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和高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了解我国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这将会给高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我国高校现行人才培养机制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需求不符,这就需要高校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C-0057-04
近几年来,“政产学研用”各方都已经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合作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眼下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想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革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校、政府、企业等各主体多方协力、各自充分投入有效资源、共同开展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培养体系,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利益互享、成果共享、风险共担制度,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协同创新型人才。
一、政产学研用形势下,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现状
首先,在当前政产学研用各环节中,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产学结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趋向于普及化,学校科技工作者作为高校科技研发的主力人员,担负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校企合作。同时,又缺乏产学研主体的参与,再加上组织形式过于传统,学科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学校科技创新人才陷入“单枪匹马”战斗的局面。即便是“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在研究中,也会缺乏信心,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缺乏协调统一,普遍都是各自负责完成相应的任务。其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各高校虽然提出并实施了多种培养模式,但是大体都是相同的,只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而忽视对实习基地的使用;只注重课堂教学时间,而忽视实践教学的过程,开设了大量的验证性实验,缺少创新性的实验,课程设计也只是走走形式,论文内容空洞,对培养人才质量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机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低。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趋势
首先,人才培养模式开始从“产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三方相结合转换成为多方协同模式。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将开发、研究和生产相结合,形成统一的协作系统,并在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在现代信息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满足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建设创新平台、设立奖励政策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在确保用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更加全面地发挥了各用户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所以,应重视“政府”“用户”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其次,培养人才规格从单一形式向多元形式转变。相对来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也开始改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各类型人才需求的差异,聘请业界精英和其他院校的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共同商讨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教育改革方案等,人才培养规格也开始由应用复合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转变。再次,合作模式开始由单方受益向各方平均受益转变。在传统合作模式中,成果、专利等利益属于企业,这种单方受益局面降低了高校参与合作的热情。在现代多方合作中,企业在获取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时,高校也可以得到相关成果的利益,在确保双方获利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高校参与产学研的积极性。
二、政产学研用的结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形成以“理解尊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由以创业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成为以创新创业为主的现代教育模式,形成以“理解尊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塑造学生个性为前提,以学生积极参与为目的,营造出学生勤于思考、追求真理的求知气氛,形成创新、好学、向上的良好学风。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做到尊重和包容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掌握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价值取向等,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每位学生的差异,运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观意识的能动性,展现自身的个人价值。教师在发现学生特长和优势后,尊重每位学生的习惯,通过启迪和熏陶,确保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的侵蚀。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帮助学生努力克服,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积极走出困境。
(二)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在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基础上,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跨专业和跨学科学习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可以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自觉选修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课程,选择攻读辅修学位。学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成绩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研究能力较强、综合素养也较高。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数量和申请发明专利比例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也有很多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在学生毕业之后,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继续深造,都表现出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获得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认可和赞美。在本科阶段扎实的专业基础学习中,无论是学生的自我學习能力,还是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使学生在研究生时期可以快速开展高水平、高技能的研究工作,并可以研究出更多的成果,在充实自身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重视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重视课堂教学与自身体验的融合,系统知识与专题讲座的融合。应转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兴趣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教师运用层层引导的教學方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调研法、模拟课题法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注重产学研用结合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时间上,贯穿于本科阶段的全过程,确保四年的持续性;在教学空间上,跨越校内与校外、课堂与课外,在拓展实践教学空间的基础上,大大拓展教学时间,从而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将学生分成为若干个团队,以实验室作为教育教学的基地,结合“混合式”、“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注重团队合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刻苦钻研、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求真务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水平。以实验教学为基本例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独自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加强他们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和掌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出实验设备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讲解在实验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实验室教学效果;设置形式多样的实验类型,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选做实验、自拟实验,增加一些研究性的实验或者综合性的实验,增强学生研究的兴趣。在创新性实验中结合现代科学创业的成果,形成从模仿实验逐渐发展到开发研究的层次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四)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共同合作和分享研究成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去服务社会。既需要经常开展一些常规性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也需要开展一些创业实践。高校提高产学研用合作,重视产学研用合作,注重建设和管理科技示范基地,成立“创业教育中心”,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企业及进驻企业的管理中。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创新创业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越大,越能激发起学生创业的热情。很多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创业理论知识后,积极投入到创业行列中,在校内成立“创业工作室”“创业团队”,这些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增强了他们创业的信心。有的大学生进驻到“创业园”中开展创业孵化,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换速度,也赋予“政产学研用”结合新的涵义。我国政府和高校都在营造出一种以创业为光荣的社会气氛。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创业人数比例逐年增加,不但解决了自身就业的问题,而且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我国有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热情得到显著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毕业生选择创业,从而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和人生价值。
(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在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中,科技竞赛与科技活动是主要平台,大学生在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中,体现出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意识到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意识和研究意识显著提高,踊跃报名参加到各项竞赛中。如,创业计划大赛、创新性实验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职业辩论赛等,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获奖数目也明显增加,充分体现出大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学校举办的食品文化节、创业文化协会、营养保健协会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扩大自身交际圈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系列活动,并与一些认证机构展开合作,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和学习的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到各项技能考试中,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可以开展学科竞赛。本校学生通过与其他高校学生同台竞争,可以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超越自我。因此,各高校应该联合举办学科竞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在竞赛中找寻到学习的动力,在竞争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六)整合校内有效资源,实现多方主体共赢
促使高校教学科研及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以企业研究技术为根本,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起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平台。同时,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他们展示自身科技成果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高校应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提供给建设基地充足的经费,确保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拓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渠道,缩短学生与企业间的差距,让学生将自身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直接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无论是今后选择创业,还是选择就业,都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同。另外,高校应与国内科研院、重点院校等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最完善的实验设备,拓展眼界,提高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积极贡献出自身的全部力量。产学研用相结合,构成了完善的、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了各职能主体的共赢。
三、结语
“政产学研用”的实施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高校、企业等各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健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以此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
[2]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3]王崇举,郑旭熙,曾庆均.突出开放教育和全程实验教学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6).
责任编辑:曹鸿骅
关键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C-0057-04
近几年来,“政产学研用”各方都已经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合作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眼下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想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革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校、政府、企业等各主体多方协力、各自充分投入有效资源、共同开展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培养体系,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利益互享、成果共享、风险共担制度,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协同创新型人才。
一、政产学研用形势下,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现状
首先,在当前政产学研用各环节中,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产学结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趋向于普及化,学校科技工作者作为高校科技研发的主力人员,担负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校企合作。同时,又缺乏产学研主体的参与,再加上组织形式过于传统,学科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学校科技创新人才陷入“单枪匹马”战斗的局面。即便是“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在研究中,也会缺乏信心,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缺乏协调统一,普遍都是各自负责完成相应的任务。其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各高校虽然提出并实施了多种培养模式,但是大体都是相同的,只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而忽视对实习基地的使用;只注重课堂教学时间,而忽视实践教学的过程,开设了大量的验证性实验,缺少创新性的实验,课程设计也只是走走形式,论文内容空洞,对培养人才质量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机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低。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趋势
首先,人才培养模式开始从“产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三方相结合转换成为多方协同模式。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将开发、研究和生产相结合,形成统一的协作系统,并在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在现代信息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满足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建设创新平台、设立奖励政策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在确保用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更加全面地发挥了各用户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所以,应重视“政府”“用户”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其次,培养人才规格从单一形式向多元形式转变。相对来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也开始改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各类型人才需求的差异,聘请业界精英和其他院校的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共同商讨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教育改革方案等,人才培养规格也开始由应用复合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转变。再次,合作模式开始由单方受益向各方平均受益转变。在传统合作模式中,成果、专利等利益属于企业,这种单方受益局面降低了高校参与合作的热情。在现代多方合作中,企业在获取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时,高校也可以得到相关成果的利益,在确保双方获利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高校参与产学研的积极性。
二、政产学研用的结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形成以“理解尊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由以创业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成为以创新创业为主的现代教育模式,形成以“理解尊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塑造学生个性为前提,以学生积极参与为目的,营造出学生勤于思考、追求真理的求知气氛,形成创新、好学、向上的良好学风。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做到尊重和包容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掌握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价值取向等,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每位学生的差异,运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观意识的能动性,展现自身的个人价值。教师在发现学生特长和优势后,尊重每位学生的习惯,通过启迪和熏陶,确保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的侵蚀。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帮助学生努力克服,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积极走出困境。
(二)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在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基础上,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跨专业和跨学科学习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可以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自觉选修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课程,选择攻读辅修学位。学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成绩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研究能力较强、综合素养也较高。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数量和申请发明专利比例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也有很多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在学生毕业之后,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继续深造,都表现出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获得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认可和赞美。在本科阶段扎实的专业基础学习中,无论是学生的自我學习能力,还是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使学生在研究生时期可以快速开展高水平、高技能的研究工作,并可以研究出更多的成果,在充实自身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重视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重视课堂教学与自身体验的融合,系统知识与专题讲座的融合。应转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兴趣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教师运用层层引导的教學方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调研法、模拟课题法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注重产学研用结合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时间上,贯穿于本科阶段的全过程,确保四年的持续性;在教学空间上,跨越校内与校外、课堂与课外,在拓展实践教学空间的基础上,大大拓展教学时间,从而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将学生分成为若干个团队,以实验室作为教育教学的基地,结合“混合式”、“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注重团队合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刻苦钻研、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求真务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水平。以实验教学为基本例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独自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加强他们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和掌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出实验设备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讲解在实验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实验室教学效果;设置形式多样的实验类型,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选做实验、自拟实验,增加一些研究性的实验或者综合性的实验,增强学生研究的兴趣。在创新性实验中结合现代科学创业的成果,形成从模仿实验逐渐发展到开发研究的层次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四)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共同合作和分享研究成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去服务社会。既需要经常开展一些常规性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也需要开展一些创业实践。高校提高产学研用合作,重视产学研用合作,注重建设和管理科技示范基地,成立“创业教育中心”,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企业及进驻企业的管理中。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创新创业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越大,越能激发起学生创业的热情。很多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创业理论知识后,积极投入到创业行列中,在校内成立“创业工作室”“创业团队”,这些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增强了他们创业的信心。有的大学生进驻到“创业园”中开展创业孵化,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换速度,也赋予“政产学研用”结合新的涵义。我国政府和高校都在营造出一种以创业为光荣的社会气氛。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创业人数比例逐年增加,不但解决了自身就业的问题,而且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我国有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热情得到显著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毕业生选择创业,从而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和人生价值。
(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在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中,科技竞赛与科技活动是主要平台,大学生在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中,体现出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意识到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意识和研究意识显著提高,踊跃报名参加到各项竞赛中。如,创业计划大赛、创新性实验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职业辩论赛等,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获奖数目也明显增加,充分体现出大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学校举办的食品文化节、创业文化协会、营养保健协会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扩大自身交际圈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系列活动,并与一些认证机构展开合作,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和学习的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到各项技能考试中,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可以开展学科竞赛。本校学生通过与其他高校学生同台竞争,可以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超越自我。因此,各高校应该联合举办学科竞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在竞赛中找寻到学习的动力,在竞争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六)整合校内有效资源,实现多方主体共赢
促使高校教学科研及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以企业研究技术为根本,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起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平台。同时,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他们展示自身科技成果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高校应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提供给建设基地充足的经费,确保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拓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渠道,缩短学生与企业间的差距,让学生将自身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直接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无论是今后选择创业,还是选择就业,都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同。另外,高校应与国内科研院、重点院校等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最完善的实验设备,拓展眼界,提高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积极贡献出自身的全部力量。产学研用相结合,构成了完善的、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了各职能主体的共赢。
三、结语
“政产学研用”的实施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高校、企业等各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健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以此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
[2]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3]王崇举,郑旭熙,曾庆均.突出开放教育和全程实验教学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6).
责任编辑:曹鸿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