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借助互动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即通过学生彼此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知识、情感交流互通,确保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进而增进课堂教学实效。有鉴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应致力于互动教学模式的研讨与实践,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知识互动参与过程中提升思想品德素养。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互动方式的重要性着手,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有力地促进课堂高效的实现互动。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互动式
课堂不能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课堂。为此,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互动方式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现互动的策略。
一、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从课程定位角度来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融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身,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思想品德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均采取以教师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因而,极易造成学生习惯于将自身定位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缺乏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思辨,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欠缺对该课程的投入度,而依托互动教学模式的践行,将实现对前述问题的有效规避。
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加以审视能够发现,此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在课堂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形成了对以往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的颠覆和创新,进而凸显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同时,依托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将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内容学习更为深入,并且赋予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和契机,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辨过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此外,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比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其所遵循的教学理念更为先进,教学方式也更为灵活,因此,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得到切实增进。
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思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此阶段的认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也将得以提高,对社会事物有一定的看法和了解。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对于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这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要求,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产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来获得新的知识。这也就要求教育者和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二、实现课堂互动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在课堂氛围和谐有序的情形下,学生受课堂氛围的浸染,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依托互动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将使任课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均能够得到知识交互的契机,避免以往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对班级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实现兼顾的情况。授课教师的知识讲解投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讲授式教学模式对班级学生的覆盖范围较为有限,同时,难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尤其对性格较为内向或者缺乏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学生而言,在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其甘愿将自身的课堂角色定位为听讲者,即便遇到难以理解消化的问题,因课堂氛围过于严肃,也不会向教师主动提问。除此之外,课堂中的座位编排也会影响课堂师生交流,因座位编排直接受班级规模和教室空间的限制,也影响了交流互动。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决策权在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者,当具备足够的空间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座位的编排改善师生交流的局面,在空间容许的情况下,如把座位排成马蹄形或环形,教师便可以在教室里不断走动,能顾及教室中的各個区域;当然还可以把小组长安排在全组可以看见的中心位置,把特别安静的学生安排在组长对面或其他比较健谈的组员,把爱讲话的组员安排在指定的组长旁边。
(二)研究性学习实现互动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下,教师与学生一起去实现对问题的解决。研究性学习实则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类型之一,在此种学习状态之下,学习的任务并非在于实现对特定问题的解决,而是更注重知识探索的过程,即学生在与教师共同探索问题解决之道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可逐渐掌握正确的问题解决路径,从而为其日后独立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方法。
为确保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第一,应当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选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赋予学生选题的自由,使学生产生知识探究兴趣,这是确保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实现的前提。在选题完成之后,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选题内容,帮助其进行内容解读,引导其进行科学分析。如笔者任课班级的学生选择了同食品安全有关的选题,学生通过搜集国内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并根据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将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公众健康危害的现象加以阐述,最终得出保障食品安全的现实意义。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师生共同探究,体验感悟小课题。探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小课题确立后,教师不能简单地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做好笔记等,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研究应同步,否则,教师既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指导,因为研究性学习将获取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仅仅满足原有的专业知识,已完全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需要,师生将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师生之间必须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把各自的思想、情感都真诚地投入到小课题的探究学习中。例如:教学“人口问题”时,教师组织相关的小课题研究。在课题研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进来,与学生一同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并且与学生一同探究,真正成为了课题组的一员。课题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师生便从中真正实现了互动。
(三)用辩论方式实现互动
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指出:“教学即生活。”因此,为确保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为学生遴选同其生活实践以及生活经验接近的学习素材,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参与到素材的讨论与学习中。例如:教学“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为了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组织辩论赛,辩题为“网络人际交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互联网成为了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一生活化的辩题让学生十分感兴趣,学生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认为,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利大于弊,只要能够慧眼识人就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建立人际交往圈;反方认为,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弊大于利,他们表示网络上随时有陷阱,到处有诱惑,一不小心,就会被网络吞噬。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网络人际交往的利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在辩论中懂得了在网络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将教师唱的“独角戏”演绎为师生互动的“交响乐”,我们只有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协调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与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淑君.思想品德课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2]张丽莹.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王立辉.初中思想品德课交往教学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孙明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邹梅.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吴晶晶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互动式
课堂不能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课堂。为此,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互动方式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现互动的策略。
一、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从课程定位角度来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融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身,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思想品德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均采取以教师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因而,极易造成学生习惯于将自身定位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缺乏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思辨,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欠缺对该课程的投入度,而依托互动教学模式的践行,将实现对前述问题的有效规避。
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加以审视能够发现,此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在课堂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形成了对以往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的颠覆和创新,进而凸显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同时,依托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将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内容学习更为深入,并且赋予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和契机,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辨过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此外,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比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其所遵循的教学理念更为先进,教学方式也更为灵活,因此,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得到切实增进。
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思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此阶段的认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也将得以提高,对社会事物有一定的看法和了解。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对于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这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要求,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产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来获得新的知识。这也就要求教育者和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二、实现课堂互动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在课堂氛围和谐有序的情形下,学生受课堂氛围的浸染,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依托互动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将使任课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均能够得到知识交互的契机,避免以往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对班级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实现兼顾的情况。授课教师的知识讲解投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讲授式教学模式对班级学生的覆盖范围较为有限,同时,难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尤其对性格较为内向或者缺乏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学生而言,在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其甘愿将自身的课堂角色定位为听讲者,即便遇到难以理解消化的问题,因课堂氛围过于严肃,也不会向教师主动提问。除此之外,课堂中的座位编排也会影响课堂师生交流,因座位编排直接受班级规模和教室空间的限制,也影响了交流互动。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决策权在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者,当具备足够的空间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座位的编排改善师生交流的局面,在空间容许的情况下,如把座位排成马蹄形或环形,教师便可以在教室里不断走动,能顾及教室中的各個区域;当然还可以把小组长安排在全组可以看见的中心位置,把特别安静的学生安排在组长对面或其他比较健谈的组员,把爱讲话的组员安排在指定的组长旁边。
(二)研究性学习实现互动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下,教师与学生一起去实现对问题的解决。研究性学习实则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类型之一,在此种学习状态之下,学习的任务并非在于实现对特定问题的解决,而是更注重知识探索的过程,即学生在与教师共同探索问题解决之道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可逐渐掌握正确的问题解决路径,从而为其日后独立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方法。
为确保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第一,应当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选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赋予学生选题的自由,使学生产生知识探究兴趣,这是确保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实现的前提。在选题完成之后,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选题内容,帮助其进行内容解读,引导其进行科学分析。如笔者任课班级的学生选择了同食品安全有关的选题,学生通过搜集国内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并根据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将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公众健康危害的现象加以阐述,最终得出保障食品安全的现实意义。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师生共同探究,体验感悟小课题。探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小课题确立后,教师不能简单地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做好笔记等,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研究应同步,否则,教师既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指导,因为研究性学习将获取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仅仅满足原有的专业知识,已完全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需要,师生将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师生之间必须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把各自的思想、情感都真诚地投入到小课题的探究学习中。例如:教学“人口问题”时,教师组织相关的小课题研究。在课题研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进来,与学生一同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并且与学生一同探究,真正成为了课题组的一员。课题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师生便从中真正实现了互动。
(三)用辩论方式实现互动
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指出:“教学即生活。”因此,为确保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为学生遴选同其生活实践以及生活经验接近的学习素材,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参与到素材的讨论与学习中。例如:教学“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为了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组织辩论赛,辩题为“网络人际交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互联网成为了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一生活化的辩题让学生十分感兴趣,学生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认为,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利大于弊,只要能够慧眼识人就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建立人际交往圈;反方认为,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弊大于利,他们表示网络上随时有陷阱,到处有诱惑,一不小心,就会被网络吞噬。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网络人际交往的利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在辩论中懂得了在网络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将教师唱的“独角戏”演绎为师生互动的“交响乐”,我们只有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协调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与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淑君.思想品德课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2]张丽莹.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王立辉.初中思想品德课交往教学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孙明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邹梅.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