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大突破是综合科目考试,中学政、史、地三科归为文科综合考试,更加着眼于学科内及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对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政、史、地三科的教学质量,需对政史地三科的互补进行探究。
一、政史地互补是文科综合的显著特点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地理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组织等均分别有各自特征,相对独立。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各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带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但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等,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必须要发挥各学科综合优势,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育界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需要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造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猛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调节靠教育。”
在中国现实的国情下,高考具有调节未来人智结构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探索培养更加有利于鉴别和选拔能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的优秀学生的途径和方法。政史地综合能力考试也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的高考思想。综合科目的考试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选拔,是对考生进行素质、能力考核的一个方面。
从近几年的政史地综合科目考试试题上看,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强调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淡化了学科界限,政史地三科互补成为试题的发展趋势。
二、政史地三科互补的几种表现形式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高考试题上看,政史地三科在提法上是综合,实质上交叉渗透互补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进一步体现出了对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其互补性表现在历史、地理的互补;历史、政治的互补;政治、地理的互补;政治、历史、地理的互补。
1、政治、历史互补。要求学生运用马列主义唯物史观观察历史,了解历史,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育,并借鉴历史解决现阶段政治、经济及有关社会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类政史试题往往以具体史事为背景材料渗透政治学科中的政治、哲学、经济等有关知识,和以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渗透历史学科中有关的事实和主张,要求学生以古论今,从而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2、历史、地理互补。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为背景材料,渗透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以及通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关于人类目前普遍关心的自然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对世界古今的地理概况,社会概况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认识,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评价,比较鉴别,提出有创新意识的见解和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政治、地理的互补。要求学生运用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自然,分析社会,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解决当今世界的一系列自然、社会问题,有关这类政地试题往往以自然、地理现象,社会现象为背景材料,渗透政地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爱护自然,积极关注现阶段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保护、农业、人口等热点问题,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分析推理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政史地三科的互补。政、史、地三科都是中党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也是文科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这三科都以人为中心,研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和规律。政史地的互补,就是齐头并进改为互补有无,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共同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发展,使学生现实地了解人类和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适应和参预社会,肩负时代履于的重任,迎接各种挑战。
三、提高政史地三科互补试题答题能力的几点思考
第一,扎扎实实地教好学好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特别是要注意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各知识点、框节、课科之间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
第二,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时事政治,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广泛吸纳各种新知识,新信息,做到博闻多识,进行横向、纵向的交叉分析,确立正面、完整、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倡导学生思维视野开放性不要拘泥于某一单科,而要勇于突破学科界限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把教材与现实,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五,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创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和创新精神。
一、政史地互补是文科综合的显著特点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地理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组织等均分别有各自特征,相对独立。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各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带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但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等,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必须要发挥各学科综合优势,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育界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需要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造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猛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调节靠教育。”
在中国现实的国情下,高考具有调节未来人智结构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探索培养更加有利于鉴别和选拔能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的优秀学生的途径和方法。政史地综合能力考试也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的高考思想。综合科目的考试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选拔,是对考生进行素质、能力考核的一个方面。
从近几年的政史地综合科目考试试题上看,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强调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淡化了学科界限,政史地三科互补成为试题的发展趋势。
二、政史地三科互补的几种表现形式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高考试题上看,政史地三科在提法上是综合,实质上交叉渗透互补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进一步体现出了对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其互补性表现在历史、地理的互补;历史、政治的互补;政治、地理的互补;政治、历史、地理的互补。
1、政治、历史互补。要求学生运用马列主义唯物史观观察历史,了解历史,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育,并借鉴历史解决现阶段政治、经济及有关社会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类政史试题往往以具体史事为背景材料渗透政治学科中的政治、哲学、经济等有关知识,和以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渗透历史学科中有关的事实和主张,要求学生以古论今,从而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2、历史、地理互补。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为背景材料,渗透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以及通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关于人类目前普遍关心的自然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对世界古今的地理概况,社会概况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认识,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评价,比较鉴别,提出有创新意识的见解和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政治、地理的互补。要求学生运用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自然,分析社会,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解决当今世界的一系列自然、社会问题,有关这类政地试题往往以自然、地理现象,社会现象为背景材料,渗透政地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爱护自然,积极关注现阶段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保护、农业、人口等热点问题,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分析推理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政史地三科的互补。政、史、地三科都是中党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也是文科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这三科都以人为中心,研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和规律。政史地的互补,就是齐头并进改为互补有无,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共同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发展,使学生现实地了解人类和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适应和参预社会,肩负时代履于的重任,迎接各种挑战。
三、提高政史地三科互补试题答题能力的几点思考
第一,扎扎实实地教好学好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特别是要注意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各知识点、框节、课科之间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
第二,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时事政治,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广泛吸纳各种新知识,新信息,做到博闻多识,进行横向、纵向的交叉分析,确立正面、完整、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倡导学生思维视野开放性不要拘泥于某一单科,而要勇于突破学科界限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把教材与现实,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五,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创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