看,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保留一小部分自留地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当时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向苏联学习,苏联的做法对我们影响很大;新中国虽然刚建立不久,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建设,特别是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之后更是如此,《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明确规定保留自留地就是很好的例证。
  另外我们通过材料提供的新情境可以得到新的认识: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私有观念影响很大,这是在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同时保留自留地的历史因素;马列主义当中都有关于少量个人所有存在的论述,这是理论基础。这两个原因在教材中没有涉及,通过材料得出结论,因此本题也是对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考查,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情境创设二
  材料:1958年开始,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冲击下,各地纷纷收回农民的自留地。到1959年春,全国各地出现了粮食、农副产品供应紧张,农业形势严峻。中央作出了紧急指示,要求恢复自留地,但随着庐山会议的召开,自留地又被要求收回。直到1960年9月“八字”方针提出后,中央又连续颁布“十二条”和“六十条”,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当地耕地面积的5%,长期归社员家庭使用。同时文件中还有了新的精神:自留地不再是大集体中的小私有,而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这期间在学术界也有多篇关于自留地问题的文章问世,还有专门介绍匈牙利等有过自留地使用情况的文章。而随着“文革”到来,自留地又一次遭受到了严重冲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重新获得生机。
  ——摘编自朱金鹏《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时期自留地制度的演变》
  設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留地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特点:曲折发展;深受政治运动、经济政策的影响;规模小;与农副业、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作用:增加了农民收入,弥补了集体经济不足,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稳定;推动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完善;保留农民个体经济的形式,为改革开放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打下了基础。
  【设计意图】本题材料选取承接上题,涉及1958—1978年20年的历史,通过自留地的曲折历程,实际考查的是过渡时期之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二十年中的曲折探索之路。材料中包括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和会后反右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影响,面对困难中央作出的政策调整,如“八字方针”等,以及“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有在经济建设实践中理论界、思想界的认识等一系列内容。透过自留地这一斑以窥全貌,概括特点和分析作用是具体形式,实质是从横向和纵向对这一时期历史的立体考查,这就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使之产生更广阔的和更综合的思考。
  情境创设三
  1960年11月中央颁布了某文件,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今后不得收归公有,也不得任意调换;同时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
  设问1:当时与这一文件精神相吻合的是
  A.一五计划的开展
  B.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实施
  C.八字方针的贯彻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央颁布该文件的时间是1960年11月,一五计划具体时间是1953——1957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推行,而设问强调的是“当时”,排除A项和D项。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其指导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左”倾思想的体现,与材料中对农村经济的调整精神相违背,排除B项。1960年冬,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俗称“八字方针”,正确答案为C项。   设问2:这一文件的颁布主要是基于当时
  A.
其他文献
一、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地位及考查目的  2017年高考把选考改为必考,从而把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统一为现代文阅读,总分值为35分,比原来34分增加了1分;阅读量也相应增加了。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原来选考的25分改为现在必考的12分,虽然分值减少了,但地位却提高了,因为每一个考生都必须考了。  把选考改为必考,主要是因为两者的考查目的不同。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学生的审美鉴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命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关键能力考查,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加强教考衔接和彰显教育考试公平,发挥了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一、以史育人,增强立德树人时代气息。  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历史试题通过考查对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和掌握,促进考生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激励学生坚定“
【热点直击】  前些时候,英国影星艾玛·沃特森将自己喜欢的书放在地铁的任一角落,并在书里夹有一张留言条,以此来推广地铁阅读和全民读书,在媒体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16年11月15日上午八点半,为了鼓励人们在互联网时代多读书,分享阅读的快乐,演员黄晓明在北京发起了中国版“地铁丢书”活动。除黄晓明外,不少演艺界、文化界人士如徐静蕾、张天爱、张静初、董子健、鲁豫等人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地铁上开展起
一度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一批优秀青年的成长过程。该剧引发了一个思考:为什么会在同一所学校出现英才聚集现象?这里面固然与他们自身禀赋有关,但一所学校里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杰出人物,显然要归功于湖南一师那些思想进步、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员们的言传身教。  同样,经过短短五年的发展时间,光明新区高级中学能够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mǐn 器皿 抿嘴 酩酊 黾勉从事  B. jìng 胫骨 曲径 痉挛 炫服靓妆  C. xù 体恤 酗酒 蓄谋 栩栩如生  D. yǎo 窅深 窈窕 光曜 咬文嚼字  2.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
【热点材料】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对2019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会议确定2019年要抓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在感叹古人高超的语言技巧时,面对高考作文这样一个大题,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样的语言才灵动而富有文采?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够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名句生辉法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在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
图式理念是一种关于知识认知的模式,也就是将学科知识单元科学加工成图式,以图式中每一元素为停靠点展开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地探索、内化所涉及到的各个问题。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强调:“图式描述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1]实践证明,作为一种认知、思维与想象的工具和方式,图式能明显改善学生的记忆、思维、想象与创造,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学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诗人写诗作赋如此,我们对数学高考题的研究与学习与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入乎其内,就是不能只是就题论题、表面解决,停留在该道题目的解法上,而是要对高考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解题的思路和突破口,找到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得到这类题的常规解法,接着找出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教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也是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1]尤其是学习党史,有利于青少年增强精神力量,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政权,更好地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思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