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理论宝库--读《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有感

来源 :全球教育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在我国基础教育全面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 ,由我国著名课程教学论专家钟启泉教授担任总主编、汇集国内知名教授学者编著的《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丛书》包括了《课程设计基础》( Curriculum reform is a hot topic in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world today. On the occas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Professor Zhong Qiquan, a famous expert in teaching theory in our country, served as the chief editor of the book, and compiled the book series of contemporar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eries) compiled by famous professors and scholars Shandong Education Press grand launch. This “series” includes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is” (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十分精辟地将人文社会科学的职能概括为“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但是长期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求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相当多研究成果未能实现转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未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顺利实现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己成为当今共同关注的
运河从来不是哪个帝王一时心血来潮下江南的产物,它是王朝统治的经济命脉,国家财政运转赖以为系的动脉,也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对象,是古代中国财政运转最具体的媒介之一。  半个中国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型的天然河流(例如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一路向东,流入大海。为了解决南北之间的交通运输问题,古代中国人只能通过开凿南北走向的人工水系来连通天然的大江大河,因而成就了中国贡献给世
期刊
数据流由一系列有序到达的、趋于无限的、动态的数据组成。现实世界和工程实践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流,这种数据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数据,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和挖掘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学习是人类实践中一个核心问题,传统的学习理论关注学校情境中的学习,而缺乏习对非学校情境学习实践的理解.“理解实践”从活动与情境的视角来观察学习,提出了情境化学习理论
当今时代是网络经济的时代,“互联网+”模式已经扩展到各行各业,在这个大背景下,不仅是互联网企业,非互联网企业也逐步开始摸索与互联网接轨的方式与途径,以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中国历经千难万阻加入WTO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政府将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商业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掌握科技创新趋势。现如今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大量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间关系日益复杂,如何打破产品研发过程中的
本文介绍了美国大学中普遍实行的永久聘用制度和美国学术界内外围绕此项制度展开的争论,追溯了此项制度的历史起源及其与学术自由问题的关系,分析了此项制度的利弊,希望由此
20世纪大学教育发展趋势丛书 ( 3册 )主编田建国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2月出版32开 软精装  38 6 0元大学 ,正如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所指出的 ,它的“根本使命是促进
本文从中日所处的共同时代背景及其对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 ,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两个角度的多个方面对中日义务教育质量目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两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