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书的鸿雁,你飞到哪儿去了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李春波这首《一封家书》,曾经感动无数游子心。诗人李白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是把家书价值诠释得淋漓尽致。然而,随着信息社会发展,传统书信似乎正慢慢淡出生活。在军营,从初入军营的新战士,到扎根军营的老兵,兵龄越来越长,电话越来越多,写信却越来越少。南京军区某炮兵团针对这些现象,在官兵中大力提倡少打电话多写信,以书信传递真挚感情,建立起连接战士、家庭、部队的纽带。
  言而无“信”:鸿雁传书OUT了?
  有人说现在是个言而无“信”的年代,沟通联络不再使用书信,手写汉字的人也随之越来越少。
  镜头一:战士家信错别字连篇
  上等兵韩庆华在专业比武中,喜拔头筹,荣立三等功,他把获奖感言写成一封长达7页的家信,准备连同立功喜报寄回家。在班长提议下,小韩同意将这封家信公开,与战友共勉。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信中不仅处处洋溢着欣喜之情,还有随处可见的错别字。一些战友把“白字先生”的“美名”扣在了小韩头上,小韩羞愧难当:“多年不写信,提笔就忘字。”
  镜头二:收发室门可罗雀
  下午5时,在该团收发室工作的军嫂朱秀娟准时打开邮筒,里面只有一封向杂志社投稿的信件。朱秀娟说:“一天有一封信就很不错了,有时连续几天都没有信呢。”一天工作下来,除了5名领取报纸的通信员光顾收发室外,不见一个战士来投递信件。朱秀娟回忆说,5年前,收发室是全团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一天收发信件少则七八十,多则过百封,如今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了。
  镜头三:全连挑不出个板报员
  “怪了,全连竟然挑不出个板报员。”一连板报员退伍后,指导员张国栋苦于找不到一个粉笔字写得好的战士,不禁感叹,现在战士们偏爱打电话、发短信,或是在键盘上敲几下,点击发送一封E-mail。动手写信少了,就连别的文字也很少写,偶尔写几行,也歪歪扭扭。张指导员提倡大家好好练字时,有战士说:“现在流行‘动口不动手’,哪里还要写字。”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战士对动手写信不“感冒”,认为鸿雁传书OUT了。
  逐渐淡出:鸿雁为何不“传书”
  永恒友谊与持久情感是需要交流的。作为传统的交流方式,写信是最能与此相匹配的方式,是最具有魅力的,可缘何引不起战士们的兴趣?该现象引起这个团领导的思考,他们通过调查,深入探寻书信魅力迷失的原因。
  症结一:书信传递慢,易丢不“靠谱”
  信息时代,大家一般不用书信交流,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短信、电话、QQ等即时通讯方式,方便快捷,可以互动,双向交流。相比之下,书信传递时间长,通常需要7〜10天,如果在偏远山区,所需时间更长,又容易丢失,还得买信封、投递,不少战士觉得太麻烦。
  去年,下士黄新民家里因宅基地被侵占,维权艰难。黄新民将情况向上级报告后,团里当即开据了请地方民政部门给以协助的信函。随后,黄新民把满腹的担忧写到信里,和信函一起寄回了家。漫长的2个月过后,家人还未收到信件。黄新民三番五次到邮局查询,但由于家住偏远山村,这封信最终未能查到。对此,黄新民心里懊悔万分地说:“这信也太不‘靠谱’了。”
  症结二:人人不写信,缺少大环境
  在不少官兵眼中,书信是上个世纪或是上一辈的“流行物”,现在人人都不写信了,缺少大环境,写了对方不一定回,于是自己也不再写信,既不知道写给谁,又没有心思写。尽管军营里使用手机、网络等方式受限,但战士们同样难有“闲情逸致”写信。
  汽车连上等兵刘瑞祥任凭战友怎么“开导”,他依然“我行我素”,偏爱书信。最近,他终于“浪子回头”了。原来他发出去的信件,绝大多数都没有回信,最多对方就是打个电话,说一句“信收到了”之类的话,便再无声息,战友们还笑他“老土”。
  症结三:表达能力差,不好意思写
  部分战士受思想态度、文化教育、素质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文字表达能力欠佳,平时写心得体会,东拼西凑,抄抄改改,不注意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提高汉字书写水平,写出来的信语句不通顺,书写不端正,难登“大雅之堂”,怕被人笑话,不好意思写信。
  周末,上等兵王心亮正在填写信封,简单的几十个字被他写得东倒西歪,还有1个字少了“一条腿”。应记者要求,小王将信封打开,里面只有5张他荣获连嘉奖时的照片,却没有一句文字。面對记者的疑惑,小王显得有些难为情,羞涩地说:“很少写东西,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内容。”
  症结四:野外驻训多,收发不及时
  新《大纲》颁发后,部队野外驻训时间较长,再遇上重大演训、紧急抢险等任务,战士们跟着部队四处机动,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地址不固定,虽然部队有专人负责邮件代收,但收发信件不及时,任务紧急时,通常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写信、回信。特别是,在特殊任务中,为防间保密,还会适当控制战士私人收发信件。
  去年,该团千里机动至某海域参加演训任务,连续5个多月的野外训练期间,部队四处机动。榴弹炮二连下士马成飞家人寄来3封信,他都未能及时收到,自己好不容易利用间隙时间写的一封家信,也一直没有机会投递出去。部队返营后,马成飞休假回家,这封信也就不需要再寄了。
  据驻地邮政部门登记,该团平均每天收发私人信件18封;另据电信部门统计,全团官兵使用的军线手机平均每天共收发短信1万多条。以前,互相道别,常会把“写信联系”挂在嘴边;现在,这句话已经鲜有耳闻,取而代之的是“有空打手机”或是“短信常联系”。
  鸿雁传情,亲笔书信独具魅力
  “尽管沟通途径越来越多,但手写书信作为心灵沟通的文字载体,有着电话、网络、手机短信无法替代的功效。”在座谈会上,团政委解登春对传统书信的地位坚信不疑。细细体味书信背后的故事,记者也逐渐感受到亲笔书信的独特魅力。
  ——增进亲人间感情。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对于十八九岁就离开亲人迈进军营大门的年轻战士,亲手写信,才是与亲朋联系及传递情感的最佳方式。电话是语音的传递,书信是感情的交流。经常把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家信形式写给父母,把绵绵思乡之情融入笔端,抒发军人特有的情感,这肯定是亲人最希望看到的。
  三连列兵陈忠强入伍前,性格特立独行,与父母关系一度僵化。入伍后,看到战友纷纷写家信,按捺不住心中向往,尝试着给家人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介绍自己军营生活,并附上2张照片。第2周,小陈就收到父母来信,信中父母坦陈对小陈教育方式不妥,恳请小陈原谅,父母的言行让小陈深受感动,在父母鼓励下,他逐渐改掉自己孤僻个性,年底还被评为“优秀士兵”。
  ——激发战士工作干劲。家人的来信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尤其是新战友,闲暇时把家人的来信读一读,亲人们的殷切希望和语重心长的嘱托,就会映入眼帘,从而更好地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激发工作热情。
  反坦克导弹连下士李岩的父亲,收到李岩在条令知识竞赛获得第一名的家信后,倍感欣慰,给儿子来信说:“人的青春就这几年,要脚踏实地,不要虚度年华,多学知识充实思想,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争取更大进步。”这句话一直成为李岩的动力源,激励着他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而他的成长故事又成为许多战友自我激励的“活教材”。
  ——提高文化素养。书写一封完整的家信,要斟词酌句、构思谋篇,有助于战士提高文化素养、语言组织、汉字书写和逻辑思维能力。写心得体会都互相抄袭,甚至错别字连篇的战友,更应该克服懒惰思想,加强学习,多看书、勤动笔,通过经常写信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四连列兵陈非文化水平偏低,来到部队后,利用点滴时间学习文化知识,每周把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书信形式告诉父母。一年多来,小陈不仅自学高中数学、英语等科目,更通过写信提高了自己文字表达能力,班务会上发言也变得条理清晰,口齿清楚。
  前不久,在团里组织的一次“写家信,真的过时了吗?”讨论中,战士们纷纷谈起家信的好处,赞不绝口。有的说,家信留存时间长,可以反复看,更加深刻,还可以说出口头不好意思讲出来的话;有的说写信就像服中药,来得慢,但彻底真挚,比起冰冷的电子屏幕,更有人情味,特别是等待回信中的期盼与收信时的喜悦,都是一种幸福和情趣;还有战友谈到,在紧张训练之余,安静地写信,既陶冶情操,又放松了身心,还能节省许多电话费。
  带兵人支招:红色家书十分给力
  社会心理学家说,新媒体受青睐,和受众的“体验”心理有关,人往往喜欢求新,但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就会回归理性。在众多强势媒体中,书信如何能发挥优势?
  团政委解登春——团队主动与战士家庭取得联系,利用重大节日等时机,以团队名义开展“致战士家庭的一封信”活动,以文字、照片、视频光盘的形式,给战士父母写一封信,内容包括团队建设成绩、战士成长进步情况以及工作活动安排,增进与战士家庭之间的沟通,帮助带兵人掌握战士思想动态,解决思想症结,以此来触动战士,引导战士正确审视自我,改正缺点,激励进步,从而构建部队与家庭共教共育的和谐关系,协同做好战士思想工作。
  团指挥连指导员余洲——率先从新兵群体抓起,结合新兵入伍教育,广泛开展“家书汇报我成长”活动,倡导大家多写书信少打电话,鼓励战士把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书信形式寄给亲人,让家人全面了解军营生活,让家信变成战士的成长地图。另外,我们连有个下士小曹,是位小有名气的“收信大王”,每隔六七天就有“鸿雁”从女朋友那里飞来,让战友们羡慕不已,可有的当兵4年半,却从没有给父母写过信,这种情况,我们不提倡。试想一想,日日思念自己的父母突然收到自己亲笔写的信会是多么的欣慰和幸福。
  团反坦克导弹连副班长李文明——我当新兵时,连里组织“红色家信展”活动,在征得战士同意后,精心挑选部分家信,区分父母嘱托、亲友祝福、密友寄语等类别,分别在各个新兵连展览。当时,我就受到另一个新兵连战友母亲话语的鼓舞,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建议其他新兵连也根据自己的情况,组织类似的活动,让“红色家信”成为共享资源,成为引导大家扎根军营、安心服役的鲜活教材。
  责任编辑/毛毛雨
其他文献
基层领导谈基层、讲基层,为基层官兵打开了一扇了解基层、剖析自己的窗口。  黑龍江双城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当年的指挥中枢——一座小小的平房院落,如今成了第四野战军战史展览馆。每每前去参观,无不为四野高级指挥员当年叱咤风云的如此年轻而感叹。解放后,四野共有521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按当年授衔惯例,授予少将军衔的必须是纵队(军级)一级指挥员,而这些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纵队指挥员,解放战争
期刊
一个连续两年先进的基层连队,在调整了主要领导之后,建设开始出现滑坡,士气低落,问题不断。由于出现“硬伤”,年终在“双争”评比活动中,上级对这个“老先进”起初想保,但最终还是没有保住。很可惜地使这个即将踏入“标兵”之门的先进连队踏入了“后进”。联合工作组在深入调查后,分析原因时一致认为,这是上级领导机关“能人治队”不正确指导思想所带来的后果。“能人治队靠不住,牢靠还要抓支部。”  俗话讲,“村看村、
期刊
看到一份基层干部问卷调查,在“你工作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的选项中,有50%以上的基层干部选择了“上级对工作干预过多”。有的基层干部甚至编了这样一句顺口溜:“苦点累点无所谓,就怕领导总过问”。基层干部这样的观点似乎有些偏颇,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和机关在抓基层上的一个倾向性问题。  当今时代,社会环境对部队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直接,社会与部队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密。面对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
期刊
生死漂流  那一年,部队在黑龙江上游的漠河以北150公里的洛谷河附近找黄金。那里到处都是沼泽,进山的时候,冰天雪地,出山的时候,雪地冰天。江开的时候,就没有了通道,官兵们要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过着“日出找黄金,日落憩帐篷”的日子,在寻金的路上,品味黄金兵的甘苦。  事情发生在7月一个阴雨连绵的夜晚。半夜时分,战士老黄喊肚子疼,渐渐地,撕心裂腑地痛,逼得老黄直打滚。大家有的抱头,有的抬脚,帮助减轻疼
期刊
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力求“形成声势,保持强势” ,坚持“四个贯穿始终”,促使工作不断线、月月有亮点。  一是把“三个确保”的要求贯穿始终。始终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贯彻胡主席重要指示、回答和解决“三个确保”时代课题的重大举措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自觉抬高教育起点,做到教育指导思想、内容设置、配合活动自觉向“三个确保”聚焦,解决官兵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和影响部队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用“三个确保
期刊
我的工作地点在神州北极漠河附近的原始森林中。入伍几年,在部队受得最多的教育是“忠诚卫士”教育,听的最多的故事是“西口子”的故事。有人说“西口子”离我们太遥远,已经没有号召力,但谁不知越是沉年的酒越香醇,越是尘封的情越浓厚,越是穿越时空的感动越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作为“80后”的一代,沉醉过网络的迷幻,看惯了世界的精彩,对于牺牲与奉献曾有过大大的疑问。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西口子故事集”中一个共产党员平
期刊
任世琦,武警黄金第一总队演出队战士,出生于河南剪纸之乡,书法之乡。从小耳睹目染,对剪纸艺术比较痴迷,自己购买了大量的民俗民风剪纸书籍悉心钻研,并先后拜访了多位地方知名剪纸刻纸藝人请教。其中水浒传108好汉的人物剪纸长卷被云南知名文化机构收藏,多幅作品在各大媒体报刊发表。
期刊
主人公简介  王金霞,37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创美形象设计职业学校校长,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建筑公司第四分公司团委书记兼政工科长。1998年,在企业分流中下岗。面对下岗后的艰难处境,自强自立,艰苦创业,从最初一间只有20平米的美容店做起,目前已创办一家婚纱影楼、十多家美容连锁店、一所形象设计职业学校、一个色彩顾问工作室等经济实体。先后培训、安置下岗职工和社会待业人员800多名。被总政和全国妇联评为
期刊
(一)孕 育  淡蓝色的炊烟轻盈地牵引着一缕悠闲的目光,袅袅升起,虽然炊烟扎根于火热的生活,但是掠过低矮瓦房的阻拦,与风一拥抱,它就只顾炫耀自己的无拘无束了;这时,苍茫的落日正投下它深沉的雾霭。岁月的划痕,就在这悠闲的流淌中,无声无息地溢出。  我就出生在这样的山村:四周傍着秀气的小山,外面,再远一些,连着蜿蜒起伏的大山。山,是墨绿色的,跟天相接,遇到晴朗的天气,那些远山会变得跟空气一样透明。现在
期刊
2001年,新兵下连不久,炊事班一名老兵休病假,我奉命去帮厨。洗菜、烧火、揉面、切菜……从最简单的做起,半个月后,因能吃苦,工作踏实,司务长向中队领导建议,让我留在了炊事班。  炊事班养了两头可爱的小猪,因为入伍前家里养过猪,所以我主动承担起养猪任务。每到官兵们吃完饭,我就收集好剩饭剩菜,拌点饲料和我自己上山采的野菜后,挑起猪食桶去喂猪。猪的饭量一天天渐长,我肩上的担子一天天加重。一个多月后,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