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的“中阳样本”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daoki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在山西省中阳县塔上村,贫困户王小明却把地里的庄稼扔在了一边。此时的他,在县城的新房里忙着装修。“200元买了一套房!” 在37平方米的新家里,王小明向记者介绍这件“天上掉馅饼”般的好事。“虽然房子小,但是够我们老两口住了。”精明的王小明自己设计自己装修,拿着自己亲手画的装修图,他憧憬着新家的格局,笑得合不拢嘴。
  “馅饼”不光掉到了王小明家,今年,中阳县委县政府让全县1844户5050人都吃到了“馅饼”,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40户4336人。如何让“馅饼”量足、好吃、不烫嘴,中阳县委县政府可下了一番功夫。
  安居——“迁新居千门开抬头见喜”
  房子怎么建,群众说了算。盖房容易,但盖出让1844户群众都满意的房子不容易。“因此,我们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充分听取群众意愿,让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变为我们的规划蓝图。”中阳县委书记乔晓峰介绍。不搞“强迫式”“运动式”搬迁,是乔晓峰提出的第一条要求。房子建多大面积、什么格局样式,都要先听群众意见。“脱贫攻坚民心所向,面子工程解决不了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因此入户摸底调查、了解群众实际需求,是我们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第一步。”乔晓峰告诉记者,县里今年新建7个集中安置点,搬迁模式、房屋格局、楼型设计各不相同,全部因地施工、按需所建。


  贫困群众的搬迁需求多种多样,有想进城住楼的,有想就近安置的;有家里人口多需要大房子的,有孤寡老人只需能立脚安身的。易地扶贫搬迁“众口难调”,中阳县就转换思路,不烩“大锅菜”,根据贫困群众需求,划分两大搬迁“菜系”、七大搬迁“菜单”:集中安置方式包括依托城镇化或园区安置、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结合“去库存”安置、“五保”等特困户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方式包括插花安置、投亲靠友。
  虽然贫困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但实际上要求却只有一个:自家掏钱越少越好!“钱要少房要好”,贫困群众六个字的要求,被中阳县委县政府用八个字来满足:“拼盘整合,各记其功。”中阳县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政策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搬迁、各项涉农资金和各行业部门政策资金,用好用足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政策机制……行业部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终让每户贫困户自筹不超过1万元就能住进新房子。
  王小明装修新房前,到城里的亲戚家转了转,“人家的房子装得漂亮,我家也要装得像他们那样。”他初步算了一下,37平方米的房子好好装修一下需要1万多元,但王小明不发愁,因为他知道中阳县中钢公司投入4400萬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200元每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补贴。“中钢补助7400元,我们再出几千块钱,一点负担也没有!”
  虽然搬迁任务重,但乔晓峰认为,贫困群众的小康不能等。他给全县干部下了 “死命令”:这1844户年底前必须搬进新房!
  在中阳县扶贫办主任曹建平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份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时间安排表:
  2017年1—2月底,各村利用农闲时节宣讲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村入户、摸底调查,认真核实2017年易地搬迁建档立卡户和同步搬迁人数、户数及搬迁地点,制定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3月底前,完成土地、住建、环保等审批手续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全面开工;
  5月底前,完成所有新建工程地基处理;
  7月底前,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要达到60%;
  8月底前,工程项目竣工率要达到70%,投资完成率达到75%,到户率达到90%;
  10月底前,工程项目竣工率要达到80%,项目投资完成率要达到80%,到户率达到100%;
  11—12月,按照山西省考核要求,县政府将派出由县直相关部门联合组成专项考核组,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目标责任考核。
  “干部苦干一年,群众少苦一年。”乔晓峰认为,干部一年的苦换成贫困群众今后的甜,非常值得。今年,中阳县的干部在办公室的时间少了,在项目工地的时间多了;陪家人的时间少了,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的时间多了。
  王小明从“翘首以盼”到“喜迁新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他见证了“中阳速度”。“辛苦了这些干部,我们的住房却让他们操心,感谢他们!”
  乐业——“创大业全家齐举步生风”
  住楼不容易,“住得起”楼就更不容易了。在今年2月份干部入户宣传动员大家搬迁时,王小明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非常想进城住楼房,这是咱这辈子的心愿。但进城后怎么生活?总不能到街上捡垃圾去吧!”王小明顾虑重重,虽然“退堂鼓”在心里偷偷打个不停,但“鼓声”还是被干部听到了。
  干部口中的“搬得出、稳得住”把乡亲们的耳朵磨出了茧子,但他们就是听不进去。在“搬得出”和“稳得住”之间,群众更看重后者。于是,中阳县转换思路,先在“稳得住”上做文章,“搬迁未动,产业先行”,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打消群众的顾虑。
  打消王小明顾虑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帮扶项目——中汇科技孵化器基地。“基地就在我们小区里,不出小区我就能当工人了!”能到基地打工王小明很自豪,因为他觉得基地“高大上”,和电视上的一样。该基地团队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军工科研院所,主要为军工、电力、铁路及其他工业用户提供交直流充电桩及车载电源、电磁加热设备、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等产品。和其他贫困户一样,王小明对这些“高大上”的设备、技术“一窍不通”,但他们所精通的是,坐在宽敞明亮的车间里,缠缠铜丝、管着设备,一天就能挣个百八十元。
  对于像塔上村这样“离土离乡”的移民新村,中阳县或通过引进企业增加就业机会,或通过技能培训,吸收贫困劳动力进企、从事公益性和物业管理岗位就业,或引导支持搬迁群众使用扶贫贴息贷款开办餐饮、电商、小型加工等服务业。“要让每个移民新村有产业,让每户搬迁群众有活儿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中阳县县长田安平说。
  而对于像王小明这样由“农民变居民”的搬迁户还面临一个问题,虽然人进城了,但权益能否进城?户口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这些后顾之忧,中阳县委县政府早就拿出解决方案:在城镇安置的群众可申请将户口迁入城镇;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等政策随户口迁移;教育部门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为移民安置点合理划分学区,保障移民搬迁群体中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对于“离乡不离土”就近安置的移民村,中阳县通过“人走地不荒、产业有人管、收入有保障”的模式,依托原有产业基础,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产业,确保贫困户“有房也有业”。“同时,通过建设村级光伏电站等措施,实现所有搬迁群众能够通过产业带动脱贫致富。” 田安平告诉记者。


  如今,贫困群众已陆续开始搬进新居。县城周边的石朋头、友盛集中安置点高楼林立,主要安置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商贸经营基础的搬迁对象,让这部分贫困群众从窑洞上楼住新房、进城务工走新路;弓阳移民新村古风古色,主要安置散居在上顶山上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搬迁对象,让这部分贫困群众搬到山下进景区、发展旅游促增收;河底移民新村小楼成排,主要安置山上生活在具有地质灾害隐患的搬迁对象,让这部分贫困群众就近下山到路边、生活生产两不误……
  11月15日,王小明家的窑洞上去年贴的春联还未褪色,他却请人写了一副新对联:迁新居千门开抬头见喜,创大业全家齐举步生风。这天是王小明一家喜迁新居的日子,朴实的庄稼汉,并不留恋这口生活了40多年的窑洞。老伴在旧窑洞里收拾了一晚上,东西也没能装满一个箱子,因为她觉得家里的这些老物件“配不上”如今明亮宽敞的新房。只有墙上那张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她摘下来擦了又擦,说要贴在新房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呈现出全党动员、全民参战、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宏大格局。在蔚为壮观的扶贫大军中,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所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特点鲜明、成效突出, 22位中央领导先后作出批示。那么,作为一个社团组织,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为何能取得过硬成绩?对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他們有着怎样的理解?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二、三
期刊
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办公地,有这样一副对联:“听党话靠大家扶贫济困,不服老尽力干奉献爱心”。致力为党分忧、为民解困的民生情怀,这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10年来始终坚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追求。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历经十年发展,最重要的经验是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强化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形成不同于其他社团组织的政治本色、思想作风、组织机制和团队能量,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团文化。这是
期刊
扶贫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肩负着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小康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和神圣使命。而扶贫人是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深入的队伍,是践行党的宗旨、执行党的政策最具体、最一线的队伍。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正是这样一支队伍。而打造这样的一支队伍,最重要的经验是加强党的建设,践行“忠诚干净担当”。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强化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形成不同于
期刊
2000年后,伴著农民工的大量进城,一批从农村考出去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工作,他们的岗位叫——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独创,对人才的培养、农村干部队伍的补给、农村管理的提升乃至就业压力的缓解,意义不可小觑。  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党委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扶贫开发归根到底还是人帮人——靠广大基层干部去帮扶,靠老百姓自力更生。在脱贫攻坚中,人
期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文化扶贫,是一个新的生机无限的领域。  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文化扶贫的积极性,增强文化扶贫的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先后成立了宣传教育扶贫委员会、扶贫书画院和大爱艺术团,并跟进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扶贫活动。各项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十分广泛,深受群众欢迎。  向文化扶贫进军  2008年12月20日上午,协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文化扶贫工程
期刊
在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铿锵步履中,在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即将走过极不平凡的2017年。  翻阅光阴的相册,我们感恩那鏖战中汗水流淌、泪水奔涌的时刻。唯奋斗过,才知来之不易。我们深知每一个脱贫人口数字增加的艰辛,我们亲身践行了为全面小康补齐短板的幸福。辞旧迎新之刻,我们也会深深缅怀那些牺牲在扶贫路上的战友们,我们将以凯歌慰忠魂。  这一年,我们迈上新征程。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期刊
“到西部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叫王东海,江苏宿迁人。2009年夏,我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看到学校悬挂的这些宣传标语,顿时热血澎湃,萌生了到西藏工作的念头,于是我毅然放弃内地优越条件,带着梦想来到西藏,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日喀则市仁布县帕当乡切村党支部副书记一职。  从平原江城武汉,陡然空降到平均海拔4100米的日喀则市仁布县帕当乡切村,我高原反应
期刊
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对贵州毕节市创办“脱贫攻坚讲习所”给予充分肯定,强调:“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是一个创新,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毕节市推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这一战略性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重要讲话精神的创新举措,是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具体行动。在脱贫攻坚这场磅礴而伟
期刊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很多老会长都是在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退下来的老同志。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他们,却坚定地选择了为扶贫开发服务、为贫困百姓服务这条难行的路,继续发挥余热,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贫困群众造福。  创新联合视察模式  2006年5月25日至6月1日,胡富国会长率队对山西晋中左权县和长治市沁县、武乡、壶关、平顺进行了为期8天的视察,全面了解老区扶贫
期刊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从1993年成立,已历经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同阶段有不同起点,不同阶段有不同成就、不同的辉煌。现在把传承的火炬交到了我们这一届手中,2017年以后,我们的道路将向哪里走?怎么走?必须找好立足点、新起点。我的初步思考认为协会的基本目标是8个字:高端、精准、创新、融合。  一是要把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办成高端之会。高端,指的是协会层次。在军事上有战略、战役、战术、技术层之分,协会同样也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