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况
三川坝位于永胜县中北部,地跨东经100°22'至101°12'之内,北纬25°59',至27°04'之内,海拔1570-1600米,属永胜县中海拔稻区,年均温16℃左右,活动积温5329℃,降雨782.8毫米左右;水稻常年种植面积5.2万亩左右,是全县水稻生产的重中之重,也是直接提供丽江大米市场的主要窗口;水稻螟虫的危害轻重直接影响水稻生产的丰欠。故稻螟的测报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二、稻螟的生活习性
1.水稻螟虫在三川坝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以二化螟、三化螟为主,其中二化螟的越冬活虫口基数占86.76%,三化螟占13.24%。二化螟属杂食性害虫,不但危害水稻,还危害其它作物,有趋光性和趋绿性,第一代每个雌虫平均产卵2~3块,每块卵近40粒,第二代产卵三块,每块卵有数十至200粒。第一代卵产在幼苗叶片上,第二代产在叶宽杆粗且生长嫩绿的叶鞘上,象鱼鳞状排成长13~16mm、宽3mm,初孵幼虫先钻入叶鞘处群集危害,造成枯鞘,2~3龄后钻入茎杆,3龄后转株危害,转株力比三化螟强,以五龄以上老熟幼虫在稻桩、稻草或其它寄主的茎杆内、杂草丛、土缝中越冬;当气温到11℃时开始化蛹,15~16℃时成虫羽化,该虫生活力强、食性杂、耐干旱和潮湿低温条件。
2.三化螟属单食性害虫,只危害水稻,有较强的趋光性,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次年气温高于16℃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交尾把卵产在生长旺盛距叶尖6~10cm的稻叶面或叶背,每雌产卵2~3块,每块40~80粒,卵孵化后在分蘖期蚁螟蛀入叶鞘危害,形成枯心苗,孕穗期从破口处侵入蛀害稻花稻穗后形成白穗,一般一株只有一头幼虫,转株1~3次,两种螟虫在越冬幼虫化蛹前气温在24~29℃、相对湿度达90%以上利于该虫孵化侵入。
三、稻螟的发生发展规律
1.越冬基数的调查在整个三川坝共查20个点,每个点随机取样100个稻桩共2000个拔查结果平均活虫口基数2671.7头/亩,其中二化螟占86.7%,三化螟占13.24%死亡318头/亩,死亡率10.6%,化蛹数3.2头/亩,化蛹率1.16%,越冬活虫口基数比上年低894.9头/亩。
2.秧田赶蛾测报第一代螟虫的防治其结果:4月17日现蛾到5月9~12日为发蛾高峰历时22天,从发蛾高峰到螟卵孵化16天,此时也就是防治的最佳时间,5月25~28日,要求对移栽大田和未移栽的秧田全部防治。及时发出简报。
3.黑光灯诱蛾测报第二代螟虫防治时间,从6月14日开始到7月24日结束共40天,结果6月21日现蛾到7月8~10日为第一次高峰,14~16日为第二次高峰,历时17天,从高峰到螟卵孵化始盛期为13天,也就是防治时期7月20~22日第一次,第二次为7月27~29日,要求第一二代的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水剂0.7kg/亩拌细沙60斤撒施或兑水120斤(四背水)喷雾,喷施要周到,用药时田间保持有3~5 cm浅水层5天左右,切忌干田施药,也不能上满下流,防虫时四小时以内若遇雨要补喷,以免影响药效。防治对象田未齐穗的全部稻田。及时发出简报。
4.螟卵孵化进度,在7月16~19日采集卵块105块,从7月17日开始孵化,到防治时已孵化5%,孵化高峰和防治时期相吻合。所采卵块在药效期内孵化结束。
5.枯心率调查结果从6月20号开始,到7月13日结束,对三川镇不同位置类型的水稻田,选取有代表性枯心率发生轻、中、重的田块共调查35块,每块田随机取200丛查分蘖数和枯心苗,结果0级的5块占14. 3%,1%以上7块占20%,1%以下23块占65.7%,最高点西湖农场北面枯心率13.7%,全镇平均枯心率1.084%。
6.白穗率调查:从8月23日开始至9月18日结束共查30块,每块查200丛的有效穗数,白穗选轻、中、重有代表性田块进行随机大五点或Z字型取样,调查结果1%以上8块占26.67%、1%以下19块占63.33%、0级的3块占10%,平均1.002%、最高的8.6%,较重4.06%。7月13日对西湖农场试验调查表明:第一代螟虫按时在5月25~27曰防治的枯心率为0. 14%,提前7天5月18日防治的枯心率5.1%,不防治13.7%,9月13日继续在同田块进行白穗率调查,第二代三块田都防治,第一代按时防治的一块白穗率为0.8g%,在黑光灯旁,提前防的一块为1.56%,不防的一块为4.06%。事实证明,三川镇水稻螟虫的防治必须按测报要求认真对待不然损失将不可估算,预计今年第一代不防和第二代不按质按量防治的田块损失产量达10多万kg。通过测报认真防治的挽回产量将是几千万kg。
四、针对螟虫发生发展规律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1.准确测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每年现蛾时间和发蛾高峰,准确测算出螟卵孵化高峰,及时预报防治时间,要求有关部门配合、宣传到位,请各农户务必按简报要求防治。
2.提前适时移栽,请领导协调保证三川坝5月1日放水开秧门(1)能破坏第一代螟虫的羽化环境减少虫源,螟虫羽化高峰在5月5~12日之间,这几天若大面积栽秧,羽化高峰期的螟虫务必死亡,近两三年三川坝螟害出现两头轻:梁官上、军河下轻,中间重与移栽时间有关;(2)若早栽秧尽量避开第二代螟卵孵化高峰与水稻破口期吻合。因为破口期的入蛀率为5%是平时的5倍。(3)避免8月下旬低温影响,保证稳产。
3.螟虫从现蛾到消亡60天左右,而用药防治两次,药效期只有15天左右,以后以前所产螟卵都无法控制,建议在虫源多、危害重的三友、西湖、金官、沿中泥河两岸至章斐闸西、普枫项官村上至公路下一片,要求防治第二代螟虫,用药三次,具体时间按简报进行。
4.请各农户必须按时、按质、按量防治近年来有很多农户对第一代螟虫不防或不按时防治,多数农户都是在移栽后5~7天,用杀草药、拌化肥和杀虫双一次撒下,不管你测报时间的迟早。造成枯心苗和枯心塘。根据今年的实验调查,第一代螟虫不防治的枯心率比防治的重13倍多,造成了大量的枯心苗和枯心塘,大大增加了第二代虫源。而且对第二代螟虫的防治,多数农民都只喷30至60斤药液/亩(1~2背水),对孕穗期的水稻叶面积最大,同时二化螟又喜欢产卵于水稻中部的叶鞘上,若喷施药量不足,喷施不均匀,就无法防治它。稻螟虫一旦蛀入后,还有转株危害能力,建议农户当田间初现白穗时,立即将它从基部拔出以免造成大量的白穗。为减少螟虫危害,请各农户一定按简报要求防治。
5.要求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科技人员专门对三川镇稻螟防治进行药效试验,建议目前对40%氯虫?噻虫嗪,20%唑磷,11%氯氢三唑磷、18%杀单三唑磷,用18%的杀虫双作对照进行试验从中筛选出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新农药作大面积推广,同时引进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优质,高抗,高产、早熟的水稻品种推广种植,从而提高产量。
6.整个三川镇对今年螟害重的田块,要求稻谷收后将田翻犁,捡出稻桩,不能翻犁的田,要求拔出或挖出稻桩并将田、沟、埂边杂草一并铲出烧毁,减少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虫源。
7.加强田间管理。选种适当早熟品种和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及时合理追施化肥,科学灌水、加强病虫防治、满足水稻生理需求提高抗逆性,促使水稻迅速整齐抽穗,降低螟害,确保高产。
三川坝位于永胜县中北部,地跨东经100°22'至101°12'之内,北纬25°59',至27°04'之内,海拔1570-1600米,属永胜县中海拔稻区,年均温16℃左右,活动积温5329℃,降雨782.8毫米左右;水稻常年种植面积5.2万亩左右,是全县水稻生产的重中之重,也是直接提供丽江大米市场的主要窗口;水稻螟虫的危害轻重直接影响水稻生产的丰欠。故稻螟的测报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二、稻螟的生活习性
1.水稻螟虫在三川坝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以二化螟、三化螟为主,其中二化螟的越冬活虫口基数占86.76%,三化螟占13.24%。二化螟属杂食性害虫,不但危害水稻,还危害其它作物,有趋光性和趋绿性,第一代每个雌虫平均产卵2~3块,每块卵近40粒,第二代产卵三块,每块卵有数十至200粒。第一代卵产在幼苗叶片上,第二代产在叶宽杆粗且生长嫩绿的叶鞘上,象鱼鳞状排成长13~16mm、宽3mm,初孵幼虫先钻入叶鞘处群集危害,造成枯鞘,2~3龄后钻入茎杆,3龄后转株危害,转株力比三化螟强,以五龄以上老熟幼虫在稻桩、稻草或其它寄主的茎杆内、杂草丛、土缝中越冬;当气温到11℃时开始化蛹,15~16℃时成虫羽化,该虫生活力强、食性杂、耐干旱和潮湿低温条件。
2.三化螟属单食性害虫,只危害水稻,有较强的趋光性,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次年气温高于16℃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交尾把卵产在生长旺盛距叶尖6~10cm的稻叶面或叶背,每雌产卵2~3块,每块40~80粒,卵孵化后在分蘖期蚁螟蛀入叶鞘危害,形成枯心苗,孕穗期从破口处侵入蛀害稻花稻穗后形成白穗,一般一株只有一头幼虫,转株1~3次,两种螟虫在越冬幼虫化蛹前气温在24~29℃、相对湿度达90%以上利于该虫孵化侵入。
三、稻螟的发生发展规律
1.越冬基数的调查在整个三川坝共查20个点,每个点随机取样100个稻桩共2000个拔查结果平均活虫口基数2671.7头/亩,其中二化螟占86.7%,三化螟占13.24%死亡318头/亩,死亡率10.6%,化蛹数3.2头/亩,化蛹率1.16%,越冬活虫口基数比上年低894.9头/亩。
2.秧田赶蛾测报第一代螟虫的防治其结果:4月17日现蛾到5月9~12日为发蛾高峰历时22天,从发蛾高峰到螟卵孵化16天,此时也就是防治的最佳时间,5月25~28日,要求对移栽大田和未移栽的秧田全部防治。及时发出简报。
3.黑光灯诱蛾测报第二代螟虫防治时间,从6月14日开始到7月24日结束共40天,结果6月21日现蛾到7月8~10日为第一次高峰,14~16日为第二次高峰,历时17天,从高峰到螟卵孵化始盛期为13天,也就是防治时期7月20~22日第一次,第二次为7月27~29日,要求第一二代的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水剂0.7kg/亩拌细沙60斤撒施或兑水120斤(四背水)喷雾,喷施要周到,用药时田间保持有3~5 cm浅水层5天左右,切忌干田施药,也不能上满下流,防虫时四小时以内若遇雨要补喷,以免影响药效。防治对象田未齐穗的全部稻田。及时发出简报。
4.螟卵孵化进度,在7月16~19日采集卵块105块,从7月17日开始孵化,到防治时已孵化5%,孵化高峰和防治时期相吻合。所采卵块在药效期内孵化结束。
5.枯心率调查结果从6月20号开始,到7月13日结束,对三川镇不同位置类型的水稻田,选取有代表性枯心率发生轻、中、重的田块共调查35块,每块田随机取200丛查分蘖数和枯心苗,结果0级的5块占14. 3%,1%以上7块占20%,1%以下23块占65.7%,最高点西湖农场北面枯心率13.7%,全镇平均枯心率1.084%。
6.白穗率调查:从8月23日开始至9月18日结束共查30块,每块查200丛的有效穗数,白穗选轻、中、重有代表性田块进行随机大五点或Z字型取样,调查结果1%以上8块占26.67%、1%以下19块占63.33%、0级的3块占10%,平均1.002%、最高的8.6%,较重4.06%。7月13日对西湖农场试验调查表明:第一代螟虫按时在5月25~27曰防治的枯心率为0. 14%,提前7天5月18日防治的枯心率5.1%,不防治13.7%,9月13日继续在同田块进行白穗率调查,第二代三块田都防治,第一代按时防治的一块白穗率为0.8g%,在黑光灯旁,提前防的一块为1.56%,不防的一块为4.06%。事实证明,三川镇水稻螟虫的防治必须按测报要求认真对待不然损失将不可估算,预计今年第一代不防和第二代不按质按量防治的田块损失产量达10多万kg。通过测报认真防治的挽回产量将是几千万kg。
四、针对螟虫发生发展规律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1.准确测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每年现蛾时间和发蛾高峰,准确测算出螟卵孵化高峰,及时预报防治时间,要求有关部门配合、宣传到位,请各农户务必按简报要求防治。
2.提前适时移栽,请领导协调保证三川坝5月1日放水开秧门(1)能破坏第一代螟虫的羽化环境减少虫源,螟虫羽化高峰在5月5~12日之间,这几天若大面积栽秧,羽化高峰期的螟虫务必死亡,近两三年三川坝螟害出现两头轻:梁官上、军河下轻,中间重与移栽时间有关;(2)若早栽秧尽量避开第二代螟卵孵化高峰与水稻破口期吻合。因为破口期的入蛀率为5%是平时的5倍。(3)避免8月下旬低温影响,保证稳产。
3.螟虫从现蛾到消亡60天左右,而用药防治两次,药效期只有15天左右,以后以前所产螟卵都无法控制,建议在虫源多、危害重的三友、西湖、金官、沿中泥河两岸至章斐闸西、普枫项官村上至公路下一片,要求防治第二代螟虫,用药三次,具体时间按简报进行。
4.请各农户必须按时、按质、按量防治近年来有很多农户对第一代螟虫不防或不按时防治,多数农户都是在移栽后5~7天,用杀草药、拌化肥和杀虫双一次撒下,不管你测报时间的迟早。造成枯心苗和枯心塘。根据今年的实验调查,第一代螟虫不防治的枯心率比防治的重13倍多,造成了大量的枯心苗和枯心塘,大大增加了第二代虫源。而且对第二代螟虫的防治,多数农民都只喷30至60斤药液/亩(1~2背水),对孕穗期的水稻叶面积最大,同时二化螟又喜欢产卵于水稻中部的叶鞘上,若喷施药量不足,喷施不均匀,就无法防治它。稻螟虫一旦蛀入后,还有转株危害能力,建议农户当田间初现白穗时,立即将它从基部拔出以免造成大量的白穗。为减少螟虫危害,请各农户一定按简报要求防治。
5.要求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科技人员专门对三川镇稻螟防治进行药效试验,建议目前对40%氯虫?噻虫嗪,20%唑磷,11%氯氢三唑磷、18%杀单三唑磷,用18%的杀虫双作对照进行试验从中筛选出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新农药作大面积推广,同时引进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优质,高抗,高产、早熟的水稻品种推广种植,从而提高产量。
6.整个三川镇对今年螟害重的田块,要求稻谷收后将田翻犁,捡出稻桩,不能翻犁的田,要求拔出或挖出稻桩并将田、沟、埂边杂草一并铲出烧毁,减少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虫源。
7.加强田间管理。选种适当早熟品种和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及时合理追施化肥,科学灌水、加强病虫防治、满足水稻生理需求提高抗逆性,促使水稻迅速整齐抽穗,降低螟害,确保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