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村庄》:以小见大,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策划推出的电视纪录片《骄傲的村庄》,在河南卫视和河南公共频道播出以来,受到各方持续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成为河南广电“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重点宣传报道的一大亮点。《骄傲的村庄》的创作模式也为接下来同类选题的操作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骄傲的村庄》共5集,每集25分钟,节目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大背景,选择5个更具代表性、更有产业特色、更有新时代气息的村庄为拍摄对象。从小切口切入,重点展现新时期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进而催生出农村产业发展和创新模式的转变。

“以小见大”创作手法异于同类题材


  《骄傲的村庄》在选题策划、表现手法上有3个显著特点。
  一是“小题大做”。看似农村的小题材折射的却是社会大背景,节目呈现也是从小处着手,向大处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大大提升,《骄傲的村庄》从这些细微之处入手,解剖麻雀、以小见大,讲述真实、丰满、感人的故事,体现新时代农民的奋斗精神、创新智慧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譬如第一集《提琴家园》所展现的河南确山县竹沟镇革命老区,过去的农民生活比较贫困,在一批像农民制琴师王金堂这样的普通农民的带领下,当地农民从出外打工到回乡创业,怀揣振兴家乡的美好愿望,将制琴产业引进家乡,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将之发展壮大、做大做强。谁能想象到普普通通的农民能以高端小提琴制造为产业,占领着中高档提琴80%的国际市场,他们以实际行动奏响了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美妙音符。
  二是“旧题新做”。在村庄选择上,片中杂技村、画虎村等曾被许多媒体报道过,如何表现这些村庄的与众不同和各自特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在旧有的故事中挖掘出新鲜内容?编导们为此下了一番功夫。在第二集《杂技小镇》里,编导在展现老一代杂技艺人传承传统杂技技艺的同时,着重讲述了以柳龙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杂技艺人,放眼国际舞台,创新杂技技艺,与时代衔接,发展旅游产业,在村支书刘忠伟的带领下,打造杂技旅游小镇,实现了产业新发展的故事。第三集《藏龙臥虎第一村》中,农民画家出身的村支书王建峰,带动村里的画家群体为“画虎村”的共同富裕而奔忙,在镇党委副书记刘炎的带领下,着眼现在,规划未来。《骄傲的村庄》编导通过讲故事、拉家常的形式,将似曾相识的题材做出了新意,做出了特色。
  三是“命题巧做”。《骄傲的村庄》这个选题可以说是“命题作文”。用何种途径、何种方法透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不能单纯地只表现在形态上,而是要通过具象的人和事来呈现。最好的办法就是“讲故事”。第四集《魔术村的“魔力”》,通过“魔术村”魔术师走南闯北的流动演出,创造出“魔术演艺+销售”产业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实现村民共同富裕而开拓出特色产业之路;第五集《我们村里出“灯爷”》,乡村里走出来的农民灯光师邢建伟,带领一批批农民工走上了职业灯光师的道路,蜚声大江南北。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的变化是改革开放40年来显著特征之一,伴随这一变化成长的千千万万农民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者、建设者。《骄傲的村庄》通过表现他们的劳动、生活、创造和奋斗,展现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原大地现代化农民的生动群像。

守正创新,表现最独特、最典型的人和事


  《骄傲的村庄》把“产业” 和“特色”放在重要位置上。节目组并未选择那些曾经被树为“典型”的“老牌”村庄,而是选择了新兴的、更有产业特色的、更有新时代气息的村庄。入选的5个村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走上了特色文化产业之路,这恰恰是《骄傲的村庄》策划中的关键。
  在创作中我们发现,农村题材并非是个新命题,如何有新意?观众想看到什么样的村庄?想了解什么样的故事?想在节目中获得什么?这其实就是节目选题角度和立意的突破口。编导们选择了换位思考,正是这种换位让我们抓住了受众的需求。
  谁能想到农民与高雅的提琴制造产生联系,传统的杂技艺术能带动一方经济;谁又能想到“画虎村”的老虎画早已经用上互联网+的销售模式,“魔术村”的“演艺+销售”带动各种产业发展,一年产值几十亿元;更没人想到剧组灯光师竟然是河南农民出身。
  如果要给《骄傲的村庄》做一个总结,节目最后的结语很有说服力:“中国的村庄,在走过5000年农耕文明的漫漫长路后,终于走进奔向小康的新时代。改革开放的40年里,土里刨食求温饱已经不是附着在这一块块土地上的唯一标签,从杂技村、画虎村、魔术村到小提琴村、灯光村,传统意义上的村庄早已经插上文化的翅膀,并在产业化的东风鼓荡里,一次次突破旧有的文化惯性和实际的地理边界,从中原走向中国,从中国奔向世界。这是土生土长的河南村民所创造的奇迹,这是他们祖祖辈辈的先人们所无法想象的质的飞跃!骄傲并自信着,奋斗并幸福着。坚信,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矗立一座村庄,心走到哪里,村庄就延伸到哪里。”
  (作者系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栏目制片人、《骄傲的村庄》总导演)
其他文献
水、电、煤、粮食……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构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但很少有人会去想它们从何而来,如何输送到千家万户。  纪录片《幸福在哪里:推动生活的引擎》从人们的生活细节切入,用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讲述国有企业为国计民生做出的贡献。“比如讲饮食,就从面粉是怎么来的说起,讲述我国粮食生产行业从一粒麦粒的选择,到粮食精深加工各环节背后的故事。”总导演闫非说。  闫非介绍,片中所涉及的领域都与人民生
期刊
由張铎、奚望、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等主演的“特赦”题材电视剧《特赦1959》于7月29日登陆CCTV-1综合频道黄金档。  《特赦1959》以独特视角记录了1949年年初淮海战役胜利,到1959年首次特赦完成,10年间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以及“特赦”历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并着重刻画了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与事件的交集。该剧于2018年11月在安徽芜湖开机,今年2月杀青,其间剧组横跨北京、芜湖
期刊
由张英姬编剧,张晓波导演,徐晓鸥担任总制片人的电视剧《三十而已》近日在上海开机,公布了由江疏影、童瑶、毛晓彤组成的演员阵容。  該剧聚焦都市女性群像,直指三十岁女性这一群体,展现当下新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剧中,三位女性的角色性格和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拥有独立自信的人格。
期刊
“5G创新发展”百千万人才工程创新大讲堂于9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讲堂以“5G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5G技术、产业和应用三个方面设置专题演讲、展览参观、研讨交流等环节,通过学术技术交流,充分展示我国5G发展新成果,研讨5G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趋势,交流5G商用的关键性问题和举措,推动5G与多行业跨界合作与创新。全国各地通信领域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研人员、技术负责人和企业家代表等约150
期刊
9月17日,爱奇艺举办了自制剧《飞行少年》媒体发布会,该剧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日展播活动重点剧目。  《飞行少年》以“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创立为背景,讲述了培育军事飞行人才的故事。剧集由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百悦星光(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赫氏宝传媒有限公司、大唐辉煌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严屹宽、范世錡等主演,在热血、青春、校园的
期刊
电视剧《兰桐花开》于8月1日登陆CCTV-8电视剧频道黄金档剧场。  《兰桐花开》由编剧上丁、徐锦川共同创作,闫学晶、吴京安、来喜、齐志鹏、雷恪生、李君峰、何翯等主演。剧集以河南兰考地区农民生活四十年的变迁为主线,讲述豫东兰桐县后牛村在党和政府的扶植下,村民齐心协力共同奮斗,摘掉贫困帽子,家家富足的故事。
期刊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红船》近日在京举行剧本论证会,宣布将于近期开机。会上,剧集主创和与会专家围绕人物塑造、情节描写、情感渲染、主题精神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和探讨。  《红船》改编自作家、编剧黄亚洲的同名小说,并由黄亚洲亲自执笔撰写剧本。该剧全景式再现了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8年井冈山会师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会上,黄亚洲对《红船》的剧本创作进行阐述。他表示,在剧本
期刊
《版納风云》于7月26日起在北京影视频道播出。7月25日,该剧总制片人蒋晓荣、监制于荣光、导演彭杰携印小天、孟丽、朱晓渔、孙玮、杜厚佳等主演走进社区与观众互动。  《版纳风云》讲述民族英雄召存信胸怀民族大义,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定跟党走的故事。
期刊
8月1日,电视剧《大江大河》官微发博称,《大江大河2》将于10月中旬开机。该剧编剧唐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大江大河2》已经建组,剧本正在最后打磨阶段,主要演员都会回归。  《大江大河》由正午阳光出品,改编自阿耐小说《大江东去》,孔笙、黄伟执导,唐尧编剧。剧集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的个人奋斗为主线,讲述了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浮沉故事。《大江大河》第一部播出时不仅收视率口碑双丰收,还斩获了第25届上海
期刊
9月12日,故宫宫廷文化联名左右沙发,在北京东苑戏楼举办了一场以“国潮国粹,国货复兴”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左右沙发与故宫宫廷文化跨界合作,打造新国货,发布了以千里江山为主题的联名款沙发、绣墩和锦鲤沙发。  据悉,本次联名款新品以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千里江山图》为创意原点,表现中国山水美学,以复杂的刺绣、榫卯、雕花等传统工艺美感,将传统文化融于现代生活方式,打造“宫里的世界—家居生活空间”。  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