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标准与前提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i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我想,如果用艺术来讲艺术是永远也说不清楚的,因为艺术不像体育运动,可以用快慢、强弱、远近、轻重来衡量它。那么艺术是不是就没有标准了呢?当然不是。只不过艺术的标准更带有一种主观色彩。但这种主观色彩,就我个人的观点,我们判断艺术品的高下,甚至判定一件作品是不是构成艺术上的意义,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民族立场,违背这个大的标准就很难判定一件艺术品的意义;第二个大的标准就是艺术门类的立场,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界限、规范和形式要求,如果混淆了“门类”标准,我们怎么来判断艺术价值呢;第三个标准就是站在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立场上,来判断这个艺术家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指向和内心准则。首先是艺术家具备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才华,然后是看他在艺术上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对中国书法来说,艺术的标准更难判定。因为所有人都可以下结论,任何个受众面对展厅里的作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记得我在成都展览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我用了三层楼举办了个展览,规模应该说是很大的。开幕式之后,有两个中年男子跑到展厅里面高喊:美术馆的人都哪里去了?美协的人都哪里去了?这样的东西怎么还能用三层楼给他展览呢?其中个人说:三层楼我都走遍了,却连王羲之、颜真卿的影子都没看到,他接下来就在那里谈美学,批判我的作品。
  大家知道,对普通观众来说,听别人批判一件艺术品是很有诱惑力的,所以很多观众都在听他说。后来大家越听越糊涂,有的人还说这个人是神经病,有的人则说没意思,走吧。当时我就站在那个人对面,耐心地听他说。我看观众都要走了,我就迎头走上去,说:“请问这两位先生,你们是干什么的?”他们说是搞书法的。我问那么你们写什么呢?他们手一甩说,我们不写但我们喜欢。我说:“哦,那我就明白了,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个生过孩子的女人和个没有生过孩子的女人在谈论生孩子的痛苦,你觉得哪个是对的呢?”听了这话,他们仔细看了看我,问,你是谁啊?我说,对不起,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作者,结果他们马上低下头给我作揖,连声说对不起,算我们乱说。我说,乱说是很轻松的,可是得分场合,你这样乱说不是误导吗,你说我是误导,我觉得你们是更严重的误导,最后他们一个劲跟我道歉。
  其实,问题不在于那个人说了什么,我说这件事情的意思是,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一种最基本的审美艺术形式,已经深入人心,每个人都可以评判,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称为书法家。如果说腐败,中国的文化腐败在哪呢?就在书法队伍里面。因为那些不相干的人可以制定标准,那些没有水平的人可以主宰件书法作品的命运。这难道不是问题吗?既然前面我们讲到书法是多么的重要,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现在我们又看到,当今的书法又面临标准缺失,书法家没有责任感,掌握书法生死大权的人不懂得书法艺术,这样种局面,那么所有的书法问题,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实际上是关系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大事。所以说,书法艺术标准的确立,是当代书法发展中最根本的问题。(本文为节选)
其他文献
一战期间,1918年7月21日,美国普林斯城内正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棒球赛,美国海军航空兵基地棒球队与扫雷舰棒球队打得难解难分,美国汉姆海军航空兵基地几乎所有的官兵都跑到普林斯城,为基地棒球队加油助威。此时,一艘德国潜艇正悄悄潜入汉姆海军基地,并向一艘美国拖船发射了两枚鱼雷,可无一命中。潜艇艇长冯·欧尔登十分恼火,他命令潜艇浮出海面,用艇上的火炮发起攻击。而此时,汉姆海军基地只有伊东上尉和加德少尉两
期刊
1972年,我在河南独立师第一团团后勤处服兵役,下半年时突然接到命令,全团上下强力集训,主要是野外生存,实弹射击,泥泞中艰苦跋涉。准备着赴越参战的各项课目,我们这些年轻人,饱含着一腔热血,只要一声号令,我们将会冲向前沿,向敌人喷出愤怒的火舌,我们把任何将要发生的困难都想到了,甚至是为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说实话,那时年轻的心里充满了激情,而这情感也伴随了我们一生。
期刊
体验博物馆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内方庄桥西,芳星园三区18号楼  敬请拨打;400-018-9098 010-52231266 13801197559  古人的收藏,并非隐藏,而为节庆之日宾朋赏雅斗趣。提到中秋,家和团聚,觥筹交错,赏月、拜月,还有一项却不被今人所知,落座也好,上塌也罢,左手摸摸,右手蹭蹭,人体脂油有生发之机,渗入所坐、所躺的木质家具中,这叫包浆,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
期刊
从院子里走出来的时候,林洙拄着拐杖,花白的头发服帖地盘在脑后,她着一身深蓝色的中式套裙,左手腕戴着玉镯,耳垂上是金色的耳环。她就那样立在细雨里,也不打伞,雨滴似乎落不到她的头上。过去40年里,林洙持续研究梁思成的学术成就。聊到与自己有关的问题时,她回答得很简单。但一涉及梁思成和建筑。林洙的话明显就多了起来。一张口就是长串的专有名词。  林洙1928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华大学建筑师、教员、作家,
期刊
今年6月2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梁衡同志的《百年革命三封家书》。文章发表后,反响强烈,文中提到的三封家书中一位叫“茂德”的烈士写给妻子的信,更引来广泛关注。9月下旬,一位读者的来信,让我们了解到烈士身后一段感人的故事。  《人民日报》6月23日发表的梁衡同志的《百年革命三封家书》,从小小的家书入手,以纵横100年的时空剖析,为我们提供了中华民族优秀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而舍己奋斗的注解。  文
期刊
市民急了  病从口入,菜农不吃打药蔬菜  “前一阵看了本报的报道,本来还不信,最近去陕西出差的时候特意咨询了当地的朋友。探询的事实确实如此,现在很多菜农都肆意使用农药种菜,不用没办法,产量出不来啊!他们当地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自留菜地,吃不打农药的蔬菜。”市民王先生致电热线,向笔者反映说:“我想提醒广大市民,从菜市场买菜回家后,一定要彻底清洗,残留的农药只用水洗根本就没用,那么多化学成分,吃进肚子里
期刊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亡,张学良由于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备受国人苛责,朝野人士纷纷要求他下野。热河沦陷后,张学良只好引咎辞职。  1933年3月12日,张学良在夫人于凤至、女秘书赵四小姐等人的陪同下,悄然南下上海。  杜月笙和张学良原来并无深交,此时见张学良正处在倒霉的时候,杜月笙便觉得这倒是个结交他的好机会。他知道张学良30岁不到就主政东北,后来又担任了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本事是不得了的。  
期刊
李瑞环有一次到香港,一位记者问他:“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听到这一回答,许多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1990年,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发言人李肇星:“请问邓小平先生目前健康状况如何?”李肇星答:“他健康状况良好。”另一位记者穷追不舍:“邓小平先生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李
期刊
开国大将许光达同夫人邹靖华的婚姻是包办的,但包办得双方满意,情真意切,并且相伴终生,这在共和国高干的婚姻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许光达和邹靖华从包办婚姻过渡到革命伴侣,他们的爱情生涯也交织着血泪坎坷,路漫漫而情长长。  从放牛娃到寒门学子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乳名五伢子,1908年11月19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家。母亲在他幼年时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父亲许子贵,是位老实本分的
期刊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患上皮肤病后常并发其他疾病,非常痛苦,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近日,笔者走访了从事皮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的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李万荣医师,他就老年人常见的一些皮肤病,如老年瘙痒症、带状疱疹等,该如何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尤其是在用药方面要如何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等等,受益匪浅。  门诊像聚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