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三科互补试题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jsword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大突破是综合科目考试,中学政、史、地三科归为文科综合考试,更加着眼于学科内及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对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政、史、地三科的教学质量,需对政史地三科的互补进行探究。
  一、政史地互补是文科综合的显著特点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地理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组织等均分别有各自特征,相对独立。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各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带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但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等,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必须要发挥各学科综合优势,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育界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需要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造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猛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调节靠教育。”
  在中国现实的国情下,高考具有调节未来人智结构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探索培养更加有利于鉴别和选拔能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的优秀学生的途径和方法。政史地综合能力考试也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的高考思想。综合科目的考试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选拔,是对考生进行素质、能力考核的一个方面。
  从近几年的政史地综合科目考试试题上看,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强调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淡化了学科界限,政史地三科互补成为试题的发展趋势。
  二、政史地三科互补的几种表现形式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高考试题上看,政史地三科在提法上是综合,实质上交叉渗透互补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进一步体现出了对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其互补性表现在历史、地理的互补;历史、政治的互补;政治、地理的互补;政治、历史、地理的互补。
  1、政治、历史互补。要求学生运用马列主义唯物史观观察历史,了解历史,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育,并借鉴历史解决现阶段政治、经济及有关社会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类政史试题往往以具体史事为背景材料渗透政治学科中的政治、哲学、经济等有关知识,和以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渗透历史学科中有关的事实和主张,要求学生以古论今,从而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2、历史、地理互补。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为背景材料,渗透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以及通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关于人类目前普遍关心的自然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对世界古今的地理概况,社会概况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认识,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评价,比较鉴别,提出有创新意识的见解和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政治、地理的互补。要求学生运用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自然,分析社会,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解决当今世界的一系列自然、社会问题,有关这类政地试题往往以自然、地理现象,社会现象为背景材料,渗透政地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爱护自然,积极关注现阶段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保护、农业、人口等热点问题,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分析推理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政史地三科的互补。政、史、地三科都是中党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也是文科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这三科都以人为中心,研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和规律。政史地的互补,就是齐头并进改为互补有无,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共同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发展,使学生现实地了解人类和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适应和参预社会,肩负时代履于的重任,迎接各种挑战。
  三、提高政史地三科互补试题答题能力的几点思考
  第一,扎扎实实地教好学好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特别是要注意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各知识点、框节、课科之间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
  第二,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时事政治,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广泛吸纳各种新知识,新信息,做到博闻多识,进行横向、纵向的交叉分析,确立正面、完整、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倡导学生思维视野开放性不要拘泥于某一单科,而要勇于突破学科界限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把教材与现实,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五,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创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和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设计好的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设计对比性练习,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  1、一字之差解法完全不同。  (1)一堆煤有90吨,用去了13 ,还剩多少吨?  (2)一堆煤有90吨,用去了13吨,还剩多少吨?  2、区别"分"与"平
期刊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可是,看看我们的语文课堂,光说不写似乎成了一种时髦,"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练就了一张巧嘴,却留下了一双笨手。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但很少给予学
期刊
目的:  比较电针神经刺激与经阴道电刺激两种疗法治疗女性尿频尿急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评分,以证明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尿频尿急综合征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方法:  按照
目的:观察癌痛消颗粒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就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及VEGF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中的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探究性问题、激发创新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地倾向和动
期刊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方对DOR模型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  方法:  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动物模型的筛选研究  将36只有正常动情周期的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
【摘要】 新课改下,课时较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新授课 高效 课堂 模式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的主体性发
作文教学过程的结构从总体上看包括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说,它是指教师设计作文教学,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从学生方面说,它是指学生的写作实践过程。这两个方面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作文教学要认真研究这一过程各个方面的因素,以便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对教师来说,首先要端正自己的作文教学思想。教师的作文教学思想决定着作文教学的方向,作文训练的方法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中,素质
期刊
目的:  观察益气扶正方对Lewis肺癌荷瘤鼠模型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荷瘤鼠机体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益气扶正方对Lewis肺癌荷瘤鼠抑瘤作用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