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皮肤瘘的个性化治疗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e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各型尿道皮肤瘘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1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皮肤瘘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岁5个月至14岁3个月,中位年龄5岁1个月。101例中单个瘘口86例(85%),2个瘘口13例(13%),3个瘘口2例(2%)。101例患儿按以下方法分类处理:对于冠状沟及远端区域的瘘口,如瘘口离正常尿道开口很近且阴茎头翼融合处组织很薄为Ⅰ类,予尿道成形术;除Ⅰ类外的冠状沟瘘和阴茎体瘘,沿瘘口周围环形切开皮肤且游离瘘管,如瘘口与尿道相通处基底<3 mm为Ⅱ类,予缝扎、结扎关闭瘘口;如瘘口与尿道相通处基底≥3 mm为Ⅲ类,予连续无张力缝合修复瘘口。修补后的尿瘘外层予去上皮的带蒂Dartos筋膜或游离的带蒂睾丸鞘膜覆盖。术后拔除导尿管后随访≥1年,未出现尿道狭窄、尿道裂开、尿道憩室、再次尿瘘定义为手术成功。

结果

本研究101例共111个瘘口,其中Ⅰ类24个,Ⅱ类57个,Ⅲ类30个。101例术后随访1~4年,平均2.8年。1例术后出现尿道狭窄,予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无尿道憩室和尿道裂开病例。13个瘘口出现再次尿道皮肤瘘,发生率为11.7%(13/111个),其中Ⅰ类4个(16.7%),Ⅱ类2个(3.5%),Ⅲ类7个(23.3%)。

结论

根据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皮肤瘘的部位和瘘口大小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类治疗的效果更佳。术中对新尿道组织进行致密的覆盖非常必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女童骨盆骨折后外伤性尿道狭窄或缺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20例骨盆骨折后外伤性尿道狭窄或缺如伴尿道阴道瘘女童的临床资料。年龄2~14岁,平均9.5岁;尿道狭窄或缺如段长2~4 cm ,平均2.6 cm。20例中6例阴道远端严重狭窄或闭锁伴近端阴道严重积液。20例中10例采用带蒂阴唇或外阴皮瓣重建尿道,5例采用膀胱前壁瓣重建尿道,5例采用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局部治疗对激素敏感性转移性前列腺癌(mP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01年1月至2016年10月关于激素敏感性mPC患者局部治疗和无局部治疗对比分析的相关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中文数据库。由2名评价员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
膀胱癌的治疗在近30年内未见显著改观,晚期治疗仍不理想。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尤其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焕发了膀胱癌治疗领域的新生命。PD-1/PD-L1抑制剂可以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阻断负向调控信号,使T细胞恢复活性,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本文对肿瘤免疫治疗及主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现况
肿瘤存在性别差异已是共识。虽然女性膀胱癌的发病率仅为男性的30%,但其预后远不如男性患者。因此对其诊治应高度重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目前是否保留女性患者的生殖器官仍存在较大争议。综合文献报道,盆腔器官保留与否主要与膀胱肿瘤浸润程度有关,同时需考虑患者本人的意愿。关于女性患者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由于至今女性膀胱全切除例数报道较少,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对比研究在方法、例数等
目的评价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区极超短波照射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们收治的22例行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区极超短波照射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21例。年龄41~65岁,中位年龄52岁。尿隐血阳性12例。病程3个月~5年。行膀胱镜检查对病变区进行观察,并取黏膜行病理检查。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行盆腔疼痛+尿频/尿急症状评分、膀
目的探讨迷走血管压迫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患儿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37例迷走血管压迫致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4例;年龄3 ~16岁,平均8.4岁。左侧27例,右侧10例;产前超声诊断肾积水3例,有腹痛病史29例;术前超声检查示肾盂前后径(3.1±1.2)cm,肾实质厚度(0.6±0.4)cm。术前超声检查均未诊断出迷走血管
目的比较经耻骨后尿道中段吊带术(TVT)与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女性SUI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5~76岁,平均47.8岁;病程2~20年,平均8.3年。均有分娩生育史,分娩次数1~5次;经阴道分娩98例,剖宫产22例。120例中45例行TVT(TVT组),75例行TVT-O(TVT-O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 DCD)肾移植受体近期预后的供肾相关因素,评估DCD肾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本中心完成的DCD供肾移植手术供、受体的临床资料。供体64例,男58例,女6例。年龄2~60岁,平均35岁。供体死因:外伤56例,脑肿瘤2例,因心脑血管意外造成的脑出血6例。供肾类型:心脑双死亡6
目的构建基于高通量数据集数据的前列腺癌诊断模型并验证其性能。方法筛选从GEO下载的Taylor_prostate数据集,并用遗传算法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用10倍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下载两个Grasso数据集(GPL6480和GPL6848)进行外部独立验证。结果经过两次筛选共获得5个基因ACADL、ACTG2、CACNA2D1、PCP4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