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教学追求高效课堂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ny_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文课。”但当我们回顾当前小学语文作文课的教学现状,感到着实不容乐观。作文课上,学生苦于无话可写,写不好作文,老师苦于教不好作文或不知道该如何教作文。下面总结一下作文课的主要问题:
  第一、生活中缺乏观察,写作素材少。现在的作文教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作文难,作文教学也难。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都会唉声叹气,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没有生活的真实体验,更无真情可抒发。比如在四年级下学期,提前一个月我就给学生布置了练笔内容,让学生认真观察一种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上课时,我专门花了很长时间把写作的顺序,寫作的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板书了一黑板,结果学生们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十分简单,一看就知道是瞎写的,并没有进行认真观察。
  第二、作文内容空洞,题材陈旧。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不难发现他们在文中所写的事无外乎都是那老三样:第一次煮饭,把饭煮糊了,第一次洗碗,总是会有一个或几个碗被打破;下雨天,妈妈为自己送伞,结果自己全身都淋湿了;半夜发高烧,爸爸或者妈妈背着自己去医院等等。所写的这几个题材从三年级重复到了六年级,往往是哥哥写了,弟弟妹妹接着写。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没有新意。
  第三、批改方法不科学,包办代替。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至少有两个短处难以解决:一是教师容易疲于奔命,二是学生受益甚微。学生作文由教师全部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有些老师在批改时只顾到这是学生作的文,却忘了这是写作文的学生。老师们由于知识水平较高,往往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足的就补,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他们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连基本意思都说不清楚。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空泛,不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甲说的话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受领者”的地位,试想,这样的批改,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大多数是“背对背”进行的。教师在办公室批改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默默地“挖山”不止;而学生早已把作文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于是乎,教师对作文的批改收不到实效,这样的“精批细改”纯属低效劳动,“一江春水”只得付诸东流了。六年小学,教师批改的作文不计其数,但真正受益的学生又有几个呢?
  除此之外,学生作文往往缺乏想象力,假话多,空话多,没有真情实感,诸多问题也让老师们在如何对待作文教学上倍尝艰辛。尽管如此,这个问题仍然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因为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学科的重点,这就需要我們认真研究学习,寻找作文教学的新出路。如何进行生动、有效的作文教学呢?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些尝试。
  对写作而言,第一位的还是在于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解决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的现象。面对这种现状,我曾经想到“给米”,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我尝试让学生“找米下锅”。
  第一、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为作文课堂教学打基础。口头作文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和书面作文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书面作文教学和说话艺术教学的结合。据说高尔基写作前,总是先把写作内容讲给别人听,别人听后说好,他才写成书面作品。著名文学大师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要说话就要先联系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感来收集材料,组织语言。在表达过程中说者会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熏陶,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小学生天真、活泼又富于想象,平常嘁嘁喳喳、嘻嘻哈哈地话可多了,绝不至于在练习口头作文时就真的没有话想说。于是,我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看似时间不长,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长期坚持效果明显。口头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叙述事情、实话实说、名言解读、书海泛舟、开心辞典等,有的可以提前准备,有的是临场发挥,教师可以打乱顺序考察一下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由于学生们的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在这两分钟内用心地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疑也同时间接地扩大了其他学生的生活感悟,并且还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二、精心设计课堂,尽量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和思维的角度。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生活才是作文素材的源泉,生活有多广阔,作文教学的天地就有多宽广。为了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和思维角度,我力求突破课堂中心,带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让学生看得更多,看得更远,让其体会更真,感受更深,最终将作文写得更生动,写得更感人。比如,我结合校内运动会,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练笔。学生结合一千二百米长跑,联想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联想到目标、方向、勇气、毅力;结合拔河比赛、接力赛跑,联想到集体荣誉感,明确了团结就是力量……从习作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找到了米下锅”,写出了深刻的感受,这堂课的设计和效果令人满意。
  第三、依托生活,拓展学生的信息领域,解决“题材枯竭”的问题。“生活即语文”,学生写作的“题材”大多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因此,教师教学要把写作与生活密切联系。比如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构思(写什么),自己的写法(怎样写),开头一段(或结尾一段)等,让“没米”的学生先“借米下锅”,为他们创造机会,慢慢“找米下锅”,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其他文献
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生活气息,按耐不住的是一种探究的欲望。它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作为新课程的实验教师,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中,在课改的道路上,上下求索,致力于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谈一下我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
<正> 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我国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问题,作出了新的重大决策。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阐明了我国城市经济改革和其它改革的一系列方
重庆市荣昌区广顺小学  【摘 要】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着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学学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也会有不同层次的需求,或作为生
【摘 要】班主任对学生要进行适当的表扬和艺术的批评 。  【关键词】恰如其分 婉转 沉默  表扬和批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能使受教育者扬长避短,改正不足。而这些手段的恰当运用,是极其讲究方法的。下面我就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喜欢受表扬,爱听老师的赞叹语,这是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学生的一点共性。根据这一特点,老师就应该努力去发现、挖掘学生的优点,并加以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今日未外出,华颇高兴。晨致书梓园讨腊肉,书中有句:“官居三品,尚不能不向远隔数百里外之老朋友讨菜吃,官味之苦,也就可知。”晚研读《草莽英雄》故事,许
<正> 哀āi(1)怜悯、哀怜“谁为哀者?”(谁是怜悯周的人)《五人墓碑记》(2)悲哀“空谷传响,~转久绝”(在空旷的山谷里响着呼声,悲哀的声音回荡很久才能消失)《三峡》(3)哀叹“
我第一次给茅盾同志写信是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我之所以写信给他,是事出有因的。一九五五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古典文学及当代文学的编辑工作,可是我心底却埋下一个
作者通过介绍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团的业务活动,阐明了研究开发企业化的目的和意义,并且从经验之谈的角度提供了具体实施的途径、方法和步骤。该文对我国正在进行科研体制改革的部门和单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 要】在藏区的汉语文教学中,因受母语的影响和语境的缺失,要达到如新课标强调的“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焕发课堂活力。”的课堂效果,可谓“难于上青天”。因此,唯有教师转换角色,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為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创造