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新的传播媒介不断高速发展,推陈出新,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至关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速度、信息处理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在加速增长,信息爆炸和知识经济宣告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文化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都有极大的能动作用。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指出,大国有四个标志,“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1]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文化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在当今的国际社会已经形成普遍共识。
   1.信息时代,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文化建设对国家内部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具有战略意义。以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造地球卫星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形成了覆盖全世界的传播体系,各种文化不断冲突与融合,催促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划时代的变革,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1.1文化发展全球化的挑战
  当代文化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全球结成一个紧密地信息整体,使全球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人们认识到本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不足之处,从而取长补短,汲取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学习他们的传播方式形成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却是不平等的,带有文化入侵、文化殖民主义的色彩。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向发展中国家不断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麦当劳文化,好莱坞电影和美剧,苹果电脑和手机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成果正在疯狂的侵占着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领地。而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也源源不断地通过网络媒体冲击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抵制其糟粕同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向世界发出我国文化的独特声音,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问题。
  1.2文化发展多重化的挑战
  信息化和全球化推动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向前发展,中国社会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形成了文化跨越式的发展,多重化的趋势。中国社会发展分为东、中、西三个发展阶梯,大体相当于信息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社会要在同一历史时期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多重性跨越,自身内部就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板块的矛盾。[6]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们面对传统价值观的失落,西方文化的来势汹汹,和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尚未成型,极易产生失落的情绪。正如美国诗人马修?阿诺德所说,“徘徊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世界已经死亡,而另一个世界尚无力诞生。”[7]统一的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评价系统的准绳,价值观念的多重化,在不同的社会行为之间难以协调。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假如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可能的。”[8]如果不尽快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们在多重文化面前将无所适从,而中国文化也将湮没在世界文化不断更迭的大潮中。
  1.3文化发展大众化的挑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9]在这个庞大的现代化信息网络中,每个人都是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文化的发展早已冲破了传统文化人和知识阶层享受的精英文化,形成了通俗、趣味、流行、消费的大众文化。
  在由各种新媒介组成的现代化信息网络中,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再被动的接受传统媒体的信息控制,而是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发布、追踪、传播的过程中,乐此不疲地享受着挖掘事件真相的乐趣。在新媒介的受众中,由以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为主力,他们大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较强的分析思考能力,对于传统主流媒体的文化宣传难以接受。因此,如何把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融入到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中引发年轻一代的共鸣,同时又防止大众文化走向低级趣味,值得深思。
  1.4文化发展商品化的挑战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经济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使得精神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商品化的发展趋势。文化的商品化,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落后的观念,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助于把我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发展壮大,甚至推向世界。增加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但是,辩证的看,文化商品化使得人们直接感受到的是经济的利益,而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把民族文化进行包装、销售,从而抹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原汁原味”。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浅薄化、世俗化,甚至泛滥成灾。例如,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为了吸引游客天天泼水狂欢。也就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和精髓,只剩泼水的形式。值得指出的是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应文化体系,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力量,保证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2.信息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意义
  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信息高速公路对我们的文化的转变就像古登堡的印刷术极大地影响中世纪文化一样,极大地影响我们当代的文化。”[2]现代信息技术之所以会对人类文化构成影响,是因为它通过普及、便捷、快速、形式多样、易于接受等特点,将其承载物——信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建设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尼葛洛庞帝早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过信息霸权问题。他说,“现在互联网络上绝大部分信息的提供者是欧美国家,而且网络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到各种标准,都是由发达国家来控制和制定的,无形之中,落后的,不发达的国家就受到了种种的控制。”[3]媒介对于文化的影响在于它所负载的信息,而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将其文化和价值观念利用网络资源对发展中国家形成强势输出,导致弱势国家的文化变异。美国一位高级官员曾毫不掩饰的说,“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于一种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那么他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那么它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民意愿的价值观。”[4]赤裸裸的表达了美国进行意识形态扩张的意图,也昭示着文化危机的潜在威胁。
  一个人类群体通过社会教育和实践活动,可以使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和经验在本群体每个人、每个世代那里延续,这就是文化的社会遗传功能。有利于巩固本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主流意识形态。而在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信息强势国家把自己的本群体文化传递给信息弱势国家的下一代,信息弱势国家接受的是一种不同与当地文化的异质文化,以至于文化群体的部分成员、文化的某个方面、甚至整个文化群体发生变异。信息弱势国家经过社会成员一代一代的消亡和更替,最终将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丧失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文化基础。
  而信息时代,更加速了西方國家意识形态的扩张进程。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本民族文化具有建构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族之魂,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能被其他文化所同化和吞并,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在网络空间的占有量,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反西方文化扩张的必然途径。
  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树立社会主义的文化理想,选择文化发展模式。一种文化的独特魅力,就表现在其特有的文化理想之中。而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力量,不容小视。例如,17、18世纪在欧洲历史上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提倡理性、科学、自由、平等和民主,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集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启蒙运动从英法两国开始,然后扩展到荷兰和德国等诸多国家,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而且成为美国和拉美独立运动的精神动力。而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树立了中国革命时期的文化理想,发动了亿万群众参与到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中,建设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然而,在信息时代,文化传播方式日趋多元化,人人都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网络激发的社会大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使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判断标准。哈贝马斯曾经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变》中指出,公共领域是一个介于国家和私人领域之间,可供人们自由而理性的探究和讨论的领地。[5]而现代社会正在形成以新媒体为平台的新公共领域。但是在这个领域中,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逐渐淡化,使得信息资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因此,只有建立起在社会大众中能形成普遍共鸣的文化理想,才能在根本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全社会所共识的价值标准。这种共同的文化理想只能是也应该是以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论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还是唐诗、宋词、元曲,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闪烁着人类的文明之光。只有以传统文化的独特感召力为文化底蕴,以现代科学技术生长点,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才能建设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先进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全社会共同的文化理想,使网络主体自觉自主的净化新媒体环境,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形成保护民族文化和发扬先进文化的责任感。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文化传播,能够使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现代观念深入民心,广泛的影响年轻一代,从而使中华民族的血脉得以延续,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特品格。
   3.信息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对策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和文化危机的压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共存。“每一种文化都是人类适应自然、协调社会的生存方式的结晶,文化的多样性才是人类光明未来的有力保障,而文化自觉则是缔造面向未来的新型文化所必需的文化元素,对不同文化间关系的理性认识与科学应对则是必由之路”。[10]应对挑战,消解压力,把握机遇,不断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应然选择。
  3.1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11]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更加包容和开放,各文化思潮在不断涌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文化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理论指导,才能保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恩格斯曾经强调,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因此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既保持文化产业的先进性,又具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使各个国家的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在博采众长,学习、引进、吸收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的同时,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创造出自己的独具魅力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大地上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代而言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和文化成果,因此,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思维方式、意识观念都是无法取代的,是中华民族最有吸引力的标签。中国古老的文字艺术、服饰典籍、诗书礼义乐无不令西方人为之着迷。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精品并且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以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通过多种方式保护、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源头之水,才能使我国的文化产业永葆生机。
  3.2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增强先进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传播方式,接受信息的方式都有很大改变。人们不再沉迷于电视,报纸和杂志,而是用大量的时间在通过电脑、手机即时通讯、连接网络获取讯息。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媒介即讯息。而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最重要载体。充分占据新媒体资源,成为民族文化发展传播的必要途径。
  信息时代给传统的传受关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受众本位”的思想不断得到强化。受众能动性得到了质的提高,新媒体的受众对信息进行自己的解构,他们不僅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发布自己的信息,他们点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拦截被动的信息,他们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拒绝自己反感的信息。只按传统“传者本位”的思想,填鸭式的宣传教育,很容易造成受众流失,也就达不到传播效果。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中,要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就要对受众的兴趣点进行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12]只有获得了受众的注意力,才有可能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因此先进文化要得到传播和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中就不仅要占有量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使新媒体成为化雨春风,无形之中掌握话语权,不断提高社会大众的思想文化素质,达到文化建设的目的。
  3.3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加大对先进文化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入侵,消费文化,商品文化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一切都与商业和利益挂钩。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各个企业主体过分追逐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李长春指出,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为各类文化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13]文化服务,即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责,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靠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购买文化产品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财政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在信息时代,网络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政府充分必须利于网络资源,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注重长期效益,形成丰富多彩的精品文化产品,民族的文化品牌才能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先进文化建设的目的,而单靠企业行为是很难做到的。技术性投入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另一方面重要内容,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决定了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政府应加大技术投入,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机遇,使技术和文化相融合,掌握未来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利用其影响力,大力推动对公益文化建设,才能在使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充分融合,相互促进,形成文化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3.4提高全民思想文化水平,增强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对象化。西马学者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认为,“文化阵地战”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战略决战的最重要的战场。[14]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首先要充分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要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科学素养的文化人才和技术人才,占领未来文化传播媒体技术的制高点,为文化的传播提供技术支撑。第三,应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感召力,使人民群众自觉形成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文化宣传要贴近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具有真实感、亲切感。并且兼顾不同社会层次的群体。使人民群众从内心热爱和珍视传统优秀文化,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缩小文化建设与普通劳动群众的距离,真正形成全民参与的文化建设环境。
  总之,信息时代,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革,对我国文化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使中华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待孕或怀孕女性对产前保健知识的需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待孕或怀孕女性做产前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待孕或怀孕女性对健康教育知识及产前检查普遍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关键.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是目
(牙合)过度磨耗表现为(牙合)面或切缘低平,牙体形态改变.(牙合)的过度磨耗主要与磨牙症或紧咬等下意识的副功能运动有关,这种副功能运动是牙与牙间长时间的空咬与摩擦,而造成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作者近6年来通过对确诊的2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全部治愈出院。
目的 了解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和防范,减少错误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方法 参考了近几年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总结进行归纳.结果
目的 探讨自拟升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自拟复脉汤治疗,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5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是本病重要的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小儿多见,多数患者进行一定的治疗后得以治愈,少数未经治疗者,随着年龄增长可发展为股骨头坏死,假髋臼严重骨性关节炎.对此类严重病理改变的先天性髋关节脱
随着我国近年来持续的高速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尽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当前在国际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