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食管癌相关基因4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重组蛋白对食管癌EC-18细胞周期的影响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y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人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ECRG4重组蛋白,验证ECRG4重组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ECRG4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表达纯化ECRG4重组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ECRG4重组蛋白纯度。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和10 μg/ml ECRG4重组蛋白分别处理食管癌EC-18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SDS-PAGE分析显示获得了高纯度的ECRG4重组蛋白,成功构建了ECRG4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BS对照组与ECRG4重组蛋白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60.4±2.1)%、(71.6±1.8)%(t=25.695,P=0.002),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4.6±1.4)%、(16.5±1.0)%(t=36.905,P=0.001),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5.0±1.1)%、(11.9±0.8)%(t=6.471,P=0.023),提示ECRG4重组蛋白能诱导EC-18细胞G1期阻滞。

结论

成功构建ECRG4原核表达载体,ECRG4重组蛋白在食管癌中具有活性生物学功能。

其他文献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从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经过主动或被动方式入血并逃过了免疫杀伤而存活下来的肿瘤细胞。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CTC检测分离技术包括Cell Search系统、Adna Test系统、高通量成像平台以及微流体芯片技术等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逐渐深入。文章就前列腺癌新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ALT)穿支皮瓣修复上颌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应用ALT穿支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51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上颌恶性肿瘤切除同时进行ALT修复。结果51例患者中,4例术后并发血管危象。除2例出现皮瓣坏死摘除外,其余49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为96.08%(49/51)。术区功能与外形恢复较好。结论AL
目的探讨择区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结检出数与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pN0)的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择区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清扫双侧第Ⅱ~Ⅳ区淋巴结)的96例pN0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X-tile软件寻找可以将患者分为不同预后组别的最佳淋巴结检出数界值,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组别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细引流管辅助粗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西大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112例患者,试验组60例采用细引流管辅助粗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再穿刺置管次数,术后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分析,筛查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放射敏感相关性的基因。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单纯放疗且该院病理中心留存有活组织检查石蜡标本的ESCC患者,分为放疗敏感组和放疗抗拒组。对两组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DNA提取,利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OncoScan Array平台设计的基因芯片检测人全基因组CN
目的评价术前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和CD44v6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经病理确诊且具备完整临床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140例,依据术前CEA检测和CD44v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排除单独CEA(-)或CD44v6(-)患者,最终纳入患者69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术前1个月内CEA值、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
目的分析高龄(≥80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选择山西大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86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35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51例(开腹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目的探讨GVD方案(吉西他滨+多柔比星脂质体+长春瑞滨)作为挽救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H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例复发难治H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GVD方案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6例复发难治H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为87.5%(14/16),完全缓解率为62.5%(10/16)。主要
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肿瘤免疫逃逸,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在多种肿瘤中均取得巨大突破。然而,肿瘤细胞本身的特征、抗原递呈异常、功能基因突变、肿瘤免疫微环境、机体内环境及代谢因素均可导致原发或继发性免疫治疗耐药。对免疫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应对策略的探索是进一步扩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获益人群、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水平与胃癌的关系,评价其在胃癌筛查、病情评估和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因消化道症状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85例和胃癌组8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计算PGⅠ/PG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