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荐

来源 :湘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1_41004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很别致的小说。以童年视角写就,貌似闲淡,但复杂的家庭关系就在这童音孩气里慢慢呈现。这一家子人: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姥爷、患病的母亲、离家出走的父亲;大舅妈对姥爷时有不恭;小舅呢,是姥爷续弦后女方带过来的拖油瓶……杂七杂八混在一起写了。当然有亲情,虽然淡得很,但一旦冒出来,会使人感泣。
   得亏是童年视角,否则这小说会写得很“重”,接近于不幸。虽然他们过的确实是不幸的生活,但经由孩子的视角一过滤,仿佛加了柔光镜,如此诗意便呈现了。在语言上需要更精炼、再精炼。
   作品最后,姥爷过世,乘着氢气球升天,勿需较真这一情节的现实性,对一个患了老年痴呆症的人来说,死亡确乎就是飞翔,是一个长着翅膀的小人儿在飞翔。《羽人》就是这么写就的。
   叙事到底是被一种什么样的欲望所驱动?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想表达事情本身,或是表达某种意义,但有的时候叙事就是叙事,叙事带着自己的冲动,驱使自身在语言的结构中像跨栏运动员那样奔跑和跳跃。于是,叙事自己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快感。
   对叙事快感的发掘是现代小说的伟大变革。在古代的说书人那里,他们孜孜以求的是情节上的鱼钩。他们试图用戏剧性——一种不断延拓关键信息元素的方式,让读者像一头被牵住鼻内嫩肉的牛一样,跟着信息的解密而前行。但是现代小说开始关注到了自身,小说要与读者的期待暂时脱钩,小说首先要为自己的创造者提供巨大的快感。叙事成了一种炫技,成了一种表演,成了一种语言自身的繁殖冲动。
   正如杰姆逊所说的,快感本身是个人化的,但是快感的意义是为社会所共有的。小说终究是一门艺术,因此,小說最终是要回归意义的。只是意义的生成变得更加复杂。这种复杂实际上对作者和读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让我们进入《羽人》这篇小说。它带有强劲的叙事快感。它写了什么?一个疯子?一次肉身的消亡?一次悲伤的诉说只是采用了欢快而陌生的语调?其实,对疯子的叙事并不鲜见,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处于一个正常人的视角来写疯子,或说与疯子处于某种对立或对照的状态。《羽人》似乎并不在意叙事与疯子之间的分寸,它更加沉溺在叙事的张扬与快感之中。在写“校长”这个疯子的时候,有一种难得的贴切氛围。《羽人》倒没有像马尔克斯那样放纵叙述的热情,直接让人变成一只鸟,然后飞腾而去。“羽人”着墨不多,只是在“校长”的想象中,后来又传递给了叙事人,从而在想象中复活,如同轻盈的天使。但事实上,小说里的所有的人都在巨大的“重力”作用下,身负重伤,挤压成尘。生存的艰难,不如说身体的艰难,与叙事的快感完全构成了反比。这也许不仅仅是反讽,而是一种事实。
   欣赏一次卖力而投入的叙事表演,不亚于被情节中暗藏的戏剧性鱼钩所吸引。我想,这再一次提醒我们对小说要持有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愈加开阔的视野,共同去勘探小说这种文体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  强雯的中篇小说《吉时》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两个“大龄剩女”完全不同的人生样态和命运际遇,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也不繁琐,人物构成也相对简单。大龄剩女俞琥珀厌倦了现实生活的庸常、琐屑和无聊,试图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重新唤醒生命的内在激情。以在微信中讲述“灵修课”为载体和中介,通过传播虚幻的“玛雅能量”,重新沟通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神秘联系。在人与自然万物相互融合中,体验生命的自由和超脱,以此重新激活现实生
期刊
读完杨映川的《在桃源》,有那么一瞬,我难以相信这个映川就是《女的江湖》的作者映川,因为这两个小说着实有不小的差异。即便是与她颇受好评的《我困了,我醒了》《不能掉头》等文本相比,《在桃源》的成熟度依然是惊人的,它以高度简洁的风格和明晰的双线叙事传达着社会悲剧的主题。对于作家的变化,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是,这十余年尤其是近年来,映川一定经历了美学甚至是思想上的蜕变。对于一个“70后”作家来说,这当然还说
期刊
尖尾巴大山雀唧唧地叫着  从一根枝条跳越另一根枝条  枝条弯曲、柔软地回弹着  枝头指向辽远的天空  天空湛蓝,洒下和煦的春晖  春光普照大地  大地上出现三三二二的行人  默默地走向各自的远方  行人的口罩掩住大半张面孔  步履缓慢又稳健  没人停步没人张望  没人致意更没人握手  相识的人在迅速的眼神交换中  完成了千言万语的问候  脚步赶往春天  举止留在冬季  垂柳披上了嫩绿细密的发辫
期刊
长椅空谈   这件小事情就发生在父亲去世后不久,所以我还记得起来。   那是一个天气不错的双休日,我和李小艾带儿子去小区对过的公园里散步。公园和小区隔河相望,当中有架人造木桥,倒也方便。我在桥上逗留了片刻,无奈儿子急着要去爬山,我们只好跟在他后边,一溜小跑着追过去。所谓山,其实就是一块冲积岩的大石头,不到两米高。   我蹲在岩石上抽了一根烟,看着谢志豪爬上爬下。很快他就满头大汗,仍然没有要停
期刊
他们的世界  进了医院的隔离病房  他们的世界也经不起疏忽  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始终警觉  呼吸还需要小心翼翼  无影却迅猛传播的新冠病毒  让他们的生命同样脆弱  抢救病人也需隔离自己  只有责任和爱的血管神经  与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  进了医院隔离病房  封闭空间铺开无数的未知  化验检测治疗设备与药物忙而不乱  每点声响都牵动警惕的神经  病情诊断无微不至的护理  救治绵绵发力而有条不紊  在
期刊
1  打算去印度的  机票都订了  想想,不去了  留下来,陪家人  也陪陪这片  生病的土地  两只山楂娘  比一个班的学生还吵  打开窗帘  看到天门山  苍劲踊跃的线条  又对人世  恢复了信心  “宁愿打游戏  不要打点滴  宁愿躺成葛优  不要躺在ICU”  ——某社区标语  时间突然多了起来  可以问候那些  久不问候的朋友  张二棍说在研究时间  发来照片一看  满屋子钟表  在学维
期刊
三月的一个上午,天空飘洒着细雨,是一个适宜送别亡灵的日子。我们把父亲安葬在西郊的墓地——美地园。这是一处僻静、幽美的处所,前面有水草茂盛的小湖,湖面有水鸟闲游;后面是连绵的青山,山上有野花成片绽放;南侧是小河流淌。这实在算得是一个休养的好地方了,如果灵魂真的不死的话。   参加葬礼的人不多,四五十人吧,我认识的没几个。丧礼现场一如所有丧事现场一样的肃穆、宁静。男人们脸色比较凝重,看不出太多的表情
期刊
以往的冬天  我们都曾从容地度过  望满天飞雪  赏腊梅吐艳  看江河扬帆  任寒风拂衣  听车马喧鸣  踏冰霜前行  一道欢度新春佳节  一起迎来柳暗花明  伴着灿烂的焰火  我们纵情欢歌  在闪亮的灯笼前  我们曼舞翩跹  在围坐的电视机旁  我们欢聚畅谈  在碰杯的笑声中  我们幸福地过大年  今年的冬天  异常而特殊  沉重而冷峻  突如其来的疫情  像冰雪封锁大地  人们的心上  铺满了
期刊
肺炎疫情以来,我一直  都在疾控中心值守  一直没有心情和时间  去看看楼道的窗口  指挥部来电,又有几个人  解除了隔离,我忽然发现  春天越来越近了,几株花蕾  在悄悄地绽开,遠方  是一望无际的晴空  窗口的正下方,轮值的护士  正在去防护和消杀的现场  疫情猖獗,她们彻夜未眠  一直在这里默默地坚守  恰逢立春,我在四楼的窗口  看见她们,坚定地迈向朝阳  我知道  四楼以外,有我期待的春
期刊
“喂,章局长,明天有什么安排?”  “哦,沙粒子,沙总,社区人,还能有什么安排,在家无聊呗。”  “您人缘关系好,退下来每日行程满满的。吃顿饭都要跑场,您想闲,朋友能让您闲?”  “沙总莫调我的口味,过年到现在,没出门。你有什么喜事好事要捧场?”  “您就是这么一贯亲民,我家大凡小事都劳您捧场。是这样,开春了,明天天气好,我抢在其他朋友前插个队,请您去乡下钓鲫鱼,呼吸新鲜空气,照老样,明天上午八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