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菜致敬(组诗)

来源 :大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青菜成亲
  我坦白从宽
  今天我在老屋后的菜田里
  对准了一棵青菜撒尿射击
  谈不上创意
  亦不需要技术含量
  射击还是射击
  让青菜提前享受亲人的温暖
  还有什么方法比这亲近故土更爽
  还有什么动作比这发泄乡愁更狠
  茅台五粮液与鲍鱼炖肉横行的年代
  青菜连腐败的机会都没有啊
  今天我要陪它在老家的八仙桌上相亲
  如果一棵青菜的芳心能够相许
  我一定会和它定下终身大事
  在老家榆木餐桌上
  我与一棵青菜为伍
  今晚 我不吃国家
  今晚 我问心无愧
  宿醉夜半炒青菜
  睡不着还是睡不着
  昨天的酒从子夜到凌晨
  一直在头脑里拼命地嘶叫
  饥饿将我从梦中揪醒
  在最寂静的凌晨三点钟
  我终于找到了
  从老家捎来的那袋青菜
  这些连根拔起的青菜啊
  左一铲 右一铲
  它们就这么和我一样
  失去了带泥的根
  青菜在和昨天的酒战斗啊
  它们想挽回
  最初的胃和最后的心
  忽然一颗熟悉的泥块
  从菜根部在牙齿间漫溢
  又窜到我舌根
  我努力地咽下咽下
  这么多年的
  这块粘在脚板心的调皮泥块
  终于又让我温习了
  老家的拥抱方式
  菜苔焖蛋
  青菜苔焖蛋端上春天的餐桌
  等于端上一盘人生感慨
  菜苔和鸡蛋久别重逢
  最高兴当然是母鸡和青菜
  它们的孩子终于又一次
  共同集合在春天的旗帜下
  将清纯演绎得天衣无缝
  最高兴的还有铁锅
  找到了亲近乡土的新途径
  最不高兴的是写这首诗的人
  鸡蛋青菜均来自种养大棚
  传统名称加上现代包装
  市场走俏价格翻番
  背负这个春天巨大的谎言
  谁也不感到脸红
  青菜苔焖蛋难以下咽呀
  华丽外表装饰的虚伪春色
  时代的焦糊味直透心肺
  一棵青菜的主义
  一棵青菜代表一个主义
  晚上不吃荤
  让青菜理直气壮唱主角
  睡的是素觉做的是素梦
  一眨眼到天亮
  可爱的血压血糖
  回到儿童时期的水平
  我荤腥的躯体我肥沃的大地
  血流和心跳热气洋溢
  脂肪不察觉偷走我太多的欢乐
  我恨不能在躯体里撒遍菜籽
  在庭院里种满疯长的青菜
  勇敢地与农具和昆虫结伴
  让淡漠与宁静
  代替我写下血脉贲张的诗篇
  目光沿着阳台上一盆青菜盆景
  伸向高楼与天际的夹缝间
  将不远处一阵风看素
  将不远处一场雪煮素
  晚上不吃荤
  让青菜理直气壮唱主角
  提炼我灵魂的纯度
  换个角度
  是对祖国和劳动人民的赞歌
其他文献
长江正在死去,确切地说长江的鱼类正在死去。可如果长江里没有了鱼,长江也就可能真的要死了。  今年8月15日,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依民心情沉重,在会上,他表示,长江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其实,不管是研究长江生态的专家学者,还是在江边靠水吃水的渔民,都早已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2001年起,长江江苏段曾经进行了一次历时7年的调查。200
期刊
夜游土楼  10月27日夜,天上没有月亮和星星,小林驾着小车载着我和张诗剑,在峰回路转的山间马路上向永定奔驰。我们既来到永安,怎能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土楼擦身而过呢!  近山远山,山影绰绰,诗剑笑着说﹕“我们可算是破夜游土楼最晚的纪录了。”我们似乎是沿着黑乎乎的时间隧道返回远古的时光,圆形、四方形的土楼在我的脑海中勾出许多问号,谜一样的土楼吸引着我们不畏漆黑勇往直前,浓重的夜色更使土楼增加
期刊
中国10月31日开通一条连接所谓西藏“高原孤岛”的新公路,这条公路靠近藏南地区,它将为这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提供全天候的入口。  据印度11月1日报道,对于这条靠近中印边境东段争议地区的公路,中国官方媒体称赞说,墨脱公路的开通,是一个重大技术突破。在过去50年里,中国曾多次修建墨脱公路,但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拥有了一项崭新的技术之后,这条公路迅速的修好了。  报道称,随着这条公路的开通,西藏实
期刊
人老了,就有些惓慵了。把一颗淡定的心,停泊于思维的港湾中,栖息在“云岭堂”里,独自收放。这我个画叟,已升级为80后的人了,但仍然每天忙忙碌碌,抽不出身接待更多的朋友。  春暖花开的时候,多年未见面的老友马春阳先生,嘱托我一件事,要我为一位画人——他的亲家李树馨的雅集写篇序,可我不擅文笔,但还真的不能推辞。因为春阳长我多岁,已到90后了,身体还很硬朗,让我开心又高兴。老友相聚,话旧道新,心心相印,好
期刊
在我童年的时候就听说,在南京城南有个叫竹竿里的小巷子里,住着一位善画国画的老人,他叫李味青,菊花画得很好。  “文革”结束后几年,经朋友引见我拜访了大病后的老画家李味青先生。那是个初夏的晚上,李先生坐在屋内的藤椅上,中等个子,身板还算健朗,雪白的头发,牙齿落了,嘴瘪瘪的,下巴显得长长的,穿着圆领汗衫,摇着芭蕉扇,乐呵呵地。见我是个小青年喜欢国画,他就操着浓浓的老南京口音滔滔不绝地和我聊了起来。我问
期刊
心里有一幅蓝调的,人在“旅途”的画。数十个春秋了,与湖光柳色相和谐的这道景观,叙述着扬州师院及合并后的扬州大学的一个故事,也浓缩着一位教授的人生。——新北门扬大教师住宅区至大虹桥、至老师院东大门的路上,总有一个背影在乐此不疲地往返。他长着一副娃娃脸,高挑个子,直挺腰杆,见人就点两下头,洋溢着儒雅风采。身上带着装有讲稿、作业、书籍的书包,出没于湖畔的校园。春来秋去,在那三点一线的路上来来回回,他究竟
期刊
春来了,西郊的梅花开了,接着是迎春、樱花。观梅和樱花,南京有专门地点。据说武汉大学校园里看樱花的人多了,收门票20元一张。接下来的二月兰,没听说过到哪看。早春过后,二月兰自紫金山麓一带向西绵延,星星点点,洋洋洒洒,土坡上,路牙子里,墙壁石头缝里,随处可见。二月兰经南京理工大学时,汇集于水杉林,看上去像紫色的海。水杉树腰杆挺直,气冲云霄,如同希腊帕特农神庙的立柱,根根直立,综错排开,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期刊
难忘的小学生活结束了。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那陪伴我度过了6年时光的木槿花。  木槿,一种很普通的植物,开白色或粉色的小花。每到春天,朵朵木槿花长在一块,远远望去,如同白色的天使之羽从天而降,拥抱着细细的枝干。它的花瓣不大,有着樱花般的梦幻感,看上去渺小、脆弱,仿佛下一秒便要被一缕清风带往遥远的归处。就是这样一株木槿,开放在我们校园里,没有桂花的香甜气息,没有月季的娇艳欲滴,没有广玉兰的挺拔高大,也没
期刊
(一)  天,偏偏是红的。透过窗户斜斜地慵懒在屋里,炉旁的茶水还在吐着青烟,缓缓缭绕,萦萦飘起。对窗竖着雪白的墙,泛着清冷的光。有幅“林荫叶落”图,灿烂金黄,燃烧在这清冷的光里。这幅图,爽直的道路伸向视野的尽头,没有行人,没有鸟雀,似乎安静得能听出大地的喘息。  门虚掩着,有猫温柔地腻开门缝,用那优雅的姿态走了进来,尾巴高高地翘着,轻轻跃起,在旧制木椅的毛毯里,夕阳美美的红色里,卧得像个公主。  
期刊
小杰,一名高二学生。在老师眼里,他就是差生的代名词;在同学眼里,他就是班上的小霸王。可现在,他却是N市的高考状元。  “小杰!你还在这发呆!再有一年就高考了!你这样下去怎么办?”一位中年妇女训斥着儿子,她的眼里闪烁着泪花,身上是布满油垢的围裙。  “知道了知道了!你烦死了!”小杰不耐烦地回应道,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屑。  “唉。”小杰的妈妈摇了摇头,慢慢走了出去,轻轻地带上了门。小杰狠狠地哼了声:烦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