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视法治新闻中扣人心弦的突发警情、各类案事件带给人新鲜感,紧张感,以及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深受观众喜爱。这其中,记者的现场报道更能突出事件的现场感,给观众以无懈可击的身临其境感。纵观电视新闻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现场报道形式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多种类型的电视报道中,充分显示其强大生命力。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电视记者的第一基本功。做好现场报道要求记者不仅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全程策划,而且要对新闻现场具有良好的驾驭能力。
[关键词] 现场报道 法治新闻 题材选择 策划 现场驾驭能力
电视现场报道就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与观众,手持话筒对新闻当事人、有关人士进行采访,就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及时报道,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现场报道作为一种迅速快捷的电视报道形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以独家视角准确直观地传播新闻。因此,它的特点决定了作现场报道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报道方案,一些独到的报道手法和视角。本文作者根据从事电视法治新闻报道的具体工作实践,对怎样做好电视法治新闻的现场报道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现场报道的题材选择
现场报道虽然有它的优势,但不是所有新闻事件都适合采用现场报道的形式。只有那些主题突出的重大会议或重大新闻事件、突发事件等,采用现场报道才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法治新闻因其内容的突发性,重大性,往往受大众普遍关注。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完结都是一次性的,大众对此类新闻事件都有强烈的先睹为快,了解真相的欲望。此时,现场报道便是满足收视群体这种愿望的最有效途经。
二、法治新闻现场报道的策划
现场报道这种形式极大的考验了记者的现场反应能力。但从更深层次来说,现场反应也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因此我们所说的策划并不是单纯针对某个具体题材,而是渗透在了记者平时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日常的战略准备和针对某一题材的准备工作。
1、日常战略准备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记者只能“厚积而薄发”而不能“书到用时方恨少”。报道法治新闻的记者所必需的日常战略准备主要包括:过硬的法治理论知识、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的及时了解掌握以及多体系全方位的知识储备。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要将采、编、播、评集于一身。当有新闻事件发生时,要第一时间进入现场,就所观察和掌握到的情况迅速准确地选择报道主题和新闻当事人,或亲自口播有关新闻事实,或采访当事人、目击者,同时要与摄像及时沟通,拍摄与主题相扣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的场面和特写镜头。因此,要想及时准确的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就需要现场报道的记者有快速的反应和应变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做保障。
2、针对特定新闻事件的准备工作
具体到某一个新闻的现场报道,记者需要在到达现场之前就对事件和现场有个大概了解,要知道此次采访到底为什么,从哪里入手,重点在哪里。这样,举手投足才能有依据,不失分寸。一要掌握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二要熟悉采访对象,要知道自己将面对的是哪些人或哪个人,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三要做好采访上的心理准备。因为记者可能要面对的是危险的环境,或是事件发展难以掌控等等,这些都需要记者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心态稳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最后,要做好事务方面的准备。采访器材调试正常,备用物品也要准备充足,提前搜集相关信息的文字材料等。另外,记者出镜时的服装、外在形象等都要与采访背景相吻合,作到大方得体。
三、新闻现场全方位的驾驭能力
记者到达新闻现场,就马上进入了实战状态。第一任务就是观察现场、了解现场、掌握基本情况、确立采访思路。
1、快速提炼主题,构思报道框架。例如,记者接到一条新闻线索:某公路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记者赶到现场,就应迅速观察现场各种情况:第一、两车相撞,均有不同程度损毁,乘客被挤压在车内,消防和救护人员正在紧张施救。第二、事故发生地是十字路口,交通要道,因此次事故造成多台车辆拥堵,交警正全力疏导交通。第三、现场群众反映事故原因为其中一方违反交通规则强行转弯,车速过快所致。这些情况,要靠记者迅速观察,迅速适应现场,突出重点,进行报道。
2、掌握好现场报道中的提问技巧。现场报道,多数要进行现场采访,这需要有很高的艺术性,既要问到点子上,让被采访者能够回答,又要问得能够表现报道主题,一针见血。法治新闻中的现场采访要避免犯以下错误:(1)不顾及被采访者的感受。记者只为完成报道任务,或单单为了追求出奇出新,就不考虑受害人的心情(也许他刚失去家人,也许他刚刚经历了一次被抢惊魂未定),只为自己能挖掘出新闻亮点而一味追问。(2)保护新闻事件所涉及警务人员的个人信息,尤其是要保护好承办涉毒、涉黑等重大案件的警务人员个人信息,必要时还要对采访的声音画面进行处理。
3、调动一切声画因素,采撷具有感染力的同期声
电视最大的优势就是声画同步。因此要想做好现场报道,就必须调动利用现场同期声和画面语言。在法治新闻中这些因素的优势更能显现。如:抓捕现场的警笛声、嫌犯仓惶而逃的脚步声等同期声;庭审现场庄严的国徽、被告人的手铐等特写画面,都是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当然,同期声除了效果同期声,还有采访同期声,它不仅能增加新闻的现场气氛,增强真实感,而且能表述新闻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增加新闻深度。
从央视、省级卫视到各地市电视台,法治类新闻总以扑朔迷离的案事件,倍受大众关注的热点新闻而稳居收视前列,而现场报道这一形式使法治新闻节目如虎添翼,它将新闻事件以强烈的现场感,紧迫感以及良好的互动性真实地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
纵观电视新闻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现场报道已经彻底摆脱了固有的报道模式,过去那种先拍画面再配音播报的老一套的新闻制作过程已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它使声画同步的传播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声响,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使观众如临其境。随着电视新闻报道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更多国际化的报道方式不断被媒体人吸收和借鉴,现场报道这种形式将会被更广泛地加以运用,并溶入其它更多新的元素,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传播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电视新闻节目研究》.叶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闻采访论》.邱沛篁.四川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现场报道 法治新闻 题材选择 策划 现场驾驭能力
电视现场报道就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与观众,手持话筒对新闻当事人、有关人士进行采访,就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及时报道,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现场报道作为一种迅速快捷的电视报道形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以独家视角准确直观地传播新闻。因此,它的特点决定了作现场报道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报道方案,一些独到的报道手法和视角。本文作者根据从事电视法治新闻报道的具体工作实践,对怎样做好电视法治新闻的现场报道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现场报道的题材选择
现场报道虽然有它的优势,但不是所有新闻事件都适合采用现场报道的形式。只有那些主题突出的重大会议或重大新闻事件、突发事件等,采用现场报道才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法治新闻因其内容的突发性,重大性,往往受大众普遍关注。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完结都是一次性的,大众对此类新闻事件都有强烈的先睹为快,了解真相的欲望。此时,现场报道便是满足收视群体这种愿望的最有效途经。
二、法治新闻现场报道的策划
现场报道这种形式极大的考验了记者的现场反应能力。但从更深层次来说,现场反应也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因此我们所说的策划并不是单纯针对某个具体题材,而是渗透在了记者平时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日常的战略准备和针对某一题材的准备工作。
1、日常战略准备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记者只能“厚积而薄发”而不能“书到用时方恨少”。报道法治新闻的记者所必需的日常战略准备主要包括:过硬的法治理论知识、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的及时了解掌握以及多体系全方位的知识储备。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要将采、编、播、评集于一身。当有新闻事件发生时,要第一时间进入现场,就所观察和掌握到的情况迅速准确地选择报道主题和新闻当事人,或亲自口播有关新闻事实,或采访当事人、目击者,同时要与摄像及时沟通,拍摄与主题相扣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的场面和特写镜头。因此,要想及时准确的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就需要现场报道的记者有快速的反应和应变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做保障。
2、针对特定新闻事件的准备工作
具体到某一个新闻的现场报道,记者需要在到达现场之前就对事件和现场有个大概了解,要知道此次采访到底为什么,从哪里入手,重点在哪里。这样,举手投足才能有依据,不失分寸。一要掌握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二要熟悉采访对象,要知道自己将面对的是哪些人或哪个人,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三要做好采访上的心理准备。因为记者可能要面对的是危险的环境,或是事件发展难以掌控等等,这些都需要记者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心态稳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最后,要做好事务方面的准备。采访器材调试正常,备用物品也要准备充足,提前搜集相关信息的文字材料等。另外,记者出镜时的服装、外在形象等都要与采访背景相吻合,作到大方得体。
三、新闻现场全方位的驾驭能力
记者到达新闻现场,就马上进入了实战状态。第一任务就是观察现场、了解现场、掌握基本情况、确立采访思路。
1、快速提炼主题,构思报道框架。例如,记者接到一条新闻线索:某公路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记者赶到现场,就应迅速观察现场各种情况:第一、两车相撞,均有不同程度损毁,乘客被挤压在车内,消防和救护人员正在紧张施救。第二、事故发生地是十字路口,交通要道,因此次事故造成多台车辆拥堵,交警正全力疏导交通。第三、现场群众反映事故原因为其中一方违反交通规则强行转弯,车速过快所致。这些情况,要靠记者迅速观察,迅速适应现场,突出重点,进行报道。
2、掌握好现场报道中的提问技巧。现场报道,多数要进行现场采访,这需要有很高的艺术性,既要问到点子上,让被采访者能够回答,又要问得能够表现报道主题,一针见血。法治新闻中的现场采访要避免犯以下错误:(1)不顾及被采访者的感受。记者只为完成报道任务,或单单为了追求出奇出新,就不考虑受害人的心情(也许他刚失去家人,也许他刚刚经历了一次被抢惊魂未定),只为自己能挖掘出新闻亮点而一味追问。(2)保护新闻事件所涉及警务人员的个人信息,尤其是要保护好承办涉毒、涉黑等重大案件的警务人员个人信息,必要时还要对采访的声音画面进行处理。
3、调动一切声画因素,采撷具有感染力的同期声
电视最大的优势就是声画同步。因此要想做好现场报道,就必须调动利用现场同期声和画面语言。在法治新闻中这些因素的优势更能显现。如:抓捕现场的警笛声、嫌犯仓惶而逃的脚步声等同期声;庭审现场庄严的国徽、被告人的手铐等特写画面,都是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当然,同期声除了效果同期声,还有采访同期声,它不仅能增加新闻的现场气氛,增强真实感,而且能表述新闻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增加新闻深度。
从央视、省级卫视到各地市电视台,法治类新闻总以扑朔迷离的案事件,倍受大众关注的热点新闻而稳居收视前列,而现场报道这一形式使法治新闻节目如虎添翼,它将新闻事件以强烈的现场感,紧迫感以及良好的互动性真实地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
纵观电视新闻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现场报道已经彻底摆脱了固有的报道模式,过去那种先拍画面再配音播报的老一套的新闻制作过程已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它使声画同步的传播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声响,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使观众如临其境。随着电视新闻报道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更多国际化的报道方式不断被媒体人吸收和借鉴,现场报道这种形式将会被更广泛地加以运用,并溶入其它更多新的元素,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传播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电视新闻节目研究》.叶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闻采访论》.邱沛篁.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