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从上世纪末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关键时期,调查分析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成果和应用的效果,对下一步建设的方向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为国家和地方下一步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从2000年开始,民勤县政府连续5年投资建设多媒体教室、微机房等教育信息化设备,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从2005年起,国家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县政府大力支持民勤县第一中学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民勤县第一中学又通过各方筹措资金,已基本完成了全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备建设。经过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民勤县第一中学目前已完成了所有教室的多媒体配备,拥有2个多功能厅,学生生机比达到10∶1,师机比达到1∶1。此外,他们还拥有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新课标的各科教学资源库和远程学习资料库。
一、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主要使用自编的问卷,主要针对民勤县第一中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设计问卷内容,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教师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学校教育技术建设的基础设施有哪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如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程度如何?2.教学管理环境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下是否有所改善?3.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中的应用情况如何?4.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管理观念、教师个人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改善作用如何?学生问卷涉及到的主要是学生对教师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后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改变情况、学生使用现有信息化技术设备的能力、学生对现有教育技术的满意程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每个方面的内容设计4—6个问题,问题的设计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和对部分老师、学生的访谈总结提炼。本问卷编制完成后经测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较好的信度。
二、问卷抽查的样本
问卷调查主要在民勤县第一中学的师生中进行,接受问卷调查的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有69人,占全校教师的26%,其中包括全校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6人。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有1465人,占全校学生的27%,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分布情况为:高一年级444人(占30%),高二年级482人(占33%),高三年级539人(占37%)。因考虑到年级越高在校时间越长,所以参加问卷调查的人数随年级增加。发放调查问卷1534份,收回1526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達到99%以上。
三、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1.民勤县第一中学信息化环境的软硬件资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从教师对学校现有信息化环境软硬件资源能否满足正常上课需求来看,认为完全能满足的老师占7.6%,认为基本能满足的占将近50%,有34.86%的教师认为基本不能满足,其中有9.92%的认为完全不能够满足教学所需。调查学校所使用软件的情况发现,认为教学软件全且能够正常使用的老师占31.4%,认为基本能满足的教师占41.9%,认为教学软件安装不够足且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老师占26.7%。所有的硬件设施,没有装备与之相配套的必要的教学软件都将成为摆设。
2.民勤县第一中学信息化环境设备的利用率
从实际情况来看,民勤县第一中学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或者一体机,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良好。通过对教师信息化环境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有25. 48%的教师教室内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平均一周使用超过3次,34.01%的教师平均一周使用1到3次,27.02%的教师平均两周使用1次,13.49%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备只是摆设,很少去使用。这些说明由于老师们对信息化环境的认识影响了信息化设备的正常使用。
3.民勤县第一中学教师的观念、意识及能力
在“对信息化环境的认识”的问题回答中,86.7%的教师认为信息化环境能提高教学质量,4.1%的认为不实用,4.9%的认为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同样能教好学生。对“教学中是否会有意识地运用信息化环境教学”的调查表明:78.9%的教师会尽自己的能力运用信息化环境教学,没有这种意识的教师占21.1%。由此可以看出,民勤县第一中学教师队伍中,虽然中青年教师的信息化环境意识已经比较高,但是教师队伍整体的信息化环境意识还需要提升。
教师不但要有先进扎实的教育理念、全面的知识结构,还应该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能,以备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做到将信息化教学设备当作辅助工具,为教学服务。调查发现,民勤一中教师中29.63%的教师能够自如地操作信息化环境中的各种设备,13.61%的教师不会或者基本不会操作。通过教师课件制作水平的调查得出:可以熟练制作课件的教师占27.24%,占67.33%的教师不能熟练制作课件,5.43%做不出课件。关于课件的来源问题,自己制作的教师约有20%,借助于网络下载的课件经自己加工修改后使用的教师占42.04%,约25%的教师使用学校资源库的现成课件,剩下的一小部分人基本不怎么使用课件。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民勤县第一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四、小结
通过本次调查和研究的分析,对民勤县第一中学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民勤县第一中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正处于信息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即逐步深入的阶段。在民勤县一中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及不足。希望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实践,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领导的领导下,更好地为我校乃至我县教育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主要使用自编的问卷,主要针对民勤县第一中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设计问卷内容,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教师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学校教育技术建设的基础设施有哪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如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程度如何?2.教学管理环境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下是否有所改善?3.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中的应用情况如何?4.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管理观念、教师个人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改善作用如何?学生问卷涉及到的主要是学生对教师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后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改变情况、学生使用现有信息化技术设备的能力、学生对现有教育技术的满意程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每个方面的内容设计4—6个问题,问题的设计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和对部分老师、学生的访谈总结提炼。本问卷编制完成后经测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较好的信度。
二、问卷抽查的样本
问卷调查主要在民勤县第一中学的师生中进行,接受问卷调查的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有69人,占全校教师的26%,其中包括全校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6人。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有1465人,占全校学生的27%,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分布情况为:高一年级444人(占30%),高二年级482人(占33%),高三年级539人(占37%)。因考虑到年级越高在校时间越长,所以参加问卷调查的人数随年级增加。发放调查问卷1534份,收回1526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達到99%以上。
三、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1.民勤县第一中学信息化环境的软硬件资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从教师对学校现有信息化环境软硬件资源能否满足正常上课需求来看,认为完全能满足的老师占7.6%,认为基本能满足的占将近50%,有34.86%的教师认为基本不能满足,其中有9.92%的认为完全不能够满足教学所需。调查学校所使用软件的情况发现,认为教学软件全且能够正常使用的老师占31.4%,认为基本能满足的教师占41.9%,认为教学软件安装不够足且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老师占26.7%。所有的硬件设施,没有装备与之相配套的必要的教学软件都将成为摆设。
2.民勤县第一中学信息化环境设备的利用率
从实际情况来看,民勤县第一中学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或者一体机,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良好。通过对教师信息化环境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有25. 48%的教师教室内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平均一周使用超过3次,34.01%的教师平均一周使用1到3次,27.02%的教师平均两周使用1次,13.49%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备只是摆设,很少去使用。这些说明由于老师们对信息化环境的认识影响了信息化设备的正常使用。
3.民勤县第一中学教师的观念、意识及能力
在“对信息化环境的认识”的问题回答中,86.7%的教师认为信息化环境能提高教学质量,4.1%的认为不实用,4.9%的认为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同样能教好学生。对“教学中是否会有意识地运用信息化环境教学”的调查表明:78.9%的教师会尽自己的能力运用信息化环境教学,没有这种意识的教师占21.1%。由此可以看出,民勤县第一中学教师队伍中,虽然中青年教师的信息化环境意识已经比较高,但是教师队伍整体的信息化环境意识还需要提升。
教师不但要有先进扎实的教育理念、全面的知识结构,还应该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能,以备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做到将信息化教学设备当作辅助工具,为教学服务。调查发现,民勤一中教师中29.63%的教师能够自如地操作信息化环境中的各种设备,13.61%的教师不会或者基本不会操作。通过教师课件制作水平的调查得出:可以熟练制作课件的教师占27.24%,占67.33%的教师不能熟练制作课件,5.43%做不出课件。关于课件的来源问题,自己制作的教师约有20%,借助于网络下载的课件经自己加工修改后使用的教师占42.04%,约25%的教师使用学校资源库的现成课件,剩下的一小部分人基本不怎么使用课件。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民勤县第一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四、小结
通过本次调查和研究的分析,对民勤县第一中学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民勤县第一中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正处于信息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即逐步深入的阶段。在民勤县一中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及不足。希望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实践,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领导的领导下,更好地为我校乃至我县教育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