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破题观与作文审题立意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回视古代写作理论发现刘熙载《经义概》中有诸多关于“文题”的概括性论断。其定向审题,分解题目;开篇破题,引出主旨;反正倒顺,纵深思维的破题观对今天审题立意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启示今审题立意教学可进行“靶向式”审题,细读分解材料;明确主旨定位,借鉴破题开篇明义的文体结构形式;遵守主旨兼具归纳性与扩展性的原则以及在审题立意教学中培养学生文眼思维。
   关键词 刘熙载;《艺概》;破题;定向审题;文眼思维
  审题立意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一方面,除了借鉴国外写作教学的理论经验外,还应回视古代优秀的写作理论,挖掘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理论经验。
   刘熙载《艺概》中《经义概》就蕴含着诸多其研习经义的精华,是其多年治经讲学的结晶心得。特别是其中关于“文题”的概括性论述,在在借鉴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也有诸多刘熙载自己对破题的创见,将其引入当前审题立意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八股文破题的现代价值,另一方面也能为审题立意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导。
   一、刘熙载之破题观
   在论说刘熙载破题观之前,有必要对八股文破题做一番说明。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之一,它的定型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规范的八股文体式一般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题、提二比、中二比、过接、后二比、大结等部分。“体凡屡变”是八股文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破题”却一直没有改变,成为八股文结构中最关键的部分。破题是指作者以自己语气,在文章开头用一二句话简明地剖析、概括题目,扼定文章的主旨,刘熙载视之为“小全篇”。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县考》中也说过:“破题就是开头的两句话,须将题目的意思讲清楚,这便叫作‘破’。俗语说初次遇到的事情,是破题儿第一回,也就是借用这个意思。”“题”则是指的是被要求阐释的儒家经义原文。
   刘熙载《经义概》中的“经义”是科举考试的一种。宋代科举考试,以儒家经书文句为题,使士子议论其义,故称为经义。经义与诗赋合称二科。明清时继续沿用经义只是体裁稍有变化,俗称八股文,又称为制义、时文。因世人对八股文的成见,相比其他《诗概》《文概》篇章,《经义概》备受冷落也在情理之中。八股文的消极作用古今人都有具体的论述,概不赘述。但,八股文盛行于明清两代,无数士子莫不束发研习,是科举入仕的重要手段,其积极作用也不应漠视。《经义概》乃刘熙载一生研习经义的心血和结晶,内蕴着许多值得学习的宝贵财富。陈文新主编的《八股文总论八种》中认为刘熙载的《经义概》是在宏观的视角上把握经义学科本质、基本特点、写作特征和应试是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而从“概”入手治学的好处,能得其大意,则小缺为无伤,且触类引申,即可逐渐形成完备丰盈的知识体系。并且掌握相关的技能,进而由技能到技巧,由技巧到熟练技巧,慢慢就成为行家里手了。[1]可以说,刘熙载是从理论的高度对八股文这种文体的创作特点和写作技巧进行了总结。分析整理《经义概》中关于“文题”的概括性论述,试总结刘熙载的破题观,具体表现如下:
   1.定向审题,分解题目
   审题要明确方向和角度,学会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题眼、题绪等。刘熙载说:“有认题,有肖题。善认题,故题外无文;善肖题,故文外無题。”这都说明认题之准、肖题之精。
   破题的前提是“认题”,也就是今天的审题。经义取士,题目都是由一定范围、界域的,因此文章写作既然不能画蛇添足,也不能削足适履,而要在指定范围内发挥、探索,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为此认清题目之言,理清题目的核心要义就显得至关重要,刘熙载论破题“认题”时就强调定向审题,分解题目:认清题位、题眼。
   首先,“认”题位,整体把握题目要义,避免割裂。科举应试主要考察士子对儒家经典及其义理的熟悉程度,主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是自经义考试以来近500多年以来唯一的试题库,科举考试上到殿试、会试下迄乡试、童生试都要从中出题,题目的有限性和考试的无限性又导致拟题之风严重,故出题者着变换花样,题目类型复杂多样,若不认清题目出自哪本书、哪段话并联系上下文即全句、全节、全章的整体的语义,很有可能会与圣人原意背离,甚至出现离经叛道言论。认清题位的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要整体把握题目的要义,避免割裂或是攀连,于今作文审题来说也要把握题目或者材料的完整性、相互关联性,分析题目的内涵与外延,找准意蕴生发的基点,然后明确全文的立意。这不仅是体认经义文题的唯一途径,也适用于各种文体的审题。
   再有,“认”题眼,抓住关键字词,快速破题。刘熙载:“题有题眼,文有文眼”,“题眼或在题中实字,或在虚字,或在无字处”。或“题兼有虚实字者,文则有坐虚呼实,坐实呼虚二法”,题目虚实相生,则要化虚为实,转实为虚。刘熙载道:“题字句少则宜用拆字法,字句多则宜用并字诀。虽用并字诀,然紧要之字句仍须特说,是亦未尝非拆字也。”又说“拆题字法,如数字各为一义,一字自为数义,皆是也。拆句、拆节亦如之。[2]”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透彻理解,阐释以为文是八股文破题的常用手法。如《论语》中以“子曰”为题,有人作破题云“匹夫而为天下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将题目拆成“子”和“曰”两部分,用八股文的破题法来说即顺破题面,孔子以一平民而被后世奉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每一句话都被后世当作是不可违背的至理名言而遵行。这就是在整体把握语义的基础上,对这两个字的透彻的领悟。如此破题可谓是恰到好处。
   2.开篇破题,引出主旨
   破题的第一奥义须开篇明义,扼定主旨。八股文乃科举应试之文,开篇明义,用简明的语言道出中心主旨。刘熙载有言“昔人论文,谓未作破题,文章由我;既作破题,我由文章。”“破题是个小全篇”都印证了破题在八股文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的精神主旨全汇于此,其后行文必抱定主旨。不可肆意行文,后文须得围绕破题多角度展开论述。总之破题就是对题目材料内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一方面要求能收得拢,另一方面也要扩得开。所谓“收得拢”就要如刘熙载所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以蔽之”“约之则为一言”,要用凝练、简明的语言提炼、总结题目要义;而“扩得开”也如刘氏所说“扩至则为千万言”,不仅要能够抓住题目中心,还要能抓那些能够有所阐发,兼具归纳性和扩展性的、有强烈言说欲望的核心主旨。    破题开篇明义虽说是科举考试的功令性要求,但对于今考场作文来说此种文体结构值得借鉴。场中作文又最忌模糊含混,让阅卷者不知所云,开篇就要使其“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古人对开篇明义有诸多论述,唐彪《读书作文谱》:“一篇机扼”全在“文之发源也”。“此处若能得势”,则后“皆有力”。“通篇之纲领在首一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近代学者梁任公先生也说“文章最要令人以往而知气宗旨所在,才易于动人。如向人借钱,晤面之后,不说来意,先寒暄半天,等人家听得倦了,然后再讲到借钱,不如一会面就说借钱,比较爽快一点。”这种文体结构的好处在于,从内容上来说开篇就点明题目要义,重点突出;形式结构上统摄下文,起纲领性的作用,布局清晰。
   3.反正倒顺,纵深思维
   “反正倒顺”是指破题的一种方法,此处笔者借以指称八股文具体思维训练的内容。破题方法的使用实际上潜藏着一定的写作思维在内,有利于写作者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针对破题方法,刘熙载概括说:“人皆知破题有题面,有题意,以及分合明暗、反正倒顺、探本推开、代说断做、照上缴上法”等。
   一分合明暗,“分合”就是分开扩展的手法。这与陈绎曾《文说》中论抱题法极相似,他谓“开题:以题中合说事,逐一分析开写,与篇中各间架内,次其先后所宜,逐一说尽。”“合题:亦以题中合说事逐一开写,却将意融会作一片,一口气道尽。”[3]“明暗”指的是明破、暗破。明破就是照着题面而解释题意。暗破是依题面所包蕴的道理,而不直露出题中的字眼,将题目中的字用同义词替换。
   二反正倒顺。“反正”是文章笔法中的正笔和反笔,正笔即顺其事而正书的手法,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顺序正面书写,反笔与正笔相反,逆其事而反书,把客观事物发展的顺序颠倒过来,反面切入,讲究“以反拖正,曲折显意”而不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在写作中正反交错使用,能让文章或文句形成一种错综变化之美,产生曲折有致的艺术效果。“倒顺”,倒,行文中逆转的手法,与小说艺术创作中“奇笔”手法相似,出人意表又余味悠长。“逆”与顺相对,即反承文意,顺逆相间,能形成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文章气势。
   三探本推开。“探本”又可说是指推本溯源的方法,围绕追溯探究得出的道理议论展开叙说。对于“推开”的方法,唐彪《读书作文谱》略有些论述,他说“文至后幅,正义已尽,难以发挥,可于题外推广一层”。实质主张思维延展和发散,视野要广阔,虽说要就题立意,但思维视野不能就题论题,就事论事。
   四代说断作。“代说”法强调要善于用代字去隐指某人、某事、某物,使词句蕴藉含蓄、曲折有致,从而避免作品意脉过于浅露的毛病。当然,这方法与破题功令性要求有关,即破题中不能出现圣人、贤人及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等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现鸟兽草木器物之名,而要用其他字眼代题。如孔子要用“圣人”代替。颜回、子思、曾子、孟子等要用“大贤”代题等。注重引导学生增强文章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尽量减少或避免一个词语的反复出现,相同语义可使用同义词替换。“断作”指的是用以评判和论断的方法,有明断和暗断。
   五照下缴上。照,照应;缴,陈绕,扭转。用在文章写作中是一种文脉伏应得手法,但在破题中则是一种包蕴题目上下文的相题之法。
   八股文的写作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的这一观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近代学者邓云乡在其《清代八股文》中就曾说“八股文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以《四书》命题作文的严格限制思维的强化训练,训练其思维的集中性、准确性、敏锐性、全面性、辩证性。”[3]从以上破题的各种方法中我们也可知八股文破题对思维的训练确有好处,严格的令性要求实际上也起到了倒逼行文技巧,在“回互其辞”中锻炼考生正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等,这对于今天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来说值得借鉴,审题立意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多角度、多视角去审视所给材料,发散思维,不局限于材料文字表面,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辩证分析才是审题立意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 劉熙载破题观对审题立意教学的启示
   1.“靶向式”审题,材料细读分解
   首先,“扣题”是审题的前提条件。刘熙载论破题强调“尊题”,一切围绕题目生发,这是八股文这种文体的内在规定性,也是古人所谓的“赋得”一类的文章的普遍法则。刘熙载说“文莫贵于尊题”,而“尊题”又“自破题、起讲始”。他还说“题义有而文无,是谓减题;题义无而文有,是谓添题。文贵如题,或减或添俱失之。”强调文章写作扣题的重要性,所以可说经义文章写作关键还是全在于“题”,这里的“题目”指被阐释的经义的文句。相当于给材料型作文的“材料”,而围绕“题目”上下铺张的方法对于今天的写作训练依然值得借鉴。回顾作文命题的趋势,高考作文命题从过去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约束,到如今新材料作文、情境性作文,高考作文命题逐步放宽学生写作限制,提升学生自由写作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这并不意味着考试作文规定性的丧失及作文难度的降低,反而加大了审题立意的难度,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审题和立意这两个环节,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必定是文不对题或内容差谬。
   其次,审题目标要明确,角度要清晰,如八股文“认题”从题位、题眼等角度入手,而对于当前常见的情境任务型作文来说。审题要抓住这个任务情境,明确写作是以什么角色、对谁、为什么目的、写什么、用什么方法写等交际语境问题。这是基于荣维东的交际语境写作的理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一个趋势,强调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目的意识、功能意识、语境意识、语体意识、文体意识等。以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II卷的作文题为例。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结合“以什么角色、对谁、为什么目的、写什么、用什么方法”等审题角度对材料进行提炼,以什么角色?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角色。”对谁?对所有来参加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所有与会人员。为什么目的?为弘扬中国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同行,共克时艰的美好愿景。写什么?明确文章写作的文体规范——演讲稿,演讲稿具有针对性、鼓动性、口语性等特征,好的演讲稿须要向听众传达信息,阐释道理,使听众了解情况并信服,最好能激发和调动渲染听众的情绪。用什么方法?这就要结合材料所规定的文体,根据此种文体本身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一些事实例证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以及中国在其他国家的援助。或者还可以巧设排比,激发世界青年与各国人民一道同中国人民一起携手共建美好未来的决心。
   最后,材料细读分解,抓住材料核心关键词,连接词。以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为例: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则话题材料作文,围绕“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审题难度不大,但重点要放在“距离”“联系”的含义的理解上,学生应该也不难理解,难的是要看到就是这样一对从文字层面有相反的词语意味,但背后却拥有着一个共通点就是疫情当头,每个人民都在为防疫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打赢抗击疫情的攻坚战贡献了力量。同时还要注意關注题目中能显示文章脉络的字眼。刘熙载说“题有筋有节。文家辨得一节字,则界画分明,辨得一筋字,则脉络连贯。”强调辨析题目语言结构形式,并根据题目的语言结构形式布局谋篇,编织文章脉络,确定写作范围,增强文章写作的层次性和条理性。这里“与”字就很关键,提示我们写作既不能偏向写“距离”也不能偏重写“联系”,而要将二者参看。
   2.主旨“定位”明确,兼具归纳性与扩展性
  首先,主旨“定位”准确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总体的价值取向“定位”准确,价值观、人生观要积极向上。另一方面从结构上来看,主旨在作文中的“位置”安排上可以借鉴八股文破题,在开篇点明中心主题。这主要是针对考生目中无题,匆匆落笔,开头写作拖泥带水,不知所云的问题。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乔吉博学多能,以乐府称,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致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这里引乔梦符“凤头”之说,亦旨在说明文章开头的重要性。文章开头漂亮,引人入胜,像凤头一样俊美精彩,会给文章增色。
   其次,主旨要兼具归纳性与扩展性。归纳性是指通过对材料的细读,从材料中抽取核心观点并加以凝练总结,并且开篇点出主旨最好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扩展性是指主旨要是写作者真正有所思考和启发的,要能够展得开,视野要广阔。这就如同刘熙载《经义概》中所说的“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当前学生立意浅层化,立意平平,甚至是呈现低幼化状态。主旨要兼具归纳性与扩展性实际上可以作为学生确定主旨的原则和方法,学生自己审视思考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将主旨概括出来吗?能够对所确定这一主题进行??推展延伸吗?对这一主旨有所思考和启发吗?这些都要成为学生确定主旨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并且在此种原则导向下,立意教学的目标将更为明确,可以设计课程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分析阐释能力等。
   3.思维训练是审题立意教学的核心
   思维是一切活动的核心,思维的训练也是审题立意教学的核心。刘熙载所谓的各种破题之法,如“反”“正”“倒”“顺”背后无不蕴藏着相应的写作思维,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等,在审题立意教学中都应该引起重视,有意识、针对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前面对具体的破题方法已经有所论述,此不赘引。刘熙载在谈论文章写作布局时,同样强调了写作思维的重要性。他说“昔人论布局,有原、反、正、推四法,原以引题端,反以作题势,正以还题位,推以阐题蕴。”如果说起承转合是说的文章结构布局,那么“原、反、正、推”就是四种写作思维的方法。“原”就是先说出题目的原始话头、“反”就是再立起原始话头的对立面,以建立论证的形势,“正”就是正面阐述题意的本位,“推”就是进而推论题目的全部内涵。[4]写作布局背后也蕴含着相应的写作思维,可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八股文破题蕴含着文眼思维,值得学习并引入审题立意教学。黄强在《八股文与明清文学论稿》中说:“八股文破题的技巧,其基因就孕于猜谜之中。如果将谜底作为题目,解释谜底的谜面就成了破题,所以谜语和破题实质上都是在绕弯子,用刘勰的话来说就是“回互其辞”。谜语是有暗示之辞求本意,破题是出本意求暗示之辞”猜谜语即将暗示事物或文字使人猜测的隐语也可以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如果把“文章”比作谜语的话,文章就是一种特殊的谜语。它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迷底和谜面、谜目一起出现,只是巧妙地将谜底“隐”在谜面之中,这个谜底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眼“,而审题立意是实际上就是确定文眼的过程,写作者根据一定的规则,选择或创造出文眼,然后根据表达的需要写出文章。而读者在读文章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去思考,寻找文眼。培养学生文眼思维对提升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八股文早已成为历史的遗迹,甚至一度被批评地体无完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新认识和探索八股文的现代价值,这是值得赞扬和支持的。人文学科的意义就在于建构意义,一味否定,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正如凝聚着刘熙载一生研习经义的心血的《经义概》,多年来备受冷落,令人唏嘘。这种状况应该有所改变,细读刘熙载《经艺概》一书,可知他论破题微言大义,寥寥几笔,就将写作行文的奥义揭露出来,并且开始从理论的高度思考问题。如他强调“主脑皆须广大精微”“主脑既得,惟抱定而已”于今写作教学都有指导意义。
   可以说,刘熙载论破题中是对古人积淀了几千年的写作智慧的总结,也是从其一生无数的写作实践中凝练而成的,值得我们好好揣摩体会,我们要深味其中滋味,批判地继承这份遗产,不断发掘其现代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新主编,张思齐整理[G]八股文总论八种.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08):863
   [2](清)刘熙载著[M]艺概,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191.
   [3]邓云乡.清代八股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199-201
   [4]董友福.八股文模式化训练对写作教学的借鉴意义[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
  [作者通联: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文学批评总得求援于人性”,本文从人性角度思索、探讨《宋定伯捉鬼》一文中人性的“恶”.
一年级新生入学,家长焦虑无良策,学生迷茫难适应.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从教学理念和价值观的同向引领、小学和幼儿园的双向衔接、适应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双线并行、教
摘 要 从课程的角度审视散文阅读教学:课程开发需立足文学解读之上并做出适宜的教学解读;散文教学可以采用对话文本、引入支架、任务驱动等路径;教学的实施需要落在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体验等语文活动上。   关键词 《老王》;课程开发;课程规划;课程实施  课程可以宏观到语文学科的总和,也可以微观到一节课。每一节课都实际经历着课程开发、规划和实施的过程。如果散文课堂是一个美丽的旅程,首先面临的是去向哪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课的群文阅读,由两篇小说组成:《百合花》与《哦,香雪》,这两个作品时代背景不同,主题不同,叙事聚焦亦不同,看似毫不相干,但却以共同的诗化叙事,建构了一种诗化小说文体,表现出相似的美学追求。首先,情节的弱化催生出一种冲淡的美学效果;其次,回忆作为建构小说文本的重要方式,勾连起此在与彼在,让昔日的美好或尴尬照进现实;第三,小说的含蓄美使得它的艺术容量均超越了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内存。
在语言的发展中,语音的变化较缓慢,语法次之,词汇变化最快。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近现代作家的作品等离现今学生或多或少有些距离,文本中的词汇自然有些是难以理解的。从词语分析入手进行文本解读,着意于同义词、易错词、生僻词等的深入探析,可以达到“词义通而文意明”的效果。
大单元教学立足于“学习事实具身”处理和设计,是指围绕学习事实具身处理和设计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资源、内容和方法,进而组织、开展、反思和评价学习的教学处理和设计.
摘 要 辩证思维要转化为议论说理行文的辩证分析之法,就需要抓住辩证思维的核心方法加以写作赋形,确立富有实践价值的议论思维结构,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分为二正反合”分析思维模型。根据“正反合”方式的不同,尤其是“合”也就是对立之统一的结合点的差异,则可以细分之为“兼容互补合其正”“平衡两端守其中”“辨析分殊归一理”“相反相成循其变”等类,形成类型不同又紧密关联的具体说理路径,以便灵活运用于審题立意、
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说”思想对语文教学影响深远。教师以此为指导,以语文教材为教学素材,进行多方尝试,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技能的目的。本文将“例子说”思想与日常写作教学相结合,解析“例子说”视域下写作教学的具体实践途径。
摘 要 为进一步明确统编版语文教材在议论文选文系统上的特点,在总结议论文选编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议论文选文的调整与变化对议论文教学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 教材研究;编排特点;选文系统;教学建议  选文系统作为语文课程内容四大系统之一,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语文教科书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比,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议论文选
群文阅读是围绕议题对群文展开以比较和整合为主要行为的整体性阅读过程,对扩大学生阅读面,加深文本理解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金色花》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