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毕淑敏作品的艺术特色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4715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毕淑敏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优美精炼、充满哲思,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她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传达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关怀。二十余年从军、从医的经历造就了她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从毕淑敏的个人阅历出发,结合其经典作品,分别从女性独立价值意识、生命关怀意识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毕淑敏 艺术特色 女性独立意识 生命 死亡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一 个人阅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毕淑敏34岁才涉足文坛,1987年凭借处女作《昆仑觞》名声大震,至今已发表作品两百余万字,包括长篇小说《红处方》,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散文集《婚姻鞋》等。其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理想色彩,同时体现着强烈的道德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创作中,她不断地思考着生命的崇高价值和人生的内在意义,始终坚持着对生命的关怀、对人性的关注以及对女性、儿童、病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始终传达着一种对死亡的大无畏气魄和对生命的悲悯情怀,让人读罢眼界开阔,内心也趋于平和。这种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得益于她二十多年从军、从医的经历。
  首先,毕淑敏是第一批登上青藏高原的女兵之一,她的军人身份和高原历练为其创作奠定了基调。身为一名军人,她刚正豪迈,冷静果断,正义盈心,其作品自然大气磅礴、冷静雅致。青藏高原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她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也见证着死亡的来临,死亡由此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她在创作中才能正视死亡、毫无畏惧。
  其次,作为一名军医,毕淑敏在二十多年的时光里看到了太多被疾病折磨的病人,经历了太多痛苦的死亡,她开始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人们内心的脆弱。后来,她又学习了心理学,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心理医生,听到了更多的人生疾苦,了解了更多的心理阴影,这一切都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重要性。也正是从医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才使毕淑敏的作品充盈着对生命的真挚关爱之情。
  最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文学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大幅度增强,讨好读者、迎合市场、获取关注度成为了一些新兴作家的唯一目标,他们的作品缺少内涵,有些纯属无病呻吟,文坛俨然成为了一个鱼龙混杂的池塘,纯文学的岁月一去不返。但是,毕淑敏却拒绝进行商业写作。由于自身的经历和深刻的感悟,她一贯坚持着自己的写作原则,不断地向人们传送着美好的理想和崇高的道义,呼吁人们关爱生命、关注生活、关心他人,召唤人性的回归。这不仅是毕淑敏作品的特色所在,也是其作品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 作品的艺术特色
  毕淑敏的作品行文雅致,思想深邃,自成一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对女性的关爱意识和对生命的关怀思想,构成了其作品最为基本的两个特征,也彰显了其作品最为鲜明的艺术特色。
  1 女性独立价值意识突显
  20世纪90年代,男女不平等的局面已有很大改观,女性在权利、就业等方面都已与男性趋于平等。然而,很多女性在思想方面仍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独立价值意识淡薄,不懂得追求自我独立、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因此,在创作中,毕淑敏以时代特色为背景,以个人生活经验为借鉴,对女性的情感世界、女性的社会角色、女性的生存态度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鼓励广大女性追求个体自由,追求独立人格,懂得如何回归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以求获得更深层次的解放。
  在《我爱我的性别》中,毕淑敏写道:“人类的性别,是人类的进化与分工,它是人类的骄傲。人为地将性别划分出高尚和卑贱的区别,是一种偏见和愚昧。”女性作为一个神圣的性别,生来就是与男性平等的。广大女性应该为自己是拥有这样一个独特的性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应该毫不犹豫地接纳她、热爱她,让她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所以,女性要懂得享受,懂得洒脱,不受无谓的委屈,也不做无谓的牺牲。在《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中,毕淑敏刻画了传统女性的一生:起初,她们总想“等孩子长大了”再享受,而孩子长大以后,又想等他们“上了大学”再享受,继而是等孩子“有了工作”再享受,最后操劳一辈子,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的承诺,直到有一天容颜老去、满头银丝,却“再也不需要任何享受了”。在毕淑敏看来,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女性这个性别的自我贬低,也是对女性解放和女性自由的无视与忽略。所以,她呼吁广大女性为自己留出一些享受的时间与空间,从日常的小事开始重视自己、关爱自己,“不要一拖再拖,不要一等再等”。正如她在《每一天都去播种》里写的那样:“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上苍只有一次的馈赠。女人要格外珍惜生存的机遇,因为她们的一生更多艰难。我们是为了自己而生活着,不是为其他任何人。”在毕淑敏看来,生命是宝贵的、是至上的,每一个生命对于拥有者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一个个体都要重视自己、关爱自己,人生本就艰难的女性更是如此。她认为,一位成熟而又成功的女性应该乐于接受自己、善于提升自己、懂得呵护自己,并积极地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将美好的内心世界扩大并外化,能够理智地看待世界,乐观地面对现实,在生活中掌握女性的主动权。
  毕淑敏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女性主体意识在其婚姻爱情观上得到了最为透彻的体现。当代社会,很多女性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她们仅仅将其视为命运的安排,没有任何试图改变的想法和意识,于是,毕淑敏将其崇尚女性独立的婚姻爱情观倾注到其作品中,希望由此改變这些女性的境况。一方面,她呼吁女性在爱情遇到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寻找方法进行补救、改善状况。在《虾红色情书》中,毕淑敏写道:“爱情系统一旦出了故障,我们无法怨天尤人,只有痛定思痛地查找短路,更换原件,改善各种环境和条件……”也就是说,女性在爱情中不能消极被动,而应该积极地去掌握爱情发展的主动权。如果爱情进展顺利,女性应该努力去维持和呵护这段爱情,使其有更深层次的发展,即使是与爱人步入婚姻殿堂以后,仍应尽力保持爱情的纯洁与高尚。而当爱情出现问题、面临挑战之时,女性则应积极地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自己的爱情步入正轨,而不是任凭爱情退去直至消失。另一方面,毕淑敏则倡导在婚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矛盾时,女性应选择洒脱地离去,寻找新的幸福,而不是一再忍耐、痛苦自己。例如,在《婚姻鞋》中,她做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她把自我和爱情比作脚,把婚姻和家庭比作鞋子,鞋子合脚就说明婚姻美满幸福,也说明婚姻不仅是爱情发展的良性结果并有利于后者的进一步发展,还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巩固和自我的后续发展;而鞋子不合脚则说明这段婚姻对双方都是不合适的,它不仅不能促进双方爱情的巩固,反而还会对双方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因此,在她看来,如果婚姻、家庭自始至终都不能达到和谐美满的状态,那么这段婚姻就没有维系的必要。正如她在这部作品中说的那样:“无论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姻缘,最美妙的是和谐。”“脚比鞋重要,当鞋确实伤害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   不过,毕淑敏在其作品中传达的女性独立意识并不是让广大女性把爱情、婚姻和家庭等同儿戏、说散就散。在《婚姻有漏》中,她写道:“婚姻是需要忍耐的。长久的持续的充满定力的忍耐。”可见,在一段爱情和婚姻的起始阶段,双方都应该学会彼此理解、彼此忍让,让时间来抹平生活中的坑坑洼洼,任何一方都不应以一时微不足道的矛盾而离开另一方。而只有那些经不起岁月洗礼的爱情,只有那些只能给双方带来束缚和痛苦的婚姻,才是女性应该洒脱抛弃的。
  2 生命关怀思想突出
  生命贯穿毕淑敏整个创作历程的永恒主题,对生命的崇尚和对生命的关怀不但增加了其作品的人文之美,也拓展了这些作品的张度和力度,使人们读罢感悟颇深,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更加清醒和理性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的生命意识非常淡薄,他们不去重视自己的生命,更不用说去关怀其他的生命个体。因此,毕淑敏在其作品中不断强调生命的重要性和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以期唤起人们对生命的重视,让人道主义关怀充满人间。在《我很重要》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们不重要吗?”借这句话,她呼吁人们重视自我,鼓励人们努力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让生命不断绽放出耀眼炫目的光彩。而对于如何去关注自我、爱护自我这个问题上,毕淑敏则给出了以下建议,即为自己的精神世界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人们很容易把所有的情感给予外在的人与事,包括对父母子女、对亲戚朋友的情感,对世事万物的爱憎等,而把自己的第三间小屋挤得没有一丝空间,最终形成无处安放自我的局面。很多人对自我态度蓦然,第三间小屋中充满了不必要的精神垃圾,也不去清理,使“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而这样的缺乏自我的精神小屋必定是不牢靠的,而充满了精神垃圾的小屋也必然是无法给予人们幸福的。因此,人们必须关注自我,尤其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积极情感,打造自己理想的事业,保留自我栖息的精神空间,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而精彩。
  另外,在畅谈生存的同时,毕淑敏也毫不避讳地讨论死亡,因为在她的眼中,死亡并不是一个贬义的词汇,而是与生存一样,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最后一个神圣的过程。只因有了死亡的存在,生命才得以完整,也只因有了它的存在,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突显。因此,人们要学会正视死亡、接纳死亡,在死亡来临之时毫无畏惧、坦然接受,唯有如此,人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认识生命、重视生命以及关爱生命。毕淑敏认为,人们从出生之日起,就逐步地朝死亡之门迈进,这是一个必然的经历。因此,她在作品中多次谈及了死亡的来临。在《制花圈》中,她描述道:“高寒、缺氧、病痛……一把把利刃悬挂在半空,时不时地抚摸我们年轻的头颅……就常有生命骤然折断……”在高原上,人们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各种意外,因而时时刻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在《泥沙俱下的生活》中,她又说道:“你有一千种可能性会死,比如雪崩,比如坠崖,比如高原肺水肿,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战死疆场,比如车祸枪伤……”她用这些话语将死亡的自然性与必然性传达给人们,让人们能够意识到死亡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让人们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地接受死亡。但是,毕淑敏对死亡的看法并不仅限于此,在《炼蜜为丸》中,她说道:“我已经超然,是死亡教会了我勇敢,教会了我快乐,教会了我珍惜生命,教会了我热爱老人。”可见,死亡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生命历程,它还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和教育意义。一旦人们明白了死亡的本质,认识了死亡的价值,理解了死亡的意义,就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和生活的重要性,就能够学会关爱自己、关怀他人,就能够学会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就能够从更深层面上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三 结语
  毕淑敏是一位极具生命关怀意识和女性主体意识的作家,也是一位历史责任感极强的作家。她的作品語言精练、行文雅致,同时又充盈着丰富的哲思,传达着关怀生命、关注生活和关爱女性的思想,在带给读者无尽的思考和启迪的同时,彰显着其创作的艺术特色。
  注:本文系2012年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高校环艺专业创新平台建设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025A112。
  参考文献:
  [1] 毕淑敏:《毕淑敏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2] 毕淑敏:《毕淑敏散文》,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3] 毕淑敏:《梦坊:小说精品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
  [4] 毕淑敏:《毕淑敏文集》,漓江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
  肖轶群,女,1982—,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工作单位: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苏波,女,1982—,山东沂费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工作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为例,分析了评价理论视角下态度资源分布及其原因,挖掘了语言背后演讲者所传递的执政理念与价值道德观,揭示了演讲者如何通过评价资源进行人际构建、联络听众、有效表达自己的态度。本文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篇,提高其对于政治演讲语篇的鉴赏与评价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态度资源 评价理论 政治演讲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系统功能语
期刊
摘要 在全民娱乐的时代下,音乐艺术成为了引领艺术创作的领头羊,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音乐艺术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还必须建设与大众娱乐环境所相互适应的创作环境。本文就大众娱乐背景下的音乐艺术创作缺失做了简单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众娱乐 美学 音乐流派 精英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艺术创作的发展,从古到今的变异历程是由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
期刊
摘要 陕北民歌“信天游”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独特的音乐形式,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它是黄土地上人民群众自己的创作。“信天游”作为一种长期根植于陕北社会历史土壤的艺术形式,内含丰富深沉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陕北人生活习性的写照,集中反映着民众的心理、情感和情绪,折射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意识和文化想象。笔者将以“信天游”的音乐特征、演唱形式以及取材内容为基点,通过对信天游中所反映的音乐特点以及与陕北人社会生活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刘德海的琵琶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审美角度对其进行一定的系统归纳,对刘德海琵琶作品的美学意味进行浅显的探究。  关键词:刘德海琵琶作品 美学意味 思维 反弹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琵琶艺术历经上下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演奏形式,具有华美的艺术形态。从宫廷到市井,从殿堂到茶坊,从传统到现代,亦古亦今,宜动宜静,其强大的包容性使它犹如一株奇葩,俏立于民族器乐艺术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元代文人画大师倪瓒的代表作品《渔庄秋霁图》的艺术表现力,侧重于探讨倪瓒在《渔庄秋霁图》当中所展现的技法和构图两个重要的艺术元素,并且从传承以及图画自身的设计入手,思考倪瓒在文人山水画方面艺术表现力的形成。  关键词:倪瓒 渔庄秋霁图 披麻皴 平原构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倪瓒作为元代的一个重要文人画家,其影响力和艺术创造都是后世的典范。倪瓒所创作的山水画的绘
期刊
摘要 中国户外服饰有一个巨大潜能市场,户外产业正处于蒸蒸日上时期,其未来发展趋势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但国内户外服饰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发展受观念、技术、设计、研发、品牌推广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为满足消费者与市场需求,本文试图以东北地区户外服饰发展为视角,对东北地区户外服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近一步分析研究。  关键词:户外服饰 功能结构 行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东
期刊
摘要 正负形是图形构成的一种常见构成方式,本文探究的是正负形作为图案作为款式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特殊魅力,从平面设计的正负形到服装作品的正负形的设计方法,正负形与服装设计的视觉中心的关系,利用正负形强烈的视觉效应,去提取正负形的设计元素,将正负形与服装的款式、面料、流行色相结合,设计更好的服装作品,现今服装审美情趣的个性化越来越突出,正负形在服装设计的应用使服装设计作品更具独特性格,能够提高服装的艺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文化的研究视角对通过徐州汉画像石和邳州剪纸两种民间艺术形式的本源文化情结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形式,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明珠和奇葩。不同时代的民间美术,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和变化特点,在各自的创作动态、艺术形态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是无论艺术形式如何丰富多彩,无论民间艺术特点如何精彩纷呈,民间艺术的核心和灵魂还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 
期刊
摘要 走进贵州省,人们不仅会被这里明山秀水的风景和醇厚质朴的民俗所吸引,更会对少数民族百态千姿、多彩瑰丽的服饰发出由衷的赞美。无论是刺绣、挑花、织花还是蜡染,各种制作和装饰手法均以日常实用为主要应用目的,服装本身就是劳动创造的艺术品,它的和谐美由表及里,来自于人们内心深处对祖先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自于人们乐观、豁达、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来自于人们的刚毅、顽强、不畏苦难的性格。  关键词:贵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出现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原始状态,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吉祥心理的融合。这些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悠久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它展现了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本文从设计创新的源头为出发点,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所体现的内涵为背景,对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剖析,并阐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对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