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之境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c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画者,我们都会关注画面效果、笔墨功夫和色彩关系,关注心境、意境、结构,但是,我们可曾有过聆听?rn是的,聆听.rn聆听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一个人、一块色……rn聆听一幅画.rn安静地坐着,不专注于画面,也不费力地创作,而是安详地聆听,这时,各样的声音就冒了出来,远处的,近在耳边的,当所有声音都听进去了,心就不再是一条狭窄的管道.你就会发现,在不强求的情况下,因为聆听,你会对画面产生惊人的感受和新的认识,洞察到那不易被察觉的美.越是听进所有声音,心越安静.只有当抗拒时,亦即在你和你不想听的那个声音之间竖起屏障时,心才会挣扎.
其他文献
伴随着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佛教等思想的传入,混乱动荡的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远离凡俗、归隐于世的思想风尚.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绘画艺术呈现出新的风貌,主要表现在审美转向飘逸自然、重精神气韵,题材内容推陈出新、佛画盛行,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成就璀璨三个方面.其整体艺术风格可概括为陆探微所创的“秀骨清像”.南北朝绘画艺术的发展极大影响了佛教造像的塑造,以龙门石窟为例的“中原风格”造像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艺术特点.
傅抱石曾经题写过这样几句诗:“花鸟至今日,纷纷多径蹊.漫狂称八大,刻划许云溪.雪翁逞遐想,落笔世所稀.既擅后蜀意,复具南唐奇……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诗中所描绘的即是自朱耷和恽南田故去后的三百年间,一位最应推举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大家—陈之佛.
期刊
写生课是现代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必修课程,本文就中国画写生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做出思考并指出改进方向,提倡“写生创作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注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提倡记忆默写的方法创作,主张引入平面构成教学.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在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领域均有所建树.不仅如此,他又是一位艺术理论家.尤为可贵的是他将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界限打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跨界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的艺术大师,这决定了他在中国艺术史上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王乃壮先生是当代国画大师.94岁的他,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出了一笔弥足珍贵的艺术财富.rn泰戈尔《飞鸟集》有诗句:神从创造中找到了自己.乃壮先生从他的艺术创造里找到了他的生命,找到了艺术家的人性和神性.他的人性光辉通过他的画升华成艺术的民族性,融进当代文化的大河,成为推动文化进步的一朵灿烂浪花.在20世纪中叶,他追随他的四位老师徐悲鸿、吴作人、李苦禅、刘海粟,以大毅力、大定力打进书画传统,打入世界艺术.经千锤百炼的严格修学训练,他老师的风格成就,都化成了他的艺术根基和生命力量.
期刊
本文对米芾《漆书竹简帖》有关漆书得名由来、竹简制法、简书形制,以及书帖年月、时间、地点等相关问题做了一番正本清源的考证,并试图从米芾漆书的表现中寻绎其字法体势所受到的影响.
从2013年开始画没骨花鸟,今年是第七个年头.最初,因为编辑出版工作,我无意中看到清代恽寿平及金农的没骨花鸟画作品,受其启发,便试以冬心之笔意与南田没骨花鸟画法写生东湖盆景荷花.这虽为首次没骨花鸟写生,有生涩之笔,却有通畅之感,很是意外.这是从未有过的感觉.此后,我便迷恋其中.
期刊
期刊
一位艺术家要想在艺术史上留名,一个极重要的理由就是必须具有不可替代的个人风格,而个人风格的形成,显然又和其进行艺术创新密不可分.潘天寿的作品拥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艺术创新观,而他欣赏和师法的对象也大多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画家.本文所讨论的,是潘天寿的创新观及其在书画实践中的体现.
期刊
于兴洋的作品上经常可见“三羊”的落款,很有些“洋”字拆开来入画的感觉.至于说“三见”,未必很准确,但确实有那么三次,我对兴洋画作的印象特别深刻,还能形成前后的逻辑链接,从而对兴洋山水画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