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对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对非遗传承人的关怀期望。[1]位于宁波市古林镇的黄古林草席及其编织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社会的快速更迭,其发展逐渐走入困境。随着宁波市颁布“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迎来新的机遇。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现行社会对其加以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享有“鄞西一根草”美誉的黄古林一直来是国内外闻名的蔺草种植和草编基地。她以2700余年的风雨沧桑书写着中国草编辉煌的发展历程。当前,黄古林草席编织工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古林”商标已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双重荣誉称号。近年来,古林镇按照“彰显个性,强化融合,全域推动”的基本思路,以省非遗代表性项目“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为主攻方向,通过加大政府保障力度、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突出非遗产业优势、营造非遗保护氛围等手段,全力打造具有席乡特色的非遗小镇。
一、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的发展现状
1954年时,周恩来总理指名黄古林的“白麻筋”草席作为国礼,赠送给参加日内瓦联合国大会的各国首脑,从此,“黄古林草席”名声鹊起。[3]旧时,百家卖席的席市是黄古林最绚丽的标志。如今,万家做席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存续和发展问题,通过探究已发现如下现状:
1.呈现形式较为单一。[4]草编工艺作为一项传统色彩较为浓郁的技艺,为保证其原真性,多以家族传承或是师徒传承等方式接力发展,传承形式上会出现单一化、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此外,从其在市场上的呈现形式而言,中青年一代是当今市场消费的主力,但草编工艺品的市场宣传形式严重缺乏创新性,难以增加普及度和扩大草编工艺品的消费群体范围。当市场需求急剧降低后,整个草编工艺产业链都会遭遇严重挫折,从而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造成极大影响。
2.资金和传承人的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充沛的资金和活跃的传承人是最重要的两环。通过传统手工的方式编织草编工艺品耗时长、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收益也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准。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的草席生产方式有着耗时少、效益高等优点,成为绝大多数草席经销商的首选。随之带来的就是供给手工草编技艺的资金极度匮乏,其传承人也因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冲击而几乎面临断代的风险。
3.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经调查,黄古林草席在互联网甚少进行宣传,在报刊书籍等传统宣传媒介上也几乎没有与之相关的宣传报道。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传统传播途径还是新媒体的传播途径,黄古林草席及其编织技艺的宣传力度和广度都十分欠缺,这也是导致逐渐式微被人们所逐渐遗忘的主要诱因。宣传乃是事物能够长期存续和发展的最核心方式,没有在宣传方面加大投资也将会给草编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带来巨大冲击。
4.品牌效应难以显现。草席本身是一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物,从使用的层面而言,其普及度极高,几乎走入千家万户,草编技艺也因此作为一项与民生相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市面上涌现出各式各样机械化制造而来的草席品牌,大众们对于“黄古林草席”这个传承悠久的老品牌了解程度并不高,仅仅在年龄较长的一辈人心中还铭记着黄古林草席的辉煌历史,其品牌效应之低下可见一斑。但同样作为与民生相关的几个老品牌,例如“金龙鱼”食用油和“山西老陈醋”等却已经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用户群体。
二、可以开展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1)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方案
通过调查、采集、整理、建档等方式对草编技艺的非遗原真信息进行记录、保存和研究。在已经拥有黄古林草编博物馆、展示馆和传习所的基础之上,运用数字化和大数据相结合的手段建立草编技艺的数字化档案,绘制其资源图谱用以记录其发展历史、表现形式、传承脉络等资料。其次,为确保原真性,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其中蕴含的精神文明价值和潜在的社会效益,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保护草编技艺所需的生态环境和所需器具,以及引导和发掘传承人等。
(2)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大宣传
草编技艺想要长久存续传承就离不开媒体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便捷性和数据化分析,具有针对性的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进行推广与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创建黄古林草席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通过平台推送与草席和编织技艺相关的图文和微视频进行信息的普及,及时更新信息,扩大宣传的广度。还可以利用抖音等现代化视频传播途径进行直播带货和线上展销等营销方式,将黄古林草席和其他草编工艺品以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展现,在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打好宣传这张“王牌”。
(3)寻求政府政策的扶持
政府是传承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要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对话,主动寻求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通过一系列具有政策导向性的举措提高全民对黄古林编织技艺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识。
(4)举办非遗主题的特色活动
开展多样化的非遗主题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大众的积极性,提升非物質文化遗产的趣味性,让更多人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来进行了解、学习、探究。例如由黄古林草编博物馆牵头开展公益性质的草席发展史讲解活动和手工草编体验活动。以黄古林草席为基础,结合时令节气和传统节日、时事热点等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并开展文创产品和草编工艺品的展销大会等。非遗主题活动可以将原来沉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心中“活”起来,绽放它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利用好时下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热点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是能否使逐渐式微的非遗项目重新焕发生机的关键。就当下而言,互联网和大数据是发现非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两大利器,充分运用好它们可以有效地对非遗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精准打击,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就立即解决一个问题”。从而不断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遭遇的困境。以“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为例,它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对宁波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会对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开展具体的保护工作中,应当融合新政策和新形势,制定合理目标规划,探究多元化发展路径,加强管理的规范化和新兴化,以此才能使黄古林草席及其编织技艺始终具备“发展活性”,不断进行“生态传承”。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黄古林草席【EB/OL】(2009-4-20)【2021-8-16】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5%8F%A4%E6%9E%97%E8%8D%89%E5%B8%AD/9461660?fr=aladdin
【2】胡德具,俞舜民.鄞西一根草——鄞州蔺草研究论文集【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20(01):12-26.
【3】人民网.一草荣千年 黄古林手编草席将失传?【EB/OL】(2014-9-08)【2021-8-16】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908/c387602-25619559.html
【4】罗丹纳,沈世伟.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及草席编织技艺的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27-31.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享有“鄞西一根草”美誉的黄古林一直来是国内外闻名的蔺草种植和草编基地。她以2700余年的风雨沧桑书写着中国草编辉煌的发展历程。当前,黄古林草席编织工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古林”商标已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双重荣誉称号。近年来,古林镇按照“彰显个性,强化融合,全域推动”的基本思路,以省非遗代表性项目“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为主攻方向,通过加大政府保障力度、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突出非遗产业优势、营造非遗保护氛围等手段,全力打造具有席乡特色的非遗小镇。
一、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的发展现状
1954年时,周恩来总理指名黄古林的“白麻筋”草席作为国礼,赠送给参加日内瓦联合国大会的各国首脑,从此,“黄古林草席”名声鹊起。[3]旧时,百家卖席的席市是黄古林最绚丽的标志。如今,万家做席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存续和发展问题,通过探究已发现如下现状:
1.呈现形式较为单一。[4]草编工艺作为一项传统色彩较为浓郁的技艺,为保证其原真性,多以家族传承或是师徒传承等方式接力发展,传承形式上会出现单一化、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此外,从其在市场上的呈现形式而言,中青年一代是当今市场消费的主力,但草编工艺品的市场宣传形式严重缺乏创新性,难以增加普及度和扩大草编工艺品的消费群体范围。当市场需求急剧降低后,整个草编工艺产业链都会遭遇严重挫折,从而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造成极大影响。
2.资金和传承人的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充沛的资金和活跃的传承人是最重要的两环。通过传统手工的方式编织草编工艺品耗时长、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收益也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准。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的草席生产方式有着耗时少、效益高等优点,成为绝大多数草席经销商的首选。随之带来的就是供给手工草编技艺的资金极度匮乏,其传承人也因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冲击而几乎面临断代的风险。
3.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经调查,黄古林草席在互联网甚少进行宣传,在报刊书籍等传统宣传媒介上也几乎没有与之相关的宣传报道。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传统传播途径还是新媒体的传播途径,黄古林草席及其编织技艺的宣传力度和广度都十分欠缺,这也是导致逐渐式微被人们所逐渐遗忘的主要诱因。宣传乃是事物能够长期存续和发展的最核心方式,没有在宣传方面加大投资也将会给草编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带来巨大冲击。
4.品牌效应难以显现。草席本身是一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物,从使用的层面而言,其普及度极高,几乎走入千家万户,草编技艺也因此作为一项与民生相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市面上涌现出各式各样机械化制造而来的草席品牌,大众们对于“黄古林草席”这个传承悠久的老品牌了解程度并不高,仅仅在年龄较长的一辈人心中还铭记着黄古林草席的辉煌历史,其品牌效应之低下可见一斑。但同样作为与民生相关的几个老品牌,例如“金龙鱼”食用油和“山西老陈醋”等却已经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用户群体。
二、可以开展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1)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方案
通过调查、采集、整理、建档等方式对草编技艺的非遗原真信息进行记录、保存和研究。在已经拥有黄古林草编博物馆、展示馆和传习所的基础之上,运用数字化和大数据相结合的手段建立草编技艺的数字化档案,绘制其资源图谱用以记录其发展历史、表现形式、传承脉络等资料。其次,为确保原真性,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其中蕴含的精神文明价值和潜在的社会效益,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保护草编技艺所需的生态环境和所需器具,以及引导和发掘传承人等。
(2)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大宣传
草编技艺想要长久存续传承就离不开媒体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便捷性和数据化分析,具有针对性的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进行推广与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创建黄古林草席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通过平台推送与草席和编织技艺相关的图文和微视频进行信息的普及,及时更新信息,扩大宣传的广度。还可以利用抖音等现代化视频传播途径进行直播带货和线上展销等营销方式,将黄古林草席和其他草编工艺品以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展现,在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打好宣传这张“王牌”。
(3)寻求政府政策的扶持
政府是传承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要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对话,主动寻求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通过一系列具有政策导向性的举措提高全民对黄古林编织技艺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识。
(4)举办非遗主题的特色活动
开展多样化的非遗主题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大众的积极性,提升非物質文化遗产的趣味性,让更多人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来进行了解、学习、探究。例如由黄古林草编博物馆牵头开展公益性质的草席发展史讲解活动和手工草编体验活动。以黄古林草席为基础,结合时令节气和传统节日、时事热点等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并开展文创产品和草编工艺品的展销大会等。非遗主题活动可以将原来沉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心中“活”起来,绽放它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利用好时下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热点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是能否使逐渐式微的非遗项目重新焕发生机的关键。就当下而言,互联网和大数据是发现非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两大利器,充分运用好它们可以有效地对非遗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精准打击,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就立即解决一个问题”。从而不断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遭遇的困境。以“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为例,它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对宁波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会对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开展具体的保护工作中,应当融合新政策和新形势,制定合理目标规划,探究多元化发展路径,加强管理的规范化和新兴化,以此才能使黄古林草席及其编织技艺始终具备“发展活性”,不断进行“生态传承”。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黄古林草席【EB/OL】(2009-4-20)【2021-8-16】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5%8F%A4%E6%9E%97%E8%8D%89%E5%B8%AD/9461660?fr=aladdin
【2】胡德具,俞舜民.鄞西一根草——鄞州蔺草研究论文集【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20(01):12-26.
【3】人民网.一草荣千年 黄古林手编草席将失传?【EB/OL】(2014-9-08)【2021-8-16】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908/c387602-25619559.html
【4】罗丹纳,沈世伟.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及草席编织技艺的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